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常识午餐】
1. (单选)对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①现在的有些法律规范妨碍了改革,改革就是要不断冲破法律的禁区
②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的需要
③二者是破与立的辩证统一过程
④法律要保持稳定性、权威性和适当的滞后性,法律不能引领改革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时政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①项: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看,改革和法治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的改革只能是在法治之下的改革,而不可能是抛开法治另搞一套的改革。①项错误。
②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立法工作作出部署,并提出,“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②项正确。
③项: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是破、法治是立,改革是变、法治是定,改革更多强调冲破现有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制度的束缚,法治则更加重视维护现行法律权威和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③项正确。
④项:“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这是领导人对如何辩证认识和处理当前我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作出的深刻论断,也是新形势下互动推进改革和法治的正确路径。法律是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立法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有机结合。立法引领改革,就是执政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法律为载体,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自己的改革目标和举措,充分发扬民主、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其执政主张。④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2. (单选)“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是哭还是笑”,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哲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2015年6月16日领导人在贵州遵义花茂村考察时说:“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①项: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乡亲门的感受就是检验政策好坏的标准。①项正确。
②项:领导人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②项正确。
③项: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正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当中所起到的主体性和决定性作用,更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因此领导人的话体现了将人民放在主体地位的原则。③项正确。
④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事物的发展本身就是质量互变关系,④项说法正确,但是与题干无关。
因此,选择C选项。
3. (单选)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政治组织,它的首要的基本的职能是通过( )来发挥自己先锋队的作用。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纪律领导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时政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第二步,政治领导在政治过程中起着主源导作用,可以被看作是国家政权对社会公众政治生活的根本性问题的权威指导过程。因此,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基本职能是通过政治领导实现的。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思想领导,即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其懂得党的纲领和路线,懂得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并自觉的贯彻执行。
C项:组织领导,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和影响人民群众,从组织上保证党的纲领和路线,国家的宪法、法律付诸实施;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并向国家机关推荐德才兼备的干部,以成功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注主义事业的发展。
D项:纪律领导是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
4. (单选)在中国近代,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和“救亡”口号的分别是:
A.周恩来、陈独秀
B.周恩来、毛泽东
C.孙中山、严复
D.孙中山、毛泽东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人文其它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其它知识。
第二步,“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将广大中华儿女团结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说到:“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反对科举考试,批判中国传统的“旧学”,提倡用“西学”替代“中学”,认为只有认真向西方国家学习,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途径。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陈独秀,原名陈庆同,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严复,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国富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单选)每年春天,广州经常出现“返潮”现象,俗称“回南天”。专家解释这是因为暖湿气流来到我市,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遇到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较低,极易发生( )现象,使地面、墙壁冒“冷汗”。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液化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
第二步,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出现“回南天”天气前,一般温度比较低,会使地面、墙壁等处受冷后温度降低;而暖湿气流的到来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大,水蒸气一旦遇到比较冷的地面、墙壁时就会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出现冒“冷汗”的现象。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比如水凝固成冰,融化的糖,巧克力在温度降低时凝固。
B项:升华指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固态的碘受热直接变成碘蒸气的过程是升华,樟脑丸逐渐变小也是升华。
C项: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华放热。用久的电灯泡会从透明变成黑色,是在电灯泡工作时发热,而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遇冷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树枝上的“雾凇”也属于凝华。
6.(单选)春节期间,小李出国旅游,与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同。在前往其中一个景点之前,旅行社通知小李当地突发泥石流,道路无法通过,并以此为由取消了行程中的该景点。为此,该旅行社:
A.承担赔偿责任,需向小李退还所有费用
B.承担赔偿责任,需向小李退还部分费用
C.不承担赔偿责任,无需向小李退还任何费用
D.不承担赔偿责任,但需向小李退还部分费用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法律其它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旅游法》。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6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的,按照下列情形处理:(一)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旅行社和旅游者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不能完全履行的,旅行社经向旅游者作出说明,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变更合同;旅游者不同意变更的,可以解除合同。(二)合同解除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辅助人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合同变更的,因此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减少的费用退还旅游者……。题干中当地突发泥石流,道路无法通过,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旅行社取消行程中的该景点,为合同变更行为,由此减少的费用应退还小李。所以该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但需向小李退还部分费用。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该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所以A项、B项错误。
C项:该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但需向小李退还部分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