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nitama新声:你以为是个性的东西不是你的个性

2018-12-27 21:00 作者:动画魂-Anitama  | 我要投稿


作者:谢枫华

封面:《中间管理录利根川》


动画作画铃木俊二听说了一位“怪物原作者”的事迹。此人得知动画制作组在配音录制结束后会和声优一起去喝酒,却没有叫上他,于是勃然大怒,要求更换制作公司。

新公司不敢再怠慢原作老师,便请了他来酒会。他却拉着声优说:“这一季(因为应他要求换了制作公司所以)作画不如上一季了对吧。”声优们不知该如何作答。

(https://twitter.com/moja_cos/status/1077943381106483200)

漫画家高河ゆん在推特上回答读者问题,提到:她第一次自己制作同人志是在高二时,印了 400 本。

印得多没什么了不起的,然而高河老师这 400 本同人志,“一瞬就卖光了”。

(https://twitter.com/yunk99)

各位读者即使没有自己做过同人志 、像我一样印了 200 本只卖出十多本 ,如果读过往期新声,也会知道, 同人志能在一次展会里卖出去 50 本已经很厉害了 。印得再多,也只会增加卖不出去的存货,最终 压塌自家地板(http://www.anitama.cn/article/b327887c17528ec8) ,或者 成为烤红薯的燃料 。 Anitama 在漫展上白送书都送不出 400 本好吗。 虽然高河老师在首次独立出本之前曾经通过参加合志等形式做过铺垫,但这一成就仍然令推特上的同人作家们望尘莫及。

最近推特上有一个比较热的话题,是学者大冢英志在艺术大学讲课时,发现有学生自称想写小说,却因为不想受别人影响,所以不读别人的作品。大冢批评这种“不想受影响所以不看不读不接触”的态度,说起来帅气,其实只是怠惰,是导致各个表现领域衰退的最大原因。

(https://twitter.com/MiraiMangaLabo/status/1077538580086501377)

推特上的各路创作者也纷纷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漫画原作者七月镜一便说,有过这样的例子:放话说“不想受人影响所以不看前人作品”的人,引以为傲的“创意”,其实已经是资深作家在几十年前就用过的陈年烂梗了。所以前人作品不可不读。像他到了这把岁数才开始写推理,就每天以泪洗面:前人作品太多,想避免撞梗太难了。

(https://twitter.com/JULY_MIRROR/status/1077742506211565568)

TRPG 设计师朱鹭田佑介在游戏学校担任小说专业的非常勤讲师,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就得告诉人家:“不好意思,你说的这个想法,是手冢大师半个世纪前已经走过的路了。”“电击 / 富士见 / 角川已经出过本轻小说叫●●了。”甚至还会有“去年才播的○○这动画你没看过吗?”的情况。

(https://twitter.com/TokitaSuzakuG/status/1077744481737162752)

同样在当老师的轻小说作家榊一郎自然也没少遇见这样的学生。他忍不住嘲讽:如果一个人真的从来没受过别人的影响,压根就不会想当漫画家或者轻小说作家好吗。你所谓“独一无二的个性”,早已经被“别人的创作品”这种**污染了,已经回不去了。不如就一不做二不休把**吃个一干二净,等吃惯了,自然就会开始觉得“啊,但是这么写不会更好吃吗?”自己倒腾起来了。

(https://twitter.com/ichiro_sakaki)

角川书籍编辑 kyarako 心生怀疑:这些年轻人说“不想受别人的影响”,会不会只是表面上的借口?他们之所以不想读不想看别人的作品,真实想法或许是“嫉妒”——他自己作为要常常读别人作品的编辑,可是经常体会到这种感情。

只要不去面对别人的作品,就不用怀疑“其实我是不是根本没什么才能”。但是,处在这种逃避现实的阶段,才是最痛苦的。

kyarako 想要大声对自己说:正面和嫉妒的本体交锋,会更轻松。和“可能会被虐得肝肠寸断”的恐惧相比,“被虐得肝肠寸断”这种痛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接触到能让你嫉妒得肝肠寸断的东西的经历,无疑会成为你成长的食粮。

(https://twitter.com/ako2001)

轻小说作家十文字青虽然和 kyarako 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却持有相反的态度。他说,你们倒是理解理解啊,他读了畅销的作品,除了嫉妒什么都感受不到,根本就没法好好享受。会因此痛苦得不行的人,压根就不适合“对作品做出这样那样的分析、消化吸收以为己有”那一套。他们只会觉得难受。反正他自己是做不来。

有的人,就算花工夫研究了别人的作品,也还是不懂为什么别人能写出这种莫名其妙的作品。也有的人到头来只能写出换汤不换药的东西。虽然作家是应该充实自己增加储备,但是只要活着,就总是能吸收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且要只写出一部作品就死掉还是要粗制滥造,也都是那个人的自由嘛。

(https://twitter.com/jyumonji_ao)

不过有志于创作的人,大概没有多少会有十文字老师这样的心态。不想一发就死或者粗制滥造的人,还是得多多学习别人的作品。

如果实在担心受别人影响太深失去自己个性,该怎么办?推理小说家太田忠司说,他经常告诉那些说写不出“自己的文章”的人:“光靠记忆模仿你喜欢的作品试试。”虽然说是模仿,但你写出来的东西当然和人家完全不一样。这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的个性、你的文风。而相像的部分呢,就是你从这部作品里深受影响的地方了。

(https://twitter.com/tadashi_ohta/status/1077732696174907393)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7491722b170575fe

官方网站:http://www.anitama.cn/   

合作邮箱:bd@anitama.cn


Anitama新声:你以为是个性的东西不是你的个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