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卷的摘录和笔记(六十:第Ⅰ部类不变资本的内部换位)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
6.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
1、现在留下还要研究的是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4000Ⅰc。这个价值等于第Ⅰ部类的商品产品中再现的价值,即在这个商品量的生产上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个再现的价值并不是在第Ⅰ部类的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而是在这一年以前作为不变的价值,作为第Ⅰ部类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既定的价值,进入这个生产过程的。它现在存在于第Ⅰ部类的整个那部分没有被第Ⅱ部类吸收的商品量中。因而,仍然保留在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手中的这个商品量的价值=他们的全部年商品产品价值的2/3。关于生产一种特殊生产资料的单个资本家,我们可以说:他出售他的商品产品,把它转化为货币。当他把商品产品转化为货币时,他也就把他产品中的不变价值部分再转化为货币了。然后,他用这个已经转化为货币的价值部分,再向别的商品的卖者购买自己的生产资料,或是把他的产品的不变价值部分转化为一种可以重新作为不变生产资本来执行职能的实物形式。而现在,这样假定就不行了。第Ⅰ部类的资本家阶级包括生产生产资料的全体资本家。此外,留在他们手中的商品产品4000,是社会产品的一部分;这部分社会产品不能和任何别的部分交换,因为年产品中已经不存在可以和它交换的任何别的部分。除了这4000以外,年产品的其余部分已经全部作了安排;一部分为社会的消费基金所吸收,另一部分用来补偿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第Ⅱ部类所有能够用来和第Ⅰ部类交换的东西已经全部交换完毕。
注:上文中的数字4000、2/3来源于前文中所举的例子,但这些数字本身是可以随意假定的。
2、只要我们注意到,第Ⅰ部类的全部商品产品,按其实物形式来说,是由生产资料即不变资本本身的物质要素构成的,困难就很容易解决。这里出现的现象和上述第Ⅱ部类出现的现象相同,只是方面有所不同。在第Ⅱ部类,全部商品产品由消费资料构成,因此,其中由这种商品产品所包含的工资和剩余价值来计量的部分,可以由它本部类的生产者消费。在第Ⅰ部类,全部商品产品由生产资料,即由建筑物、机器、容器、原料和辅助材料等等构成。因此,其中用来补偿这个部门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那一部分,能够以它的实物形式立即重新作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执行职能。如果它进入流通,那也是在第Ⅰ部类内部流通。在第Ⅱ部类,一部分实物形式的商品产品由该部类的 生产者个人消费掉,而在第Ⅰ部类,一部分实物形式的产品却由它的资本主义生产者在生产上消费掉。
注:简而言之,第Ⅰ部类所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可以在内部消化;下文中还举出了具体的例子,但在此省略。
3、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由大量的不同的资本群构成。它们被分别投入不同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有若干被投入铸铁厂,有若干被投入煤矿,等等。每个这种资本群或每个这种社会的群资本,又由数量或多或少的独立执行职能的单个资本构成。首先,社会资本,比如7500(可以用百万等等来表示),分成不同的资本群;价值7500社会资本分成各个特殊的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被分别投入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投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那部分社会资本价值,按照它的实物形式,部分地由各特殊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构成,部分地由它们的经营所必需的、具有相应的熟练程度的劳动力构成,这种劳动力由于分工,并按照它在每个个别生产部门所完成的劳动的特殊种类,而各不相同。投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那部分社会资本,又由投入该生产部门的独立执行职能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不言而喻,这里所说的,既适用于第Ⅰ部类,也适用于第Ⅱ部类。至于说第Ⅰ部类中以它的商品产品形式再现的不变资本价值,那么,它有一部分作为生产资料再进入把它当做产品生产出来的特殊生产部门(或者,甚至就是它那一个企业)。例如,谷物进入谷物的生产,煤炭进入煤炭的生产,铁以机器形式进入铁的生产,等等。
4、当构成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的部分产品不再直接进入自己的特殊生产部门或自己那个生产部门的时候,这些产品只是变换了位置。它们以实物形式进入第Ⅰ部类的另一个生产部门,而第Ⅰ部类其他生产部门的产品则对它们进行实物补偿。这只不过是这些产品的换位。它们全部作为补偿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的因素再进入第Ⅰ部类,不过不是进入第Ⅰ部类这一个群,而是进入这个部类Ⅰ的另一个群。在这里,只要交换是在第Ⅰ部类的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的,这种交换就是一种实物形式的不变资本和另一种实物形式的不变资本的交换,就是一种生产资料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交换。这是第Ⅰ部类的不同的单个不变资本部分的互相交换。只要产品不是直接在本生产部门作为生产资料使用,这些产品就离开它们自己的生产场所,进入另一个生产场所,因而,互相得到补偿。换句话说(和第Ⅱ部类剩余价值的情况相似) ,第Ⅰ部类的每个资本家按照他作为这4000不变资本的共有者所占的比例,从这个商品总量中取出他所需要的相应的生产资料。如果生产是社会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那么很明显,为了进行再生产,第Ⅰ部类的这些产品同样会不断地再作为生产资料在这个部类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一部分直接留在这些产品的生产部门,另一部分则转入其他生产场所,因此,在这个部类的不同生产场所之间发生一种不断往返的运动。
