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02 | 吴军《见识》:让父母成熟起来

在《见识》这本书的第七章「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里面,吴军老师说很多父母托人找关系要和吴军老师聊一聊孩子的发展。大部分时候听完那些父母的介绍后,发现问题在父母身上,而不在孩子身上。他提到老年人的见识未必比年轻人正确,尤其是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要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这一辈的人如何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而且他还着重讲述了为什么要让父母成熟起来。
1.在变革时期里父母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认知
父母要明白,自己生活的年代比子女早了30年,代沟是一定存在的。如果父母意识到这一点,就需要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父母成熟,首先自己要不断进步。父母身上哪怕只有一点点坏习惯,孩子很容易就能学会。很多父母自己经常看无聊的电视节目,却逼着孩子读书,可以想象孩子读好书的可能性不大。还有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争吵,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除了与时俱进外,这一两代父母还要在观念上从农耕文明的思维转向现代商业文明。吴军老师认为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因为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虽然技术和财富积累可以加速,但是观念很难仅仅通过一代人改变。在这样的变革时期里父母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认知。
现在依然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应该听自己的话,孝顺自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这种认知其实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那时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家族要抱团取暖。但是这种家长制不仅让女性没有地位,也大大限制了个人发展。今天,如果让孩子从心里尊重父母,行动上愿意和父母交流,会比停留在形式上的孝顺有意义的多。
2.年轻人应不断将新思维方式和理念传递给父母
父母不成熟,子女也有责任。很多年轻人总想得到父母的理解,但是父母在几十年前接受的是农耕时代的观念,如果不主动和父母沟通,代沟很难跨越。一些年轻人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他们,但其实这种简单的问候以及彼此已经重复说了半辈子的自己或者亲戚之间的闲话是帮助不了父母进步的。年轻人应该把自己看成一个成年人,不断将自己接受的新思维方式和理念传递给父母。
吴军老师会把读书心得以及对时事的看法告诉父母。也会把自己买的书给他们读然后交流心得。这样他们渐渐发现能从孩子身上学到用一种30年后的方式看待世界。最有意义的是当他们有了新的理念,再去跟他们的同事或朋友交流时,会被老朋友羡慕说思想跟得上形势。吴军老师周围有很多曾经是来自农村或者底层家庭的子女,但都通过努力成为了社会精英。在他们身上发现那些人家里的老人都有三个共同特点。首先是大气、开朗、不斤斤计较,不倚老卖老;其次虽然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都愿意学习,尝试接受新鲜事物;最后,那些老人虽然在物质上不富有,但在精神上还是会给予子女支持和鼓励。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是幸运的。孩子某种程度上是放大了的自己。要想让孩子成为精英,自己要先成为精英的父母。
尾巴
《见识》一书中还有很多观点和方法。有些观点我不太理解,也有一些例子我觉得有些鸡汤。感觉比《态度》和《格局》差一点。但是并不妨碍我对某些观点产生共鸣。知乎上有人评论这本书「透露着鸡汤味不说还有一直满满的自傲」[1]。
但我觉得毕竟每个人的认知和背景都不同,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吴军老师所处的社会阶层已经很高了, 周围都是非常厉害的人,他举那些例子可能在他看来都是平常例子,但是在普通人看来就是自傲(在《态度》和《格局》里感觉更明显)。希望读书人不要被别人的观点迷惑,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