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绝望式暴跌!!!

2023-08-03 15:31 作者:米多多笔记  | 我要投稿

医疗这两年跌到头皮发麻。

据统计,2021-2022两年期间,整个公募医疗类基金,累计亏损金额超千亿。

单2022年一年,TOP30的医疗基金就血亏了整整600亿+,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这几年买医药的朋友,几乎没有不亏钱的。

前海开源医疗健康,2022年该基金累计亏损共计12.3亿。平均到12万持有人头上,人均亏损高达1万元。

身边的朋友,买医疗亏损30%-40%的比比皆是,小到几千块多到几十万。

网上更是有人买医疗基,爆亏了800万。


大家越跌越补,越补越亏。


似乎深不见底,

补仓都补绝望了!!!

---

这轮医疗为何跌的这么惨?

因为业绩和估值遭到了双杀。

(1)估值层面


医疗最恐怖的时候,PE被炒到了快120倍。

现在PE降到了30倍,直接二连腰斩。

(2)业绩层面

2020-2023,医疗业绩大雪崩,行业从165%的高增速直接降到负数。


(3)资金面层面.

更不巧的是,医疗在估值修复的过程中,遭遇了AI的爆火。

AI生,万物枯。

在大A这个存量市场中,市面上大部分资金都被AI卷走了。

医疗板块也处在大失血当中。单2023年Q1季,整个非医药主动基配置医药的比例就下滑了1.62%。

三重debuff之下,医疗直接被砸到了地板上。

---

现在医疗跌到哪了?


目前中证医疗的PE为29.99倍,PE百分位为13.08%。


PB为4.4倍,PB百分位为1.91%。


指数的点位也破了上一轮的底,已经处于低估区域了。

---

现在医疗板块最新情况怎么样了?

更多医疗分析,可以点击变色文字,直接加入交流圈

先看细分行业的现状。

(1)创新药(生物药)

我们以最具代表的恒瑞医药为例。

恒瑞以仿制药起家,后面逐渐转型为创新药企。

自2018年以来,公司进入集采名单的产品多达22个,中选产品平均降价幅度高达74.5%,严重压缩了企业的营收。不过经过多年的产品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集采的负面基本被消化的差不多了,2023 年Q1,公司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向增长。

当下恒瑞核心仿制药产品基本已经被采的七七八八了,剩余的重磅产品仅碘佛醇、七氟烷等未被纳入集采,由此可见集采的影响已经逐渐被消化了。

创新药业务方面,目前公司已上市创新药数量达到了12款。在研在批的新药也有很多,肿瘤领域,HER2-ADC有望25年上市。代谢领域,多个产品处于NDA和三期阶段。风湿免疫领域,IL-17A 单抗 2023年4月NDA 获受理,JAK抑制剂2023年6月NDA 获受理。大慢病领域,在心血管、抗感染、眼科、呼吸、疼痛、肾病等大专科领域布局丰富的管线。

一旦新药正式投入市场加速放量,企业增速可能会逐渐修复。

(2)消费医疗

2023Q1消费医疗呈现分化趋势,其中眼科>体检>牙科。

眼科由于需求比较刚性,率先恢复。

2023Q1 爱尔眼科实现收入 50.21 亿元(同比+20.44%),扣非归母净利润 7.52 亿元(同比+20.73%),增速非常不错。

加之2022年Q2季因为疫情缘故,基数比较低。2023年Q2需求继续恢复的情况下,眼科增速应该不会很差。

牙科因为4月种植牙集采的因素,需求被抑制了。随着二季度消费的复苏,种植牙新政策落地开始逐渐放量。

据统计,部分地区医院5月种植牙就诊人数较之前增加60%至70%,需求释放后可能会有不错的增长,具体数据还是要等到2023年Q2的财报。

体检,2023年Q1的时候,恢复的就很不错。以美年健康为例,Q1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 54%,其中到检人数同比增长 45.2%,客单价同比增长8.3%。

二季度消费需求逐渐恢复的情况下,叠加去年Q2的低基数增速应该也不会太差。

(3)医疗器械:集采兜底+经济复苏,其实2023年上半年的门诊量和手术量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加,下半年医疗器械可能会有不错的机会。

(4)中药:目前业绩相对稳定,集采也以温和的形势落地,基本面没什么大问题。去年Q2因疫情影响板块的基数很低,加上中药企业大多数是国企,国企混改还有一波大红利,预计增速不会很差。加之,下半年基药目录会重新调整,如果中药纳入基药目录的数目增加,会给行业带来一波不错的增长。

(5)CXO: CXO龙头药明康德二季报已经披露,康龙化成也披露了二季报预告,业绩均略超预期。

药明康德上半年营收增速同比增长6.3%,调整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5%。虽然增速不多,但很明显,抗住了新冠订单锐减的冲击,业绩算是稳住了。

总的来说,目前医疗各板块已经逐渐复苏。但是想要出现突然的大爆发概率较低。

一方面是当下经济和居民收入都有压力。

另一方面,创新和出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才能看到成果,这个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A股一直是大渣男,炒作的时候能把估值炒上天,炒完板块直接熊N年,直到里面的散户全部割肉才会见底。像银行、传媒、基建都是跌了4-5年甚至更久,才迎来一波大的机会。医疗现在连跌了两年多,这个底可能还要继续磨一磨,见到业绩的实质性恢复才会有所转机。

---

当下的医疗是否值得布局?

老实说,目前医疗的赔率已经挺高了。

大部分利空因素,包括集采、老米加息、业绩暴雷都反应在了板块的走势当中。


根据机构预购,2024-2025,医疗板块的复合增速在25%左右。

仅考虑业绩影响,整个中证医疗指数两年后的PE应该会来到18-20倍左右。而当下指数的PE为29倍,极端情况下仅有20-30%左右的回撤,

只要仓位控制的好(行业基不要超过总仓位的10%),并且买的不是太急,比如每跌5%加倍买一份,拉开时间段操作,即便是最坏的情况,我们的总回撤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

实际上,一旦医药的业绩出现逆转,市场中炒“困境反转”的资金很可能会提前动起来。这样进度可能会被加速,未必会那么煎熬。

多多这半年也一直在深入研究医药及细分板块,几乎把市场上所有的医药基金都研究了一遍,还把港股、美股的医药基金都仔细对比了一遍,对于医药基金有了很多心得。我们医药组合预计近2周上线,上线后,我们准备择机布局这一轮医药的机会。


绝望式暴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