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九良老师小科普:“范儿正”还是“范儿老”呢?

我对“范儿老”与“范儿正”的理解
周九良老师“范儿老”已经成为一个梗了,他在传习社的同学说他从进入传习社的时候就显老,为什么呢?我的个人理解,原因有很多,小伙子不会打扮,喜欢装成熟扮稳重……
不过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可能周老师少年时代常看京剧或者其他剧种,有可能还学过。看多了或者学多了,身上自然就带着痕迹。走路像走台步,抬手像透袖,自然看着就显老。
比如舞蹈演员,戏曲演员,习武者,从伍者等等,他们的站姿、坐姿、气质往往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对“范儿正”的理解,就是受过职业训练的人展现出了应有的职业气质。
因此,我认为大家说周老师“范儿老”不如说是“范儿正”。进入传习社后,经过专业课的学习,周老师的“范儿”就更“老”,也就更“正”了。他在相声表演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一些小身段,是带着戏曲表演的程式和韵律在其中的,有节奏,有味道,和没有接触过训练的人是明显不同的。

我剪京剧与相声对比视频的目的
我剪了两期视频,第一期,第二期。素材:①20211004 天德 张鹤伦 周九良《捉放曹》,②张学津、李chang春《捉放曹》。一期侧重老生角色陈宫,一期侧重花脸角色曹操。
目的一是帮助对京剧不熟悉的朋友,了解相声表演的片段,在原汁原味的京剧舞台上是什么样子的。目的二是帮助对京剧不熟悉的朋友,对京剧老生和花脸的身段和发音有个大概印象。这样以后再观看相声的时候,可以有更好的代入感。
当然啦,如果有朋友因为观看了周老师的相声或者看了我的视频,能够对京剧产生兴趣,愿意更多的了解京剧、走进京剧,那我就更开心了!

我对周老师在《捉放曹》中“学”京剧的欣赏标准与希望
我要客观的说,周九良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相声演员,功力不可媲美前辈先生,更不可媲美专业京剧演员。所以我的欣赏标准如下:
1. 我不会用曲艺界老艺术家的水平要求不到30岁的周老师。一则用来对比的老艺术家大概也是他们同辈中天赋、努力与幸运并存的佼佼者,而其他绝大部分从业者早已不可闻了(没有嘲讽的意思,被写入史书者能有几人呢?)。二则几十年的时光可以造就太多可能,除了极少的天纵英才,大部分人的成长是需要岁月滋养与打磨的。
2. 我不会用专业戏曲演员的标准要求相声演员周九良。打个比方,两个同龄的打工人:甲是程序员,业余时间爱好看医书;乙是医生,业余时间爱好编程。甲的编程水平与乙的医术水平,可能还有一定的可比性(但实际我也不赞同这种比较,行业的景气程度、所在公司的层次,等等,太多变量了)。但是甲的医术和乙的医术,甲的编程和乙的编程,有什么可比性呢?但凡有可比性,那被比上的一方的专业水平得多惨不忍睹啊,每天上班都在摸鱼吧。
两个“不会”说清楚了,那么对周老师作为一名捧哏演员表演《捉放曹》,我的希望是:身段和唱腔得是京剧的味道——也就是前文中我理解的“范儿正”。我看过有的腿子活表演,捧哏演员的身段一看就是连拉个云手都不会的,我真的很难入戏。

我的希望合理吗?
《捉放曹》这个经典腿子活的人物的设定是这样的:逗哏演员塑造的人物不是个相声演员,也不是专业京剧演员,但是说大话说自己是专业京剧演员;捧哏演员塑造的人物是个相声演员,爱好京剧。
这个经典腿子活的戏剧冲突是:逗哏夸海口说自己专业,捧哏说自己业余,开始表演后,逗哏啥都不会,还不如捧哏一个京剧爱好者,在观众的笑声中讽刺生活中喜欢夸夸其谈的人。
因此按照剧情要求,捧哏的京剧表演应该“尽量专业”,让观众通过对比,发现逗哏说大话的事实。
为什么要“尽量专业”呢?捧哏演员的京剧表演如果不专业,身段滑稽僵硬、发音像唱歌,那观众会想:“你都不专业还有脸嫌弃逗哏?”这样剧情和人物就立不住了。但是也不用太过专业,毕竟捧哏的人物设定是个相声演员,爱好京剧,而不是一位专业京剧演员。

周老师的京剧表演水平是否需要再提高?
《捉放曹》捧哏的难度在于,要先后模仿老生和花脸两个行当的表演。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周老师表演时,不论唱腔、念白、身段,都在尽力体现出老生与花脸两个行当的不同。
因此站在相声舞台上,他成功塑造出一个爱好京剧的相声演员的人物形象,从而成功反衬出逗哏演员塑造的人物夸夸其谈的形象。
当然,这不代表我认为周老师模仿京剧的表演水平无懈可击了。前文我说过:“他功力不可媲美前辈先生,更不可媲美专业京剧演员。”比上是永远不足的,接下来能发展到什么水平,就交给时间和市场来检验吧。

说在最后
我认为捧哏演员的“捧”,不是对逗哏拍马屁,不是点头哈腰,唯唯诺诺,只说“嗯啊这是”。捧哏演员的“捧”应该是为塑造人物、完成作品做贡献,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好,才是最好的“捧”,也是最好的“范儿正”。
郭老师常说要“对得起观众的每一张票钱”。我想周老师作为一名年轻演员,努力提升自己的相声表演水平,保证演出质量,再发展一些三弦、小曲、京剧之类才艺,给观众一些锦上添花之喜,说明作为徒弟,他对师父的话听进去了、记在心了,更努力践行了。
希望周老师继续努力,带给观众更好的艺术享受!

注1:发贴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周九良老师在舞台上的艺术设计,以及艺术设计背后的传统文化,从而理解周老师为作品付出的努力。
注2:所有内容仅针对【作品】和【角色】进行分析,不针对任何人,不与其他人横向对比。个人见解非常不专业,知识性错误恳请指正!感受性抬杠直接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