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终结:装备鉴赏 7.6

心灵终结:装备鉴赏7.6
焚风防空体系 “长生鸟”空中哨站

“空中哨站”并非是一种建筑,也并非是一种只能够发出警报的“哨兵”。相反,它是集侦查、预警、指挥、打击于一体的先进的空中优势飞行器。它最初由科洛尼亚侧翼的科技人员提出,并在风暴之中完成图纸测绘,之后的原型机交由最后堡垒生产,并在阿拉斯加完成首飞。只要“长生鸟”飞抵战区上空,焚风的战士只管大胆进攻。曾有人希望将它命名为“堡垒”,但因为“哨站”之名深入人心,最后不了了之。
有别于气象学、空气动力学等主流的学科,科洛尼亚侧翼的科学家对空气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层面。这使得焚风-科洛尼亚侧翼能够研制出气旋引擎、声波测距雷达其他的空气武器。“长生鸟”就是其中之一。
“长生鸟”的动力来自两侧四个巨大的涵道风扇,澎湃的动力与极低的能耗使得它的滞空时间非常长。“长生鸟”的气动外形决定了它并不能高速飞行,它将会像一个哨站一在战区上空停留。侧翼曾有过55天仅出动4架次“长生鸟”,但却击落敌机超过85架的极限纪录。
早期的“长生鸟”仅仅装备有大量“美杜莎”导弹执行任务。可是这种武器与“长生鸟”电子系统的兼容性并不好,这让“长生鸟”长期处于劣势。直到气流操纵装置研发完成,“长生鸟”的战斗力才完全释放出来。
在发现目标后,“长生鸟”将会首先对其中威胁最大的目标发动攻击,然后通知地面防空部队协助清除剩余目标。如果仍存在漏网之鱼,或者地面支援不到位,“长生鸟”将会担起全部的防空任务。“长生鸟”的攻击方式十分特别,它的气流操纵装置会发射一系列的细小的高速气团,这些气团可以撕裂飞行器的表面装甲,使之在空中解体。
当“长生鸟”在防空作战取得优异战果时,有人开始提出赋予“长生鸟”对地攻击的能力的设想:在“长生鸟”底端加装炸弹挂架,装备等离子炸弹,让它像“基洛夫飞艇”一样去执行轰炸任务。可“长生鸟”本身防护并不强,让它顶着防空火力进攻并不现实;在底端装上一门离子轨道炮或者是质子撞击炮,但由于“先锋”炮艇机的前车之鉴(经过金川工业、中国、焚风三次易手才勉强完成武器与平台的完美结合),将这些武器装在常规飞行器上尚且难上加难。若是强行装在“长生鸟”上,所带来的的不仅是冗长的研发周期与消耗的巨额资源,还有对“长生鸟”本身的损害,让它变得极不可靠。并且,“长生鸟”内部空间本就不富裕,难以容纳过大的武器。在经过多次失败的论证后,焚风设计师还是选择空气作为对地攻击的武器。在开启对地模式后,气流操纵装置将会生成一个巨大的龙卷风。无论是在空中还是地面,无论是敌是友,在狂风的肆虐下,一切都将化为尘土。
“长生鸟”的武器系统本就十分惊艳,而它的航电系统更加让人惊叹。基于声波探测仪改进后的声波测距雷达取代了早期的毫米波雷达,火控系统是基于“伯劳”鸟巢发展而来。“长生鸟”在跟踪上百个目标的同时,可以同时打击其中的88%的目标,并为其他友邻部队提供地面和空中所有敌人的基本信息。还有不少的“长生鸟”作为空中指挥所出现在战场上,调度战区所有的部队。
后期的“长生鸟”引入了“虫群”计划的产物。通过其探测仪器能感知到的海量数据,“虫群”系统内无人机的作战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而“长生鸟”自己也能作为“虫群”的指挥中枢,在与沃克网离线的情况下有效的指挥“虫群”的行动。而这套专属于“长生鸟”的系统被称为“蜂后”系统。
“长生鸟”空中哨站是焚风-科洛尼亚侧翼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它承担了科洛尼亚侧翼几乎所有的防空警戒任务。“长生鸟”集合了焚风几乎所有最前沿的科技:人工智能、气流操纵、电子传动等等。虽然它出现的时间很晚,这时VWDS已经完全形成战斗力,可它却是焚风三维一体防空体系画龙点睛的一笔。
原型及其改型
MK.1 装备盟军火控系统与雷达探测系统,“美杜莎”导弹系统,下端是一个三联装12.7毫米加特林机枪炮塔。(没有厄普西隆的三段系统,射速在厄普西隆加特林的第二段)
MK.1A 换装焚风自己研制的火控与有源相控阵雷达
MK.2 换装气流操纵装置(不能对地),下端炮塔换装一门双联20毫米机炮
MK.2A1 取消炮塔,换装新型气流操纵装置(可对空对地)
MK.2A2 改进驾驶舱,换装电子传动系统,加入“沃克mini”辅助计算系统(这就是你在游戏玩的)
MK.2B 沿用旧式气流操纵装置,下端换为一具“金箭”火箭系统
MK.2C 去除气流操纵装置,换装模块化载荷舱,可装载四架“伯劳”无人机或者三架“爆裂蜂”无人机或者装载两架“伯劳”无人机加两架“爆裂蜂”无人机
MK.2CS 增加“蜂后”系统
MK.3 加装声波测距雷达,并入VWDS
MK.3A 加装向地式加速旋塔
MK.X 技术验证机,以MK.2A1为基础,去除所有武器,换装纳米适配模块,用以与各种武器与设备结合。

焚风防空体系终于写完啦!
下一篇写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总之!要记得三连转发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