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东方快车谋杀案》各章剧情梗概
第一部 事实
第一章 托罗斯快车上的重要旅客
波洛在这辆车上,同行人员并不多,仅遇见一男一女两人。女人称男人:“阿巴斯诺特上校”。男的称女人:“德贝纳姆小姐”。
两人相识,像是在逃避什么。这一切都不在波洛的思考中,年轻的波洛只想拥有一段愉快的旅程,并希望能快点到站。
*文章摘录*
波洛先生表示同意。“我看旅行的人不太多呢。”
“没几个,先生。除了您,只有两位旅客 —— 都是英国人。来自印度的上校和从巴格达来的年轻的英国小姐。先生您需要些什么吗?”
波洛先生要了一小瓶矿泉水。
赫尔克里・波洛先生无事可做,为了打发时间,就装作若无其事地观察起她来。
他判断,她是那种无论在哪儿都能照顾好自己的年轻女人,沉着而且有能力。他尤其喜欢她那极为端正的五官和细致白皙的皮肤,也喜欢她那顺滑整洁的黑发,还有她那双冷淡的灰色眼睛。不过,她看起来太干练了,不是他心目中的 “美女”。
“希望上帝让你摆脱这一切。” 他说道。
“嘘,请别说了。”
“哦,好吧。” 他有点气恼地向波洛这边扫了一眼,然后说道,“不过我不喜欢你当家庭教师这个想法 —— 对那些专横的妈妈和她们讨厌的小鬼唯命是从。”
十分钟之后火车又开动了。到海德帕萨时只晚了五分钟,损失的时间在途中补了回来。
博斯普鲁斯海峡风高浪急,波洛先生很不舒服,他在船上和同行的旅伴分开了,没有再见到他们。
到达加拉塔大桥后,他径直坐车去了托卡林旅馆。
第二章 托卡林旅馆
刚到旅馆的波洛,接到一份电报。电报内容:你预测的卡斯纳案件有了突破进展,请速回。
没办法,波洛又要回程了。
来时的快车上,寥寥数人。回去的快车上人员爆满,连一张头等舱的卧铺票都买不到,这与往年的情况截然不同,这预示着有奇妙的事情发生。
火车猛然一动,两人被晃到窗口,看到灯火通明的站台缓缓地从他们身边远去。
东方快车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贯穿欧洲之旅。
*文章摘录*
“唉,” 布克先生叹了口气,“重要的事 —— 重要的事!如今你在你们那行算是登峰造极了,老朋友!”
“可能是有那么点微不足道的小成就。” 赫尔克里・波洛极力让自己显得很谦虚,但显然失败了。
这个男人有六七十岁,从远处看,俨然一副慈善家的和善面孔,有点秃顶,圆圆的额头,微笑起来露出一排洁白的假牙 —— 这些都展示了他随和的性格。只是那双小眼睛露了馅儿 —— 眼窝深陷,眼神十分狡诈。还不止这些。他跟他年轻的同伴说话时,扫了一眼房间,瞪了波洛片刻,就在这一瞬间,脸上流露出一种奇怪的恶毒神情,透着不自然的紧张。
斯坦布尔 — 的里雅斯特 — 加来
“我听说今天的卧铺都满了?”
“太不可思议了,先生,全世界的人都选择在今晚旅行!”
