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扮系统对偶像与粉丝关系的异化
从本质上来说,币站与A-soul推出的B站装扮,属于是偶像附属产品的一种,其本身的使用价值=[装扮本身品质]+[A-SOUL偶像副产品],这两个要素构成了消费者主要的消费目的。
但是,“装扮”这个产品本身只适用于站内,对于一个商品来说,属于比较狭窄的使用范围。哪怕是A-SOUL与欧莱雅和小龙坎的联动,都在最低限度的范围内能够满足现实意义的人体需求。
因此,在实际作用性较低的情况下,装扮使用价值的属性占比自然是[装扮本身品质]<[A-SOUL偶像副产品],但是又由于币站长期以来显性或隐形的“消极合作”态度,导致我们都目光重新聚焦到[装扮本身品质]上,当然,这也与“大家要好好吃饭”这项经典共识不谋而合。
如果一件装扮能够带给用户足够的站内使用体验,那么适度为其消费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装扮的质量并不符合大家预期,个人看来,这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币站方面的消极合作态度,导致对于[A -SOUL偶像副产品]的A-SOUL要素理解不到位,让这个装扮显得不那么像是一件合格的粉丝使用商品,即“厨力不够”。
二、🦙多次摆烂监修,使目前所推出的四件装扮(特别是贝拉和乃琳)都缺少应有的水准,每次都在透支消费者的热情,并且有“推锅”的嫌疑。
根据以上两点,我们回到装扮本身,这个商品本质上是对偶像与粉丝关系的异化,因为它不能给予偶像分配到合理的份额,而且会导致消费者为了使用装扮,而把用户的活跃重心转移到币站。原本偶像——观众的关系链就会变为偶像——币站——观众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厉害的商业手段。
当然,这并不是说对装扮进行了消费就是一件不理智的行为。如果消费行为本身不影响到正常生活且能够带给人一定程度上的愉悦,那么就是可以被认可的。我们只需要记住,币站和🦙在装扮上的消极态度并进行批判即可(本人猜测可能🦙正是以tiktop为核心的运营策略,影响到了🦙对于装扮的监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