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养生攻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
心在五行中属火,通于夏季,心地经脉属手少阴。古人说“心为君主之宫”,“上通于舌,下通关元,居于肺下肝上”。说明心具有主宰人体上下、统管肺腑的特殊职能,因此这个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节气橡胶的时候应该顺应天气的变化,所以立夏的养生中应着重关注对心脏的养护。

立夏节气,应当舒展心情,保持安闲的心态,中医学认为“心者,精神之所舍也”。认得精神思维活动,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心脏所运营的血液,就是神智活动的物质基础。心在五行中属火,通于夏季,心地经脉属手少阴。古人说“心为君主之宫”,“上通于舌,下通关元,居于肺下肝上”。说明心具有主宰人体上下、统管肺腑的特殊职能。因此这个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节气橡胶的时候应该顺应天气的变化,所以立夏的养生中应着重关注对心脏的养护。
立夏节气后,人们衣衫也比较单薄,即使平时身体很好的人也要当心外感风寒。在这个季节一患病,中医也不主张轻易使用发汗的剂,避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预防心脏病发作。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