“不管怎样你都得帮这位先生找一间卧铺房,他是我的朋友,他可以住在十六号房。”
“已经有人了,先生。”
第三章 波洛拒接案子
场景来到餐厅,这里坐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 13 个人。有英国管家,有美国推销员,有匈牙利大使馆人员,有俄国公主。
在众人离去时,雷切特向波洛借火,并以高价聘用波洛。波洛温和的回绝了雷切特的请求,哪怕对方给出 2 万美元的金额。
雷切特是一位有钱人,非常有钱。但他有预感,有人暗中计划除掉他。经过 3 章铺垫,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列火车,车上人数不少,不同国家和阶层。在这个场景下,如果发生命案,应该会有很多目击者。如果向人不知鬼不觉,或者发生前 2 次那种密室杀人案,难度系数直线飙升。
*文章摘录*
正在听一个结实的、满脸笑容的老女人说话。后者的声音清晰缓慢而单调,完全没有停下来喘口气的意思。
“⋯⋯所以我女儿说,‘唉,’她说,‘美国的方法在这儿行不通。懒惰是这个民族的本性。’她说:‘他们没有一点精神头 ——’你要是知道我们那儿的大学的情形,仍然会很惊讶。他们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没什么比教育还重要。我们应该教东方人认清我们西方的思想。我女儿说⋯⋯”
“你可真有勇气,” 雷切特说,“两万美元能打动你吗?”
“不能。”
“如果你还想多要,那可不成,我是个识货的人。”
“我也是,雷切特先生。”
“我的提议有什么问题吗?”
波洛站起身。
“容我说句不客气的话 —— 我不喜欢你那张脸,雷切特先生。”
第四章 暗夜惊叫
外面大雪纷飞,波洛从站台回到车厢里,雷切特和他的男仆住在波洛的隔壁。半夜他听见一声很响的呻吟声。(这时雷切特已经遇难了)
但随后波洛开门,看见列车员正在敲雷切特房间的门,房间传来一声大喊:“没事,我按错铃了。”
*文章摘录*
波洛去找自己的朋友,布克先生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
“没事,没事,这样更方便。你直接去英国,所以最好待在去加来的车厢里。哎呀,我在这儿很好,安静极了,车厢空空的,只有我和一个小个子希腊医生。啊,我的朋友,这个晚上真是⋯⋯他们说很多年都没下过这么大的雪了,但愿我们不会被大雪堵在路上,我跟你说,我可是受不了!”
喊叫声吓了他一跳。他记得隔壁房间住的是雷切特。他下床打开门,正巧列车员匆匆从过道走来,敲了敲雷切特的门。波洛把房门打开了一条缝,向外观察着。列车员再次敲了敲门。铃声响了起来,指示灯显示是远处的另外一个门。列车员扭过头看了一眼。这时,隔壁房间传来一声大喊:“没事,我按错铃了。 ”
第五章 罪行
大雪下了一夜,波洛正在跟旅人寒暄,布克把波洛请到自己的房间。
房间里出来布克,列车长和另一位朋友。,应该是出大事了。
布克开门见山,早上列车员米歇尔。发现雷切特身中数十刀,惨死在床上。康斯坦汀医生猜测,雷切特的死亡时间是半夜十二点至凌晨二点之间。
据列车员回忆,和雷切特的最后一次对话,大约是凌晨一点二十分。
波洛的第一判断是:作案手法很不科学,我想要个斯坦布尔-加来车厢的平面图,上面标注着每个人所在的房间。我还要看看他们的护照和车票。”
*文章摘录*
首先是没有了火车的晃动。如果外面是个车站,也实在太安静了。相比之下,火车里的声音倒是异常响亮。他能听见雷切特在隔壁的动静 —— 走动声、按水龙头的咔嗒声、自来水流动的声音、水溅出来的声音,然后水龙头又咔嗒一声关上了。外面过道上的脚步声,有人趿着卧室的拖鞋走了过去。
列车员诉起委屈来,“那个美国老太太 ——”
“怎么了?”
他擦了擦额头。“您想想我跟她在一块的时候!她坚持说 —— 死活坚持 —— 她房间里有个男人!您想想,先生,这么小的地方,” 他用手比画了一圈,“他能藏在哪儿?我跟她争辩了一下,我说这是不可能的。
布克先生脸上的表情让波洛强烈地感觉到,肯定发生了不寻常的事。
“出什么事了?” 他问。
“问得好!首先是这场雪 —— 这次堵塞。现在又 ——”
他顿住了。列车员发出了压抑的喘息声。
“现在又怎么了?”
