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之骨|虹鲍之美

《髹饰录》:霞锦。天机织贝,冰蚕失文。
《说文·雨部》中说“霞,赤云气也。”螺钿色泽的瑰丽,或朱或紫,色彩流转不定,千变万化,才当得起一个“霞”字。《说文》:“锦,襄邑织文。从帛,金声。”丝织品中,精心设计并织造出复杂花纹的织物称作“锦”。也许是为了表意用螺钿拼贴出的装饰性纹样,亦或为螺钿本身如丝织品一样的光泽。螺钿不愧为自然的妙物。

螺钿其实是贝类的珍珠层,现代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珍珠层磨至1mm左右,即厚贝螺钿。而另一种则是将珍珠层磨到0.1-0.3mm,再切割成需要的花形,即薄贝螺钿,也就是今天的重点。鲍鱼外壳的颜色通常因为生长环境及食物变化而改变,但这个部分与螺钿制作无关,漆器中所用到的是鲍鱼外壳的内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珍珠层。在珍珠层中有细小的霰石结构(一种碳酸钙晶型)折射光线,在人眼中表现为不同的颜色。也就是说螺钿的颜色不是色素,而是结构色,几乎没有褪色之忧。不同种类的鲍鱼由于基因不同而具有独特的霰石结构,折射出的光线也就随之不同。

这次展示的就是新西兰虹鲍Haliotis iris磨制成的螺钿。这是一种生活在新西兰海域产,也是一种重要食用品种。当然,我们今天关注的不是它柔软美味的肉,而是美丽的外壳。新西兰虹鲍的螺钿有着独特的蓝绿色,蓝紫色,以及绿粉色。正面观察时反射绿色光线,从侧面观察时则反射蓝色光线。它的颜色还可以通过改变贝片厚度来控制。对于0.1mm的薄贝,它主要反射绿色,紫蓝色的部分相对较少;而0.3mm的薄贝主要反射紫色,绿色几乎不被察觉。在制作漆器时只要灵活改变贝片的方向和厚薄,就能得到一件随光线及角度变化色彩的成品。

百炼钢作绕指柔。原本坚硬的贝壳一经人手,也能化作轻薄柔软的螺钿花片。或切或割,或点或磨,化贝为丝,拈霞染色,一件完美的螺钿漆器需要大自然与人类联手造就。

(顺便夹带私货,最后两张为私藏的白色新西兰虹鲍标本,宛若白色的海浪。正常养殖的新西兰虹鲍一般表面成蓝色,大面积白色的并不多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