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忱:那些不想长大的人
《那些不想长大的人》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All children, except one, grow up.)——这是 JMBarrie 在 1911 年的小说《彼得潘和温迪》中的第一句话。
他创造了彼得潘(Peter Pan)的形象,一个会飞的、永远都拒绝长大的男孩,之后的一百年里,人们都津津乐道于他在“永无岛”(Never land)的各种历险故事。
成为彼得潘似乎是每个人心中的梦,因为青春如此美好,我们可能都有过“不想长大”的感觉,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长大成熟,去承担应有的责任。然而,真的还有一些人,他们固守在青春的幻想中,拒绝进入成年人的世界。他们越是长大,就越是痛苦,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痛苦。
这样的表现被称为“彼得潘综合征”。
彼得潘综合征发源于青春期。有 6 项特征可以基本涵盖这一人群,他们可能只具备其中的 1 到 2 项,也有可能具备所有6项。其中,四个基本特征是——无责任感、焦虑、孤独、性别角色冲突——往往在 12 到 18 岁时已经发展出来,而另外两个特征——自恋、沙文主义则大多在 18 到 22 岁发展出来。
他们之所以“长不大”,和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彼得潘”的一个典型的家庭画像是:出生于中产/上流阶级的孩子,父母给予了比较丰富的物质,但没能给予相应的情感支持,并缺乏管教和约束。父母关系表面和平,实则虚假,母亲承担了“为孩子牺牲”的角色。
表现
1. 缺乏责任感(Irresponsibility)
“彼得潘”无法承担成人世界的责任。
2. 焦虑(Anxiety)
他们的父母往往对婚姻和他们自己都并不满意,但很多父母会假装快乐,不去面对事实,并维持着程式化的生活和家庭和谐的幻觉,并缺乏情感交流,被父母忽视以及指责,令他们习惯性回避正面冲突,成年后,这种焦虑使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和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且,他们还容易养成逃避问题的习惯,因为他们不知道问题解决的方法。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们的常见回应是避而不见,假装问题不存在,而不会去正面应对。
3. 孤独(Loneliness)
在“彼得潘”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他们都会感到非常孤独。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可能给予了物质上的支持,但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他们也没能建立起非常亲密的、彼此信任的友情。
4. 性别角色的冲突(Sex role conflict)
这一点特别针对男性。当一个男孩逐渐长大,会表现出对“男性特质”的强烈期待。如果想要被群体接纳,他们就需要表现出独立、坚毅、忍耐。而如果表现出脆弱、情绪化,敏感,就会被人看不起。
在「彼得潘”30 岁以后,表现出的关键特征是意志消沉(他们中的许多人会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但仍然很难去改变。)
如果你是“彼得潘”,该怎么办?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当你需要进入成年人的世界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永无岛可以让你随时随地飞去那里。并不是你选择了逃避,问题就会消失。
而成年的世界,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充满问题。它也有很多好处,有很多未成年人体会不到的快乐。比如,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和自由,拥有自己的空间,能够为自己做决定,和彼此真正在意的人在一起,体会有孩子的乐趣,等等。只有当你真正走出自己的世界,才能感受到这些真实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