“现在又有一个旅客死在卧铺上了 —— 被刺死了。”
布克先生带着一种平静而绝望的语气说道。
“一个旅客?哪一个?”
“一个美国人,姓 —— 姓 ——” 他翻查了一下面前的笔记,“雷切特。不错,是姓雷切特吧?”
“是的,先生。” 列车员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他结结巴巴地说:
“这位雷切特先生的仆人今早敲了几次门都没有动静。后来,就在半小时之前,餐车服务员过来了,想问问先生是否需要吃午饭。这是十一点时的事。
“我用自己的钥匙给他开了门,可里面还有链条,打不开。没有人应门,里面静静的,很冷 —— 冷极了。窗户是开着的,雪花飘了进来。我想先生也许生病了,便叫来了列车长。我们弄断锁链进屋一看,他 —— 啊,太可怕了!”
第六章 一个女人
雷切特被杀后,列车长叫来男秘书赫克托・麦奎,通过谈话波洛知道了雷切特的基本信息。
雷切特,全名塞缪尔・爱德华・雷切特,是一名美国人,麦奎跟他是一年前认识的,当时雷切特把旧秘书开除了,麦奎顶上这个位置。并且觉得雷切特离开美国肯定是为了逃避某些人或事。
为什么雷切特之前找到波洛说有人要杀他?
麦奎拿出两封恐吓信,内容大概是说:无论你在哪里,你就难逃一死。(“你以为你骗了我们能逍遥法外是吗?绝不可能。我们要干掉你,雷切特,我们一定会干掉你!”)
麦奎最后一次见雷切特,是晚上十点。
*文章摘录*
你以为你骗了我们能逍遥法外是吗?绝不可能。我们要干掉你,雷切特,我们一定会干掉你!
美国人离开了车厢。
“怎么样?” 布克先生问,“你相信他说的吗,那个年轻人?”
“他看起来倒是诚实坦率,并没有因为自己可能会有重大嫌疑而假装对自己的老板有好感。他说雷切特先生并没有将曾经找过我但是请求被拒的事告诉他,这应该是真的,不过我不认为这情况有什么可疑。我认为雷切特先生是那种在任何场合都守口如瓶的人。”
第七章 尸体
雷切特的案发现场让波洛眉头紧皱,门是从里面闩住的,窗户大开,且找不到任何指纹。雷切特仰面躺着,睡衣上血迹斑斑,纽扣被解开了,敞开的衣襟被翻到了背后。虽然身中 12 处刀伤,只有 3 刀是致命的。其中有 2 刀只是轻微的划破了皮肤。
从伤口角度看,凶手拿刀的姿势很奇怪,有用左手刺的,也有用右手刺的,难道是一人刺杀另一人补刀?在检查雷切特尸体是有一些新线索。
线索①左轮手枪一枪未发
线索②两根燃烧完的火柴棒
线索③带有字母 H 的手帕
线索④损坏的金表指针只在一点一刻
线索⑤烧焦的纸片
烧焦的纸片经过处理显示出几个字 “记(得)小黛西・阿姆斯特朗”。医生看到这几个字,立刻就知道雷切特的真名叫:“卡塞蒂。”
*文章摘录*
“完全没有指纹,” 他说,“这说明窗框被擦过了。就算有指纹也没什么用,可能是雷切特先生或者他的仆人,或者列车员留下的。现在的罪犯不会犯这种错误了。
“你看这两处刀伤 —— 这儿,还有这儿 ——” 他指着,“很深。每一刀都把血管切断了 —— 但是刀口的边缘没有裂开。血流得比正常情况下要少。”
“这说明什么?”