7.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5、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总价值,等于当年再生产的第Ⅱ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新生产的第Ⅱ部类的剩余价值(即等于第Ⅱ部类当年生产的价值),加上当年再生产的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新生产的第Ⅰ部类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加上第Ⅰ部类当年生产的价值)。因此,在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下,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总价值,等于年价值产品,即等于社会劳动在当年生产的全部价值。其所以必然如此,因为在简单再生产中,这全部价值将被消费掉。
社会总工作日分为两部分:1.必要劳动,它在一年中创造1500v的价值;2.剩余劳动,它创造1500m的追加价值或剩余价值。这两个价值之和=3000,等于这一年生产的3000消费资料的价值。因此,一年生产的消费资料的总价值,等于社会总工作日在当年生产的总价值,等于社会可变资本的价值加上社会剩余价值,等于当年的全部新产品。但是我们知道,虽然这两个价值量是一致的,第Ⅱ部类的商品即消费资料的总价值,绝不因此就是在社会生产的这个部类内生产出来的。这两个价值量一致,是因为在第Ⅱ部类再现的不变资本价值等于第Ⅰ部类新生产的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加上剩余价值);Ⅰ(v+m)能够购买第Ⅱ部类的产品中对(第Ⅱ部类)产品的生产者来说代表着不变资本价值的那一部分产品。这就表明,为什么尽管对第Ⅱ部类的资本家来说,他们的产品价值分成c+v+m,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这些产品的价值却可以分成v+m。其所以如此,只是因为Ⅱc在这里等于Ⅰ(v+m ),社会产品的这两个组成部分通过交换来互相交换它们的实物形式。在这样交换以后,Ⅱc就再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而 Ⅰ(v+m) 则再以消费资料的形式存在。正是这种情况,使亚·斯密断言,年产品的价值分解为v+m这种看法,第一,只适用于由消费资料构成的那部分年产品;第二,其所以适用,并不是指这全部价值都是第Ⅱ部类生产的,因而它的产品价值等于第Ⅱ部类预付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第Ⅱ部类生产的剩余价值,而只是指:Ⅱ(c+v+m)=Ⅱ(v+m)+Ⅰ(v+m) ,或者说,因为Ⅱc=Ⅰ(v+m)。
注:亚·斯密的话其实是正确的,但必须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即Ⅱc=Ⅰ(v+m)。
6、由此进一步得出如下结论:虽然社会工作日(即整个工人阶级全年耗费的劳动)和每个单个工作日一样,只分成两部分,也就是分成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因而,虽然这种工作日所生产的价值同样也只分成两部分,也就是分 成可变资本价值即工人用来购买他自身再生产的资料的那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即资本家可以用于他自己的个人消费的那部分价值,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工作日的一部分是专门用来生产新的不变资本的,也就是用来生产那种专门供在劳动过程中作为生产资料,从而在伴随而来的价值增殖过程中作为不变资本执行职能的产品的。按照我们的假定,整个社会工作日表现为一个3000的货币价值,其中只有1/3=1000是第Ⅱ部类生产的,这个部类生产消费资料,即生产那些最终实现社会全部可变资本价值和全部剩余价值的商品。因此,按照这个假定,社会工作日的2/3是用来生产新的不变资本的。虽然,从第Ⅰ部类的单个资本家和工人的观点来看,社会工作日的这2/3,完全像社会工作日的其余的1/3在第Ⅱ部类那样,仅仅用来生产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从产品的使用价值来考察也一样——,社会工作日的这2/3,只是生产那种正处于生产消费过程中的或已经耗费掉的不变资本的补偿物。个别地进行考察,虽然工作日的这2/3生产的总价值对它的生产者来说只等于可变资本价值加上剩余价值,但工作日的这2/3不生产可以使工资或剩余价值花费掉的那种使用价值;它生产的产品是生产资料。
注:下文中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但在此不予摘录。
7、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的社会产品之和,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就它们的使用价值来考察,具体地说,就它们的实物形式来考察,固然是当年劳动的产物,但是,只有当这种劳动本身被看做有效的、具体的劳动,而不是被看做劳动力的耗费,不是被看做形成价值的劳动时,才是这样。前面讲的一点,也只能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生产资料只有通过加到它上面的、用它来进行操作的活劳动,才能转化为新的产品,转化为当年的产品。但是,反过来,如果当年的劳动没有那种在它之外独立存在的生产资料,没有劳动资料和生产材料,它也不可能转化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