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数学学习杂论

2023-02-22 22:25 作者:奉酒入怀  | 我要投稿

提示:因为重新编辑太麻烦,所以我直接截取了和学妹的聊天记录,不周之处,请望海涵。

1.关于任务完不成

我当时学校会在二轮组织补弱自习的,就是会固定抽出几节周六周日的课让我们自习,而且好像周一、三、五中午最后一节课也是补弱自习。所以我觉得还好,一轮之前是不太多自习时间,但是二轮好像就会有很多空闲了。 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猛地提供很多空闲我们可能会一团乱,所以计划就是很有必要的,你可以提前发散一下思维,想想二轮补弱自习开始以后你要怎么安排。 至于制定的计划完成不了,可以详细说一下么,我其实不太清楚你自己会有什么计划。 不过我猜原因也不多,无非是三点: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自己安排的任务太多,或者自己效率低。 第一点的话,你可以选择性地完成老师的任务。 比如我当时的语文老师天天催我们做语文题目什么的,但是其实不必因为老师的话而被迫花太多时间。整理笔记和错题也是一样,老师让你干,你就干,但是你可以笔记只记重点,错题只写错因和解析。你尽量在完成任务的时候,灵活一点,因人而异地写作业。我讲的你理解吗?就是看看这个任务自己有没有必要干,需不需要照本宣科地全部写完。毕竟老师又不能根据你一人的情况布置作业,所以一定会有一些作业你未必需要跟着写。 第二点,你如果给自己布置了太多任务,那可能需要调整一下。因为就那些时间和精力,你得分个轻重缓急,既然完不成所有的任务,那就先把你觉得最重要的任务完成吧。而且不必追求整块的时间,你可以学会利用零散的课空。当时老师批评我们课下十分钟写数学的行为,说我们还没写完一道题就上课了。我很不服。谁说做个数学题就不如背英语语文了?其实你也一样,不用用过去的思维局限自己,按你喜欢的习惯来学习就好。比如我爱拎着本单词册子在跑操之前背两个,未必真能背进去,但是是我的一个偏好,背不进去我也喜欢扫一眼。很多时候学科素养是在潜移默化下培养的。 至于第三点,谈到效率低的问题的话,我用整理错题举个例子。 当时我摸索出了一个不错的整理方法。那就是抄完答案以后,在旁边写自己的错因,和解析。我当时数学错题包括:题干、图像、答案、错因分析、解题技巧、总结归纳这些。不是每道题都有,但是像是圆锥曲线这种大题,我一般会反思一下这次的错题有没有和以前的错题重复、题型类似之类的,然后写一下解题思路,为什么答案要这么写,为什么是这两个步骤衔接。我喜欢把一道题研究地稀烂而不是抄写十道题的答案,因为只抄写答案是没用的,你得明白为什么出题人会那么想,他到底想考察你什么,你又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技巧。这也是提升你效率的方法,类似这种的小技巧还有很多,你需要保持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去寻找一些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我认为深挖一口井总是比随便挖十口井好一点。但是班级里风气总是有些浮躁的,爱比较谁做的题多。其实不是这样,我高三几乎不另外刷题,我一般只会在同学们买了多的卷子时扫两眼或者只要一张练一练。我买的48套数学卷后来还是保持空白地被我送给了别人。没办法,我本来也是雄心勃勃想要一天一套卷子练数学来着,但是后来还是因为没时间以及偷懒,只做了两三套卷子的大题。 我建议你想刷题的话,多练习高考题,我高考题都写不完,为什么要去写模拟卷?除了老师叮嘱不要写的几套卷子之外,你摁着高考卷写就行了,因为就是摁着写你也不一定写的完,五年写完了还可以写十年嘛。但是别忘了写解析。我的错题写了12行的话,解析就占了一半。我认为解析很重要的。 总而言之,你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我的建议也未必合适哇,还是得你自己研究一下,慢慢来。 对了,还可以偷师嘛,其他同学或许会有你想不到的小技巧。 比如当时常年全班第一的L同学,我和她抱怨笔记整理不完的时候才发现她一边上课一边就把笔记写完了。哇塞,我是真的没想到,而且后来应用起来我觉得,真香,给我省了不少时间。 而且不同同学解题习惯不一样。我可能喜欢暴力出奇迹地硬把数据算出来,但是另外一个同学A她就喜欢数形结合地算,还有一个同学B习惯建坐标系,记忆偏僻公式走捷径。你都可以学

2.关于复习错题

是,我当时基本在高考前把高三写的满满两个错题本给看完了至少一遍。并且以专题的形式最后试图总结一遍所有可能的答题方法。 比如三角函数的答题技巧归纳了十四个,并且在旁边简单标注了题型。我是一边总结题型一边归纳答题技巧的,因为有些题型太明显了,一遇到那种题目直接就可以套技巧解决。还有些题目会综合运用各种技巧,那我就把常用技巧标注出来。 错题本不是简单地再做一遍就行的,其实有特别多的东西需要你自己去挖掘利用起来。 我认为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究极学习方法就是“归纳总结”。无论什么题目什么学科都是这样子,因为在归纳的过程中你在试图去寻找一种玄妙的玩意,我称它为“大道”。你越接近大道,就越接近学科的本质,就越容易明白怎样贯通各种题目。 我一直不停地归纳,作文题目归纳,总结出模板。历史题目归纳,总结出重点考点。数学更不用说了,把各种错题翻来覆去归纳了个遍,最后不得不插入各种纸条以做补充。 甚至高考前三天我又大彻大悟了数学的一个思维,就是灵活,一定要灵活,追求一题多解,保持思维的敏锐,这样才能适应不做人的高考数学。

高中数学学习杂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