“人已经死了 —— 死了没多久 —— 在刺这几刀的时候。可这确实太荒谬了。”
波洛把两圈凸起的铁丝网捋平,然后非常小心地把烧焦的纸片放在其中一个上,再把另外一个盖在上面,用钳子把两圈铁丝网钳在一块儿,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
“这只是个临时替代品,” 他扭过头说,“但愿能达到目的。”
医生很专心地看着整个过程。铁丝开始发红,忽然,他看到几个隐约的字,火让这些字母慢慢变成了单词。
这是一个很小的纸片,只显示出了几个和另一个字的一部分。
记(得)小黛西・阿姆斯特朗
第八章 阿姆斯特朗绑架案
如果雷切特是卡塞蒂,那么阿姆斯特朗案件有可能就是凶手的作案动机。
阿姆斯特朗的女儿被绑架,绑匪索要巨额赎金。阿姆斯特朗夫妇支付完赎金后,发现孩子已经在 2 个星期前被绑匪撕票,太可怜了,这孩子才 3 岁。
阿姆斯特朗太太当时已有身孕,在受到惊吓后,早产一名死婴,随后也死了。
警方怀疑是一名法国或瑞士的保姆,保姆以死明志,她的清白也在案发后得以证明。
经过这一则背景资料的补充,我们可以判断凶手的动机来源于这个案子,凶手要么是阿姆斯特朗的亲友,要么是死去的保姆的亲友。
接下来就是最常规的,相关人员的问答。
*文章摘录*
有了一个孩子 —— 他们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孩。她三岁时被绑架了,绑匪索要的赎金数额巨大。我现在不想啰唆地讲述后来复杂烦琐的细节,让你觉得烦。我要说的是,这对夫妇交付了多达二十万美元的赎金之后,发现了孩子的尸体,至少已经死了两个星期。这事在社会上激起了公众极大的愤慨。更糟的还在后面。阿姆斯特朗太太当时正怀着孕,由于受到这个巨大的刺激,她早产生下一个死胎,之后自己也撒手人寰。她伤心欲绝的丈夫也开枪自杀了。”
“天哪,太悲惨了!我想起来了,” 布克先生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还有个人死了是吗?”
“是的,还有个不幸的法国或者瑞士保姆。警方认定她知道绑架的情况,完全无视她歇斯底里的否认。最后,绝望之中的姑娘开窗跳下去,死了。
第二部 证词
第一章 列车员的证词
列车员的证词,肯定了波洛当晚见闻。排除了凶手是上一站上车的可能性。
当晚,列车员从雷切特哪里离开后,美国老太太按铃按了好几次,以后去了雷切特秘书那里,之后在有道里看见了一位身穿猩红色的和服式睡衣,上面绣着龙。
第二章 秘书的证词
麦奎因,在离开雷切特的房间后就一直和阿巴斯诺特上校在一起聊天。
大约 2 点左右,喊来列车员铺床(这一点和列车员所说一致)。
之后在过道除了看见列车员经过,只有一个身穿红衣服的女人经过,只看到背影(这一点和列车员所说一致)。
最后,麦奎因并没有抽烟斗的习惯。
第三章 男仆的证词
男仆的全名叫爱德华・亨利・马斯特曼。
负责照顾雷切特日常起居,包括整理衣服,清洁假牙,安排吃药。
根据男仆的描述,雷切特最近心神不宁,尤其是被前一晚心情很差。
当晚 9 点以后,马斯特曼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并一直看书到凌晨 4 点。同一房间还有一名意大利人。
马斯特曼也不抽烟斗,只抽廉价香烟。三个证人的证词结束,有一个新的线索:以为身穿红色和服式睡衣的女人,在雷切特被杀的时间段出现在有道。
*文章摘录*
“我去过隔壁车厢,那节雅典车厢,跟我的同事聊天。我们谈起了这场大雪。那时刚过一点钟,我说不好确切的时间。”
“然后你就回来了 —— 什么时候?”
“又有铃声响了,先生。我记起来了,我跟您说过。是那位美国太太,她按了好几次。”
“你的反应很激烈,麦奎因先生?”
