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差点被拐,阿里程序员研发人贩子克星,科技助力天下无拐
失而复得,久别重逢”,向来是人生幸事。可对于申军良来说,这幸运的代价稍稍沉重了些。
3个月前,离开他15年的儿子,终于从广东回到了济南的家中。最近,也已顺利入校读书。
这90多天来,申军良每天都在微博上分享儿子的点滴变化,但失而复得的喜悦似乎未能将心病痊愈。
过去15年,申军良不曾睡过一个好觉,常在儿子被抢走的噩梦中惊醒。
时至今日,与儿子久别重逢后的他,又陷入了新一轮焦虑中。
0115年寻子终有回响
2005年,申军良原本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一家人住在增城的出租屋里。
按照正常的发展,过不了几年就能过上稳定的生活,孩子也能享受不错的教育资源。

但这一切被一场“入室抢劫”破坏了。谁也没想到,住在斜对面的邻居竟然是心怀叵测的“拐子”。妻子于晓莉永远记得,那天她正在做饭,突然闯入两个男人,用带有药酒气味的东西捂住了她的眼睛和嘴巴,睁不开眼,也说不出话。等到挣脱时,刚满周岁的儿子不见了。为此,于晓莉受了打击,得了精神病,“整天恍恍惚惚的,哭个不停”。申军良的天也塌了。他辞掉了工作,几乎变卖所有家产,打印了上百万张寻人启事,差点把广东的几座城市翻了个底朝天。

可一切努力犹如大海捞针,留给他的是50多万的负债,最后只能租毛坯房住,家里连个板凳都没有。寻子心切的申军良,甚至将希望,寄托在一次次显而易见的骗局中。
对他来说,每一次受骗,都意味着儿子活着的可能。“失去孩子的父母只有寻子的路上,才会觉得对孩子有一个交代,才会感到有那么一丝丝的心安。”后来,申军良走遍大半个中国,在替别人找回54个孩子后,终于与自己的儿子久别重逢。无疑,这是个值得庆幸的故事,但远没有迎来结局。很多跟申军良一同寻子的家庭,仍未取得孩子的线索。

其实,每个丢失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和被毁掉的人生。
没有人能否认,从28岁到43岁,不是一生中最好的15年。申军良从2005年就收入可观的企业主管,变成一个为寻子家徒四壁的父亲。这期间耗费的青春和金钱,又该找谁去补偿呢?更严峻的事实是,目前被拐卖的儿童数据仍在攀升。02你不以为意的疏忽,可能暗藏危机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公安部2017年共立案拐卖妇女儿童案件为6668件。尽管较往年有减少,但仍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近20名妇女儿童被拐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国家数据网)
另外,在公益网站“宝贝回家”上,截止2019年有48000多个家庭在寻找孩子。
光是发布的失踪儿童详细资料,已经超过5万帖。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
巨大的数据背后,有法律的漏洞、人贩子的唯利是图,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个你不以为意的疏忽。
去年12月中旬,人民网就曝光了一则新闻:
在人群密集的火车站,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女子趁大人不注意,迅速抱走小姑娘,想要放到自己的婴儿车上。
幸亏母亲和路人反应迅速,从人贩子的手中夺下了孩子。

无独有偶,40多年前出生于河南驻马店正阳县的韩旭杰也有相似经历。1977年,母亲因打青霉素过敏,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只能让1岁多的小旭杰自己爬着玩。谁知一时疏忽,旭杰爬到了院里,刚开始还能听得见声音,再后来就没有了踪影。
心急如焚的母亲,一路向周围的邻居打听。所幸,在患有老年痴呆的邻居比划下,因为位置准确、寻找及时,韩旭杰得以成功救出。
与他一同找回来的,还有一张第二天去武汉的票。
“如果再晚一点点,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亲生父母了。” 韩旭杰曾说道。
长大后,韩旭杰时常关注儿童走丢的求助,发现因传统的寻人启事方法太过滞后:时间、范围上都受限,耽误了拯救孩子的最佳时机。
“只有比人贩子更快,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
于是,在阿里从事程序员工作的韩旭杰萌发了一个利用科技力量进行“互联网打拐”的念头,与公安局一拍即合。
03
科技助力天下无拐
我们知道,四五十年前,在广播、电视的加持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但寻人的时间还是以“年”为单位。现在科技进步了,大多数地方的事情,借助互联网传到全国,只需0.1秒,无形中为打拐提了速。
这种情况下,“团圆”系统应运而生。
起初,韩旭杰的任务只是利用编程方便民警查询打拐信息,但后面不断提出建议注入科技手段,系统变得更加完善。
如今,全国6000多名基层打拐刑警,都在使用“团圆”系统,只要接到报案,核实清楚具体资料,就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平台发布。

▲图为团圆系统主要研发者韩旭杰
与此同时,距孩子丢失地点方圆百里内的人们,会通过高德地图、支付宝、淘宝、QQ等25款国内高使用率的APP收到一张“寻人启事”——失踪儿童的姓名、照片、性别、年龄、失踪时间与地点、事件详情,以及负责此事的民警联系方式,都会显示。最终,失踪的孩子会经过AI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确认比对后找回。

可以说,每一个看到通知的人,就相当于一个便衣警察。所有力量加起来,在天空中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巨网,让犯罪分子无处可藏。
值得注意的是,寻回失踪儿童的概率与时长密切相关。
所以,当发生孩子失踪案件时,不需要等待24小时,应立刻、马上报案。
也许你会问,如果不是拐卖也可以报警吗?答案是肯定的!
“团圆”系统的适用范围不仅仅包括被拐卖,哪怕是离家出走,迷路,溺水,甚至是贪玩不见,都可以向团圆系统报案。
如今“团圆”系统上线3年,接到儿童失踪案3978件,找回3901个孩子,找回率达到98%,成功寻回的平均时长也从132小时缩短至了78小时,被称为“人贩子的克星”。这意味着,当科技逐渐深入生活,犯罪濒临瓦解。
另外,面对孩子走丢的情况,大家除了求助“团圆”系统,还要学会「10人4追法」,即以孩子失踪地点为中心——
4个人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寻找。
4个人前往城市重要交通枢纽(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寻找。
1个人在第一时间报警。
1个人在家等待。

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多维度为找回孩子争取时间。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保护伞,那么,对“有可能的失踪情况”未雨绸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

①出游在外,眼睛是放在孩子身上还是手机身上?
②是否有不厌其烦地向孩子强调安全问题?
③有教孩子背诵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父母姓名吗?
④有告诉孩子,一旦和父母走散应该如何处理吗?
科技辅助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证孩子安全的作用,但更加重要的还是家长从源头开始,就对孩子的安全上心,有防范意识。
看过今天的文章之后,家长们不如反问自己上面的四个问题,从现在开始查缺补漏,让安全更上一层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