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取名字的由来及寓意
韶关取名字的由来及寓意
韶关,一千四百多年前称为韶州,她的得名与韶石丹霞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韶州得名韶关始于明清之际,源于当时经济不断发展,与当地先后设立水陆三个税关有关。
“韶”字得名于韶石山,古代时丹霞山为韶石山的一部分,丹霞之名是明末才有的。韶石山是富有神奇色彩的名山,是丹霞山三大景区之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据《水经注》云:韶石山“其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对屹,相去一里,大小略均,似双阙,名曰韶石”。传说这里由于是“舜帝南巡”的地方,美丽而又古老的神话为这块土地抹上了神奇的色彩。清《广东新语》对于韶石山的评价称:“韶之山多奇,而韶石山为最。……粤之石,韶石最名。”
五代后梁乾化初,约公元912年,韶州府治由武水西迁至中州(今韶关市区),位于北江上游,东频浈水,西临武水,是通越南岭的天然通道,其地理形势为:“重关横锁,万壑环趋,当江楚水陆之冲,界岭海毗连之城”。因此,韶州不仅是粤北政治和文化中心,同时又是经济中心。

韶关的“关”字由来主要来自税关,关于税的由来,《说文解字》称:“税租也,从不兑声”;据《汉书.食货志上》载:“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虞衡之入也”可见,我国古代的税,最早的是农业税,以后才出现工商税,据载,韶州最早的税种也是农业税。宋代,韶州府开始设有商务局,配有监官,负责商税的稽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