“这是有特殊原因的。当年,我父亲是处理这个案子的地方检察官,波洛先生。我不止一次见过阿姆斯特朗太太 —— 她是位美丽、温柔的女士,但悲痛欲绝。” 他的脸色又暗了下来,“这应该是雷切特,或者说是卡塞蒂应得的报应。我很高兴他有这么个下场。这种人不配活着!”
“看起来,你恨不得是自己亲手杀了他?”
“我会的,我 ——” 他停住了,急得涨红了脸补充道,“我好像是在给自己定罪。”

第四章 美国太太的证词
美国老太太的证词证实列车听到两次按铃。
为什么要连续按铃?
因为她感觉有一个陌生的男人(她口述是凶手)在她的房间。
她提供一个线索:一枚列车员的纽扣。
列车上的女人不多,等她讲完,波洛抓紧核对一下之前发现的两个线索:红色的睡衣。带走 H 字母的手帕。结果并不理想。
第五章 瑞典太太的证词
瑞典太太没有动机,没有时间,
所有线索:
九点一刻 火车开出贝尔格莱德。
大约九点四十分 男仆准备好安眠药,离开雷切特。
大约十点整 麦奎因离开雷切特。
大约十点四十分 格丽塔・奥尔松看见雷切特(最后一个看到他活着的人)。
注意:他还在看书。
零点十分 火车开出温科夫齐(晚点)。
零点三十分 火车陷进雪堆里。
零点三十七分 雷切特的铃响了,列车员去应门,雷切特用法语说:“没事, 我按错铃了。”
大约一点十七分 哈巴特太太认为有个男人在她房里,按铃叫列车员。
第六章 俄国公主的证词
俄国公主与美国阿姆斯特朗案件的女主人认识,她不是凶手,但她肯定猜到凶手大概是谁。
她听过波洛的大名,最后说了一句:“赫尔克里・波洛,没错,我想起来了,这是命运的安排。”
她走了,身板很直,但动作有些僵硬。
*文章摘录*
“我现在不敢说我当时很清醒,我当时觉得就是隔壁的那个男人 —— 现在已经被杀的那个可怜的家伙。我让列车员看看两个房间之间的连通门,肯定没闩上,我一下子就看到了。我当时就让他闩上了。他走了之后,我下床找了个箱子顶上门,以确保安全。”
在列车员不在车厢的十分钟内,凶手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进到雷切特的房间,杀了他,从里面锁上门,扣上链条,再从哈巴特太太的房间里出去,列车员到车厢的时候他已经安全回到自己房间里了。”
“不是很熟。但是他太太索妮亚・阿姆斯特朗是我的教女。我跟她母亲交情颇深,那个演员,琳达・阿登。琳达・阿登是个伟大的天才,全世界最伟大的悲剧演员之一。麦克佩斯女士和玛格达都赶不上她。我不仅是她艺术的崇拜者,还是她的挚友。”
第七章 伯爵夫妇的证词
伯爵夫妇分开问话。伯爵先生对案件没有丝毫兴趣,对阿姆斯特朗也毫不知情。感觉他在扮演一个肃穆的角色。
伯爵太太的护照上的一片油渍引起波洛的注意。但他还是例行公事,询问几个常规的问题:①昨天半夜有没有听到异常的动静。②同行人抽不抽烟斗。③睡衣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伯爵太太的描述,这一位女性成功摆脱嫌疑。
第八章 阿巴思诺特上校的证词
阿巴斯诺特上校是目前唯一一位抽烟斗的人,康斯坦汀认为阿巴斯诺特上校就是那晚上在雷切特房间抽烟斗的嫌疑人。
但波洛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每一件案子有每一件的性格,阿巴斯诺特上校的性格与案件并不相符。但肯定不会这么干净。
*文章摘录*
“不是这样的。你听我说,这起凶杀案很有可能是个女人干的。死者被刺了不少于十二刀。甚至列车长都脱口而出说‘是个女人’。那么,我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跟那些所有乘坐斯坦布尔-加来车厢的女乘客,进行一次他们所谓的‘简单聊聊’。
