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公式、概念归纳!
本文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公式、概念重点归纳完整版,综合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课程材料及网络资料整理,供大家复习整理使用,需要的同学可以自取~~~~
关注我+给本篇文章点赞投币收藏+截图私信我,即可领取本文完整文档~~~
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一、对资本的分类:(根据划分依据、目的内容对象不同加以区分)
1.根据是否履行职能作用
所有权资本(非职能资本):借贷资本、股份资本、土地
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均只获得平均利润)
产业资本:根据循环中职能作用的不同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其中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统称流通资本。生产资本比流通资本重要。
生产资本:根据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一经投入,逐步收回。
流动资本:一经投入,全部收回。
总结:1借贷资本、股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均来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的获利水平通常等于平均利润;
3借贷资本、股份资本的获利水平通常低于平均利润;
4土地所有者获得的是超过平均利润以外的超额利润。
2.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找剩余价值的源泉)
3.根据资本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分为:股份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国际垄断资本
二、价值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1)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2)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3)在垄断条件下,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
1(1)(2)(3)均未违背价值规律;
2价格变动均要以价值为基础;
3整个社会的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一致;
4改变的只是价格表现形式。
三、资本家所获取的利润形式:
(1)超额利润 (部门内进行)(2)平均利润 (部门间竞争)(3)垄断利润 (凭借垄断地位)
四、计算公式:
(1)货币流通规律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2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2)率
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 揭示资本家的剥削
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 掩盖资本家的剥削 p’= m/(c+v)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2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
3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4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
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 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 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
(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
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
超额利润 = 商品社会价格 - 商品个别价格
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
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级差地租 =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劣等地) - 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优、中等地)
绝对地租 = 农产品价值 -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
(5)资本理论
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旧率 =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6)社会资本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m) = II c
具体实现条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首先追加生产资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费资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