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勒兹:福柯(第一堂课)

2022-10-13 14:30 作者:论哲三号机一一0ffical  | 我要投稿

读书会全过程笔记:《福柯—褶子》选读(1)

 

本文做了适当删减,且是自己理解

不代表姜宇辉本人看法,仅供参考

不代表福柯本人看法,仅供参考

不代表德勒兹本人看法,仅供参考

莫要将复读的几个词与批判的几个词

简单看作是二元对立的对子

视频课程仅作一个入读

不代表详细学究地深入学习

 

玩笑话都删了

 

 

 

一、前言

01版的中文译本参考。

《褶子》是晚年德勒兹的著作。

 

福柯和德勒兹的关系不多说了(较为简单的讨论:可以去看汪民安的讲座文章)

《褶子》是六篇相对独立的文章合集,有一定的时间跨度。

1. 考古学——谱系学。

2. 知识——权力——主体化

 

 

二、新一代档案保管员——“知识考古学”

 

命名

 

Nomme?命名?

“一位新档案保管员在这座城里被任命。”

对福柯的辩护。

 

你们对福柯的扣帽是否是莫须有的?不是要研究福柯该如何被命名,而是福柯的操作与具体方法?

先看福柯给出了什么方法,而非先指责为什么什么主义者。

 

权力技术决定论者?反仁到主义者?反哲学家?

 

福柯早期仿佛呈现的是极度晦暗的场景,很绝望。

人是否完全被动性?

 

对人文精神的摧残?人的架构的消逝是绝对的反仁到?对精神家园的摧残?

 

不要以命名为理由收编福柯,将其做旧。

 

福柯的technocratie是与权力挂钩的。是权力的技术

福柯的著作意味着节日的宣告。

“对辩证法否定性之批判”起手,去理解陈述与命题。

 

陈述与命题

 

陈述:生成性,肯定性,差异,多元。动态

命题:同一,否定,根源,基础。静态

 

福柯提出了陈述。与之相对立的是现成的已经支撑起来的命题。

陈述与命题的对抗是考古学福柯的重点。

 

这样的对抗与德勒兹生存论vs黑格尔辩证论类似。

 

用对角线的方式让隐藏的陈述得以可见。

 

陈述与命题都是短句。都是对于“真理”的描述。

命题:对外部世界事实情况的言明

命题是静态的结果。

而陈述是“正在说的”是动的。

 

命题倾向于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陈述倾向于说的主体。

 

陈述与命题

陈述无法像命题那样,脱离出其言明的背景,当下的情形。单纯作为一个无人格的知识体系里来凸显。

 

陈述

草拟,准备式地写出来

宣布地,行动地说出来

言说的运动

 

陈述是动作,是过程。言说与书写。关于权力,关于特定的区域的历史。

 

陈述错综复杂。在物质性中权力关系中言说书写。

陈述是话语同权力交织的场域的呈现。

 

“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估计老一代的保管员的命题与语句”

从命题回归陈述,正是考古学的切入方式。

(编者注:我们可以把命题看作是陈述的效果)

我们能意识到,这里的陈述是完全不在分哲立场走的。

 

“忽略层层叠叠的命题的纵向等级”

 

命题是已经被权力制度化了的。

纵向与横向

纵向:命题的类型学

横向:语言的辩证法

 

命题

 

命题总是倾向于体系化构建。从根部到树干,逐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上层。是累加式的。

这也就是类型学的。从低到高。

康德的理论就可以看作是理信的类型学。

 

而语句是横向的,是辩证法式的。

但语句在水平层次上建构不同的命题的关系。只有真正对架构有稳定支撑作用的语句才能被命名为命题。

支撑大厦的是每一程的命题。但在每个命题那里,都有诸多语句对此展开,描述。

来补充反驳推导论证的关系。

 

纵向支撑大楼的称重柱是命题。

命题是最重要的,垂直的。

没有向上叠加的命题,整个知识结构便会坍塌。

 

语句就是平面的水平板。

语句相对比较松散。

在命题的水平面上推导铺设。

 

层叠的水平的命题。命题意味着建筑构造的一部分。

 

 

陈述

命题的类型学与语句的辩证法恰恰是垂直式的与水平式的。

 

对对角线是对水平垂直结构的偏离。

陈述恰恰是对角线式的,曲折式的。

 

我们可以把这里的对角线看作是:偏,侧,离的线——旁偏线。

 

不水平也不纵向的旁偏线。

 

偏离正轨之线,歪的偏的斜的

无调性的线

在水平与垂直上都偏离架构。无法被架构化的并入。

 

 

 

无调性的。千高原的第一页就是布索蒂的对角线图。

(编者:随便搜几首无调性就能感受一下)

 

电脑键盘不是陈述,但可以给出无数的陈述:a ab abc abandon d dection mlgb.......