“哦,没什么,只是件小事,但是我回房间的时候注意到我隔壁的房间,就是末尾那一间,你知道 ——”
“我知道,十六号。”
“呃,那扇门没有关严,里面那个人偷偷摸摸地往外窥视,然后迅速关上了门。当然,我知道这没什么,但是我觉得有点古怪。我是说,打开门探出头往外看这很正常,但是他那鬼鬼祟祟的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九章 哈德曼先生的证词
哈德曼先生从事一家侦探社,上一次跟踪的嫌疑人走丢了,雷切特找到他希望得到他的帮助。雷切特的被杀让哈德曼感觉些许失落。
好消息是,哈德曼讲述了雷切特猜测的凶手的特征:小个子,深色皮肤,说话声音很尖细。坏消息是,本次列车上没有一人符合这一描述。
第十章 意大利人的证词
福特公司的销售负责人,三句话不离本行。对于雷切特的身份,对于阿姆斯特朗惨案的表现的过于平淡,要么是装的,要么就是这么一位冷血的人。考虑他是意大利人,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十一章 德贝纳姆小姐的证词
一位英国式女士,提供了一条线索。凌晨 5 点,红色睡衣的主人经过。她戴了一顶帽子,从背影看她又高又瘦,但由于龙形图案,无法确定她是胖是瘦。
波洛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女士的睡衣会绣着龙。目前,最可疑的就是这位英国女士,她的冷静仿佛是预先彩排过的。
*文章摘录*
“那么,哈德曼先生,” 他说,“让我们听听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没问题。事情是这样的。我到纽约来追踪两个坏蛋 —— 跟这起案子无关。到了斯坦布尔就跟丢了。我给我的上司发电报,他指示说让我回去。要不是因为这个,我早就回纽约了。”
“那位瑞典太太 —— 奥尔松女士,是吗 —— 好像很担心。她说你告诉他,她是最后一个见到那人活着的人。她认为你因为这样而怀疑她。我能告诉她是她误会了吗?你知道,她真的是个连只苍蝇都不会伤害的人。” 说话的时候她微微一笑。
第十二章 德国女仆的证词
德国女仆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在她给公主按摩好,回房间给主公拿一床毯子时,一个列车员跟他撞个正面,随后朝着餐车的方向跑了了。
这个线索证明了美国老太太的证词是准确的。
德国女仆还说明被捡到的手帕是巴黎的高级货,一般只有公主小姐才会使用。
布克叫来了列车上仅有的 3 位列车员,女仆认真辨认后,说这里里面有没有她那晚撞见的那位。
她撞见的那位是那个又小又黑,长着一小撮胡子。他说‘对不起’的时候,声音很柔弱,像个女人。
第十三章 旅客证词小结
神秘的列车员,穿红色龙纹睡衣得人。这两个会不会是由两个人换装的。男人扮女装穿红色龙纹睡衣。女人扮男装穿列车员。
正当布克、波洛和康斯坦汀天马行空的讨论,美国老太太冲进餐车大叫着 “我的洗漱包里有一把带血的刀!” 随后昏倒在地。
第十四章 凶器
一把锥形匕首 —— 一个廉价货、在东方买的赝品,刀柄上雕刻着花纹,刀片是锥形的,上面沾着一片片的锈迹一样的东西。
“这个也许看起来没那么巧合,” 医生说,“有成千上万把这样的东方匕首赝品被运送到君士坦丁堡的市集上出售。”
如果美国老太太说的是真的,当晚假扮成列车员的凶手在自己的房间。他是怎么进来的?门是闩着的。也有可能是这边的门闩没有闩上,凶手就能轻易进入。当晚检查门的瑞典老太太帮凶的可能性增加了。
*文章摘录*
:“我们面前有三种可能性:
“一、就像你说的,凶案发生在一点一刻,手表以及哈巴特太太、德国女仆希尔德嘉德・施密特的话都是证据,康斯坦汀医生也同意这点。
