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何谓乎?

2023-05-10 06:56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泉翁大全集卷之三》原文,后附简字语意。


侍御 柯子 遷之從甘泉子游,尚論於白沙先生之學,有全集足徵焉,言於 劉灤州 體元曰:

「白沙之道教未遍行於北,北士之憾也。若以全集刻之,俾北方學者誦其詩,讀其書,而知先生之道之學,非政務之先急者乎!」


劉子遂以侍御之意致書於甘泉子,求全集而厘正之,去其疑者,益其遺者,且請序其所以作者之意,俾讀者不徒以詩文觀也,庶於道教有裨焉。


甘泉子曰:「善哉!子之言也;大哉!子之志也。夫先生聖人之徒也;先生詩文,其中古之制作乎!其詩歌如風、雅、頌,其文詞如謨、訓、誥。」


或聞之愕然,曰:「何哉?若是其大也,不亦少誇矣乎?今觀其詩歌之體裁,猶夫今之詩也,何取乎風、雅、頌?觀其文詞之矱度,猶夫今之文也,何取乎謨、訓、誥?」


甘泉子曰:「非是之謂也。孟軻有焉:『今之樂猶古之樂也。』何謂乎?聖賢之言,發乎人心之同然,故與古訓異體而同道。夫惟求於牝牡驪黃之外者,然後得馬之真相;忘於言語形似之外者,而後得聖賢之蘊。是故以其中和之性情,發而為和平之詠嘆,優游而敦厚焉,是亦風、雅、頌而已矣。以其自得之精意,以發其未發之蘊,載道而典則焉,是亦謨、訓、誥而已矣。」


曰:「然則何以異乎?」曰:「言詞古今之不同,猶之東西南北之方言,聲氣之異耳矣,而因以為人性有異可乎?今以詞之古今而疑聖賢之異者,則亦猶求人性於東西南北之音之類也,求馬於牝牡驪黃之類也。」


曰:「然則果若是同乎?」曰:「以詩觀之,風殊於頌,頌殊於雅矣。遂謂詩果不同,可乎?以書觀之,誥殊於訓,訓殊於謨矣。遂謂書果不同,可乎?則又何以疑乎後世之詩之文也哉?故求先生之詩文者,當求先生之道於言外之意,合乎古訓,而不當求先生於言詞之間,則惑也。夫然後知先生之詩文,不可以後之詩人文士之詩文觀之矣。此作者之精,與夫觀者之法,略為學者道之,俾開卷可得,而不惑於迷方焉。」


柯子聞之,喟然嘆曰:「不圖先生之為教之至於斯也。」遂俾刻焉,以與同志者共之。嘉靖癸巳五月二十九日


以下简字语意


当时侍御柯子迁与甘泉子一同游玩,讨论了白沙先生的学说。他发现白沙先生的学说在北方还未普及,导致北方士人有所遗憾。他建议把白沙先生的全集刻印出来,让北方学者学习阅读,深入了解白沙先生的学说。因为学习道学比起政务更为重要。刘滦州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于是致信甘泉子请求提供全集,希望对书籍进行校正,删去不确定的部分,增补遗漏的部分,同时也请求甘泉子写序,解释作者的用意,让读者不仅仅是欣赏诗文,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道学的启示。


甘泉子说:“你的话说得好,你的志向高远。白沙先生是圣人的门徒,诗文之中包含了古代的制作方法。诗歌像《风》、《雅》、《颂》一样优美,文章像《谟》、《训》、《诰》一样精妙。”


有人听了甘泉子的赞誉感到惊愕,说:「为何如此高度赞扬?这不是有些夸大了吗?现在看白沙先生的诗歌体裁,就像现今的诗一样,哪有什么风、雅、颂的风范?再看先生的文词风格,也就跟现今的文学差不多,哪有什么谟、训、诰的严谨程度呢?」


甘泉子回答道:「不是那样的。

孟轲曾经说过:『现在的乐曲和古代的乐曲一样。』什么意思呢?


圣人的话,发自于人心的共同点,因此与古代的教训形式不同但走向同一目标就像只有超越母马和公马的外表,才能真正了解马的本质一样;只有忘却言语形式的表象,才能真正理解圣人的思想。


因此,只需在其中发挥中庸之性情,表现和平的赞颂,优雅而充满诚恳,就足以称作风、雅、颂。只需发挥其中自得的精神,表达还未表达出来的思想,载道并且带领着,就足以称作谟、训、诰。」


有人问道:「那么诗文究竟有何不同呢?」甘泉子回答道:「词语的古今之不同,就像方言的差异一样,只是发音和语气的异同而已。难道因此就可以说人性也存在着东西南北之分吗?现在质疑圣贤的思想是否存在差异,就如同寻求人性于东西南北各方言之中,或者试图在牝马和驹马之间找出区别一样荒谬。」


甘泉子说道:「就诗歌而言,风、颂、雅各有其独特之处,彼此不尽相同。就书籍而言,诰、训、谟各有其特殊之处,彼此亦不尽相同。既然诗歌和书籍中的各个体裁都有不同之处,那么又何以怀疑后世的诗歌和文学也呢?」


因此,寻求先生的诗文,应当寻求先生言外之意中的道理,以符合古代的教诲,而不是在言辞之间寻找先生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先生的诗文,而不是只从后来的诗人和文人的作品中观察。作者和观察者的方法和精神都应该略加介绍,为学习者提供方便,使得开卷便能得到受益,而不迷失方向。


柯子听了甘泉子的话,深深地感叹:“没想到先生的教诲能达到这种程度。” 于是他将甘泉子的话刻印下来,与志同道合之人分享。这件事发生在嘉靖癸巳年五月二十九日。



補充人物說明:


一、(侍御 柯子 遷之) 柯尚迁,字时益,号乔可,别号阳石山人,长乐县下屿(今长乐市漳港街道柯百户村)人。是明代理学家、数学家、历史上第一个对珠算算法和算盘图式作全面、详细叙述的珠算大师。柯尚迁出生于明弘治十三年,逝世于明万历十年,终年83岁。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贡元,翌年入国子监;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授直隶顺德府邢台县县丞,为官清廉;四十一年致仕,寓居南京。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回归故里,择岱屿山麓筑庐而居。他精儒学,尤擅珠算学,潜心著书立说,写成《三礼全经释原》、《数学通轨》等多部著作。所著《曲礼外集》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其中《补学礼六艺》附录之《数学通轨》是明代重要数学著作,流传甚广。现珍藏在日本三重县宇治山田市神宫文库。书中引有“九归总歌法语”、“撞归法语”、“还原法语”等,在珠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 刘滦州 體元)刘体元(1497年—?年),字吴孚,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民籍。生平:治《易经》,行三,正德十四年(1519年)广东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年二十七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百十九名,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嘉靖十四年十二月奉命恤刑云贵。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何谓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