《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3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文转载自《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艾思奇主编 · 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三节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着的,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在空间和时间之外的物质运动是没有的。
当我们说到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时,首先要指明它在什么地方存在,它具有多大的规模或体积,这就是指事物的空间地位和它的广延性。要确定一事物存在的空间地位,必须了解这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如距离、排列秩序等。当我们说到任何一事物的运动时,必然要联系到它的位置的移动,它的体积的增大和减少。总之,不论谈到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要涉及它的存在和运动的空间形式。
运动着的物质也不能离开时间形式而存在。各种物质运动过程,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或长或短的持续性。离开了时间的形式,任何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不能存在的。
列宁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i]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所固有的存在形式,因此,空间和时间也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列宁指出:“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ii]物质是永恒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永恒存在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是和唯心主义的时空观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否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否认物质的客观存在,也就否认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把空间和时间看作是意识、观念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使自己“外化”为自然,这时才出现空间形式;时间则是在“绝对观念”发展的更后一个阶段上出现的。这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显然是同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时间、空间永恒存在的真理相违背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时空观把空间和时间看作是存在于人的主观领域的观念形式,这和它否认世界的客观存在是分不开的。康德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人们通过这种为认识主体所固有的先天形式去感知事物,才给予事物以空间性和时间性。马赫所言,空间和时间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是用来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科学证明,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界就存在着,并且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发展着。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反对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而且指出,把空间、时间和运动着的物质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也是不正确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可以以牛顿的观点为代表。牛顿虽然也承认空间和时间是客观实在的。但他不理解空间和时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他认为,空间是和物质相脱离、安放物质的不动的空框子,时间是绝对均匀流逝的和物质运动无关的纯粹的持续性,空间和时间并不是同运动着的物质内在联系着的形式。这就是牛顿的所谓“绝对的”空间和时间。
按照形而上学的观点,空间和时间的特性是一成不变到处一样的,物质的运动决不会使空间和时间有所变化。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非欧几里得几何学证明,事物的空间特性,在范围广大的天文学计算领域内,是不同于比较狭小的普通的地面计算的领域的。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定律,只适用于后一种领域,对于前一种领域则是不适用的。狭义相对论揭示出空间和时间特性的相对性。人们在考察地上的普通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较慢的运动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考虑物质运动对空间、时间的影响以及空间和时间的相互联系;但是根据相对论,在考察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的物体运动时,静止坐标系的观察者就可以测出,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加,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缩短,在它上面进行的运动过程就会减慢,也就是说,它的空间延伸性就会减小,而时间的持续性就会加长。空间和时间的这种变化是在一定运动速度上彼此互相对应的。这些事实说明,空间和时间是同物质的运动相联系着的。空间和时间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能分离的,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不能分离的。
空间和时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可分性,还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说明。空间的三维性,就是物质的体积伸张的三维性,就是一物和他物的位置关系上[iii]的三维性。它是指从空间的任何一点上都可以引出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通俗地说,也就是任何物体都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广延性。离开了物和物的位置关系,空间的三维性就无从理解。时间的一维性,即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性,只能用物质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来说明。“时乎时乎不再来”,是说事物的某种具体联系不可能绝对地重复出现。要“掌握时机”,要“当机立断”,就是说,人们要趁着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某种有利的联系条件,迅速确定行动的决心,否则就会失去时机。这又说明,时间的一维性不能离开事物的具体联系而得到正确的理解。
恩格斯早就指出,把空间、时间和物质分离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说:“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假若没有物质当然都是无,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iv]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所设想的那种和物质的运动脱离的、绝对不变的空间和时间,正是主观的、空洞的抽象概念。
唯心主义者利用人们关于空间和时间概念的改变的事实,宣称空间和时间不过是人们意识的产物,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已被推翻。其实科学的新发现所推翻的,仅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抽象的、空洞的概念,而绝非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特性的认识将愈益深刻、丰富。物质的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是随着物质本身的运动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是可变的、相对的,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作为物质运动形式的空间、时间的客观实在性则是不变的、绝对的。列宁说:“正如关于物质的构造和运动形式的科学知识的可变性并没有推翻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样,人类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也没有推翻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v]
辩证唯物主义从空间和时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的观点出发,还肯定了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物质是无限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空间和时间也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不过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无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茫茫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的观察上,今天借助射电望远镜虽然使我们已经可以察觉距地球一百亿光年的星系,但是这也不是宇宙的边缘。宇宙是没有边缘的。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而是永恒地存在着、运动着,因此,在时间上,宇宙的发展没有开端,也没有尽头。
整个物质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但每一具体的个别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上则是有限的,无限的宇宙空间和时间正是由这种无数的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所构成的。这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矛盾统一。如果只看到宇宙中每一个别事物的空间和时间的有限性,断言整个宇宙空间和时间也是有限的,这就会引导出一种荒谬的幻想,以为在这个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超时空、超现实的“神”的世界,就会陷入宗教迷信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在空间和时间问题上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从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的必要条件。
注:
[i]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79页。
[ii]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78页。
[iii] 也就是坐标关系上。
[iv]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96页。
[v]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