“二、凶案发生的时间稍晚,而手表上的时间被人故意动过手脚,用来误导人的。
“三、凶案发生的时间稍早,有人伪造了手表时间,原因同上。
“我觉得这个案子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们没有任何警方能提供的信息,无法调查这些人身份的真实性,只能依靠逻辑推理。对我来说,这个案子更加有意思了。没有常规程序,全凭智力。我问自己:我们能接受哈德曼的自我介绍吗?我作了个决定,回答‘能’。依我看,我们可以接受哈德曼的自我介绍。”
“这个也许看起来没那么巧合,” 医生说,“有成千上万把这样的东方匕首赝品被运送到君士坦丁堡的市集上出售。”
第十五章 旅客的行李
开始检查旅客的行李,从哈德曼开始,依次是阿巴斯诺特上校,德拉戈米罗夫公主,伯爵夫妇,德贝纳姆小姐和格丽塔・奥尔松,接着在希尔德嘉德・施密特的箱子里发现了一件列车员的衣服,这件衣服少了少了一颗纽扣。后面是麦奎因,最后在波洛自己的箱子里发现了那件猩红色的龙纹睡衣。
显然,凶手利用在家注意力在餐车的时间,把两件衣服分别藏在女仆和波洛的箱子里。
挑战波洛,真是自讨苦吃。
*文章摘录*
“美国是个先进的国家,这是事实,” 波洛同意道,“很多地方我都十分钦佩,只是 —— 也许我是个守旧的人 —— 但是我觉得美国的女性不如我们国家的迷人。法国或者比利时女孩,风情万种,我想没人能赶得上。”
“请原谅,伯爵先生,” 波洛先说道,“请原谅打扰您了。我们正在检查车上所有旅客的行李,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例行公事,可是又不能不做。布克先生提议说,因为您持有外交护照,有理由拒绝接受检查。”
伯爵考虑了一会儿。
“谢谢,” 他说,“不过我不希望自己是个例外。我更愿意像其他旅客一样,让你们检查我的行李。”
“可是,小姐,我们在死者房间的地板上发现了一根烟斗通条,而阿巴思诺特先生是火车上唯一抽烟斗的人。”
他严密地注视着她,可她表现得既不惊讶也不激动,只是说:
“荒谬,没有道理。阿巴思诺特上校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犯罪的人 —— 尤其是这么戏剧化的谋杀案。”
“不,不,” 波洛说,“我向你保证没事的。听着,我会告诉你是怎么一回事。这个人,就是你看到的穿列车员制服的人,从死者的房间里出来,差点撞到你。他运气可真不好。他希望没人看见他。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必须扔掉制服,因为现在它已经不是个保护装备了,而是一个危险。”
他沿过道匆匆地向自己的房间走去。他记得自己的旅行袋里还有一些香烟。
他拿下箱子,打开锁。
接着,他倒退了几步,目不转睛地看着。
箱子的最上一层整齐地叠着一件猩红色的薄丝绸睡衣,上面绣着龙。
“那么,” 他喃喃地说,“是这样。一个挑战,很好,我接受了。”
第三部 赫尔克里・波洛静坐思考
第一章 是谁?
快车上所有旅客提供了证词,行李也经过检查,所有的线索和信息都在眼前,谁的嫌疑最大?
首先要有动机,然后是需要时间,最后需要不在场证据。
有动机的人肯定是个阿姆斯特朗案件有关的人,有时间的人肯定是熟悉列车运营时间的人,根据最后怀表的时间,这个时间里有不在场证据的人。
第二章 十个问题
⒈有字母H的手帕。是谁的?
⒉烟斗通条。是阿巴思诺特上校丢的,还是其他人的?
⒊穿猩红色睡衣的是谁?
⒋假扮成列车员的那个男人或女人是谁?
⒌为什么手表针指向一点一刻?
⒍谋杀发生在那个时间吗?
⒎是更早?
⒏还是晚一些?
⒐我们能确定,杀死雷切特的不止一人吗?
