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为什么要号召曹魏全体臣民大规模抵制“外货”?
众所周知,“抵制外货”在近现代多见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不过有意思的是,“抵制外货”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如魏文帝曹丕就专门号召臣民抵制“外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曹魏、东吴、季汉三方中,季汉的综合国力是最弱的。特别是在失荆州和兵败夷陵之后,季汉的仅剩益州,人口和耕地都比较缺乏。对于在刘备之后执政的诸葛武侯来说,增强经济实力是第一要务。

于是诸葛亮一方面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并改进耕种技术,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手工业,通过对外贸易为国家百姓获取收益。在季汉的对外贸易出口中,名满天下的蜀锦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拳头产品”。

要知道在铸币工艺和商品经济相对落后的汉末三国时期,以蜀锦为代表的丝绸不仅是高级纺织品,还具有通用货币的作用。因此蜀锦的畅销为季汉带来巨大收益,诸葛亮称之为“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但对于与季汉为敌的曹魏来说,蜀锦的畅销就不是什么好事了。首先,蜀锦的畅销在不增加季汉百姓负担的情况下为诸葛亮的北伐提供了足够的军费,即“今天购买的蜀锦在明天就是射向曹魏的弓箭”。

其次,因为双方公开的敌对关系,所以季汉出口到曹魏的蜀锦基本都要经过东吴的转运。结果就是曹魏进口蜀锦的价格要比东吴贵上好几倍,让“大魏吴王孙十万”这个中间商恨恨地赚了一大笔“差价”。

因为蜀锦的畅销,所以曹魏在对外贸易上长时间处于贸易逆差之中,甚至蜀锦的山寨货在曹魏都很有市场,损害曹魏商贸经济发展。虽然魏文帝曹丕私下也很喜欢蜀锦,但还是专门号召臣民抵制蜀锦。

不过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曹丕号召臣民抵制蜀锦的命令应该没有什么效果,蜀锦依然是三国最赚钱的商品之一。在诸葛武侯执政时期,季汉一直处于天下贸易往来中的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