无数的陈述中只有几种能成为命题。其他都是胡说。(比如说不会有一套词典按“dce(上)fvte(下)kl.....”往后排的顺序写成)无数的陈述只有几种才是正统的。亦或者有些音乐家只使用部分的钢琴琴键。

 

对汉语的陈述许多:比如芝士雪豹/顶针

 

陈述的无调性可能性比建筑式的命题更丰富。

(编者注:汤明洁老师有一篇讲座关于福柯谈雷蒙鲁塞尔《我是如何写我的书的》可以看到类似的详细讨论。目前福柯关于雷蒙鲁塞尔的书暂未出版。可以看牛津版的福柯和《福柯思想肖像》P115)

 

但是排列在里面的字母是有他字母顺序的陈述。

这样的多样性不存在形式性的规则性语言结构,这便是陈述。

 

命题与语句仅是陈述海洋的表面。

我们还没看到栓q和芝士雪豹。

 

现实性

陈述是现实性的。在福柯考古学里只有摊开的现实性。

没有掩藏的,高层的。

 

全部摊开在权力话语的平面上。

 

一切都是现实,全都翻出来,没有潜在。

只有现实的维度。

 

命题是僵化的陈述,是失去多样性的陈述。

 

阿甘本的考古学

姜宇辉将“福柯考古学对应于尼采谱系学”其认为是错的。

姜宇辉的看法,谱系学与考古学是不同的。

(编者注:但我们能看到在不同学者那里,一部分人认为确实是一个脉络,不可分。阿甘本那部叫做《哲学考古学》。可以读《哲学研究》2018年第7期第120页《福柯考古学与谱系学的关系:辨析与反驳》也可以参考《作为批判的谱系学》(cf.koopeman)此人认为:谱系学就是考古学)

 

人们满足于其他档案保管员的习惯,也就难以再创造陈述。

 

档案的保管员绝不是只有一个,否则恰恰是一种卫道士想法。

 

档案的保管方式是多样的。

 

考古学的边界就是:差异如何产生命题下,它的根源是什么,它孵化的关系是什么?

 

陈述是稀有的。

在原理上与事实上,陈述都是稀有的。它不能和稀有性的规则结合在一起。

稀薄性是描述陈述与命题相互区别的特征。

 

命题的稠密在于:

它难解难分的稠密,尽量建构的一致性(1)。形式上的相似性。清理一切偶然性与变异。

在所想——所欲——所能——所说的一致性的挤合。一套紧密的连续给出。唾手可得。

网络社会也是如此,太过稠密。不留断裂与空白的余地。

 

形式上的可能性可以被给出:我可以吃汉堡王,也可以吃生煎.....但它仅是连续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更“充实”的可能性。形式上的规定(2)。为的是把你拉得更往里去。

 

命题制造的稀缺为形式的稀缺,这种已经给出的命题的稀缺性。

 

说与未说之间的二元对立/否定性关系。(3)命题的选择之间还是有等级制。你买的汉堡是五块的,他买的是350的,他的比你的还难吃。

以此加入辩证的语句。否定性的区隔。恰恰是镶嵌在命题之中才能呈现出其稀缺。

以此辩证法作为知识与权力的盘绕运转的维持器。

什么是知识,什么不是知识。什么样的才可以是真理?

 

辩证法总是服从矛盾,只是为了加深/超越矛盾。

命题类型学服从抽象,抽象在各种层面上把低级与高级类型协调。

矛盾与抽象是增加语句与命题的手段。

(编者注:延申阅读《必须保卫社会》第一章第二节“被奴役的知识”)

 

 

德勒兹:福柯(第一堂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