⒑他身上的多处刀伤还有别的解释吗?
第三章 启发性的几点
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字母 H,伯爵太太的护照和行李箱上都有污渍,这个污渍都在首字母附近。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实际上,伯爵夫人确实是与阿姆斯特朗案件有关,但她说污渍只是让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至于手帕,肯定是有人栽赃陷害。第四章
匈牙利护照上的油渍“很高兴您能如此坦率直接地承认事实,夫人。现在可否请您告诉我您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为何在护照上修改您的教名吗?”
“这全是我做的。” 伯爵插嘴道。
海伦娜平静地说:“当然,波洛先生,你能猜出原因 —— 我们的原因。死者就是杀害我小侄女的那个人,他杀死了我姐姐,伤透了我姐夫的心。我最爱的这三个人,他们是我的家人 —— 我的世界!”
根据海伦娜回忆,女仆苏珊娜照顾妹妹很贴心,但喊冤去世,还有一个叫斯坦格尔伯的护士。
有没有一种可能,凶手是为了给苏珊娜报仇,她虽然坐在火车上,她认识雷切特和海伦娜,但雷切特和海伦娜并不认识她。杀死雷切特并嫁祸给海伦娜,既能复仇又能让自己脱身。
*文章摘录*
我的朋友们,这是一块非常昂贵的手帕 —— 一件奢侈品、手工制作、巴黎刺绣。这些旅客中,先不说姓名首字母,哪一个人有可能拥有这么一块手帕?不是哈巴特太大,她是个举止得体的女人,不喜欢在衣着上表现得很奢侈。不是德贝纳姆小姐,那个阶层的英国女人都用雅致的麻布手帕,而非昂贵的、可能要花掉两百法郎的棉纱手帕。而且肯定不是女仆。但是火车上有两个女人有可能用这种手帕。总之,让我们看看是否能把她们的名字跟字母 H 联系起来,我说的是德拉戈米罗夫公主 ——”
“她的教名是娜塔丽亚。”
“很高兴您能如此坦率直接地承认事实,夫人。现在可否请您告诉我您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为何在护照上修改您的教名吗?”
“这全是我做的。” 伯爵插嘴道。
海伦娜平静地说:“当然,波洛先生,你能猜出原因 —— 我们的原因。死者就是杀害我小侄女的那个人,他杀死了我姐姐,伤透了我姐夫的心。我最爱的这三个人,他们是我的家人 —— 我的世界!”
第五章 德拉戈米罗夫公主的教名
手帕是俄国公主的,至于怎么到雷切特房间的,公主一律回答:一无所知。
目前,除了排除法,没有其他办法了。
第六章 第二次会见上校
这一次见上校,波洛有两个目的:首先,确定案发现场的烟斗是不是来自上校这里。其次,确定高冷的英国小姐是不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家庭教师。
这两个都得到验证。
第七章 玛丽・德贝纳姆的身份
玛丽吐露真相,她确实是阿姆斯特朗家里的家庭教师,她之所以隐姓埋名,只是为了活下去。
试想一下,如果得知一位家庭教师曾经因刑事案件上过报纸,肯定没有人敢雇佣她。
第八章 更多惊人内幕
那个意大利人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司机。
那个瑞典老太太是照顾小黛西的家庭护士。
男仆马斯特曼是阿姆斯特朗上校的勤务兵。
美国老太太和她的女仆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女管家和厨娘。
看样子,
哈德曼是唯一一个跟阿姆斯特朗家没我在关系的人。
第九章 波洛提出两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凶手只能是这节车厢,即斯坦布尔-加来车厢里面的人。
第二个结论:有组织,有计划。我想起阿巴思诺特上校关于陪审团的一句话。一个陪审团由十二个人组成 —— 有十二位旅客 —— 雷切特被刺了十二刀。那么,一直困扰我的事情 —— 在一年中的淡季,一群不寻常的人挤满了斯坦布尔-加来的车厢 —— 就解释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