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潘毅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四 笔记整理

2022-08-04 10:45 作者:橙子魔法世界  | 我要投稿

这是一个中山医的西医学家给的一个定义,我觉得也可以参考。



表现为一组症状、体征(证侯)的一种个体对致病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简称个体反应状态。


什么叫疾病动因呢,比如说你西医所讲的,细菌病毒,我们中医讲的外感病理,那个就是病因的。但中医是,病因作用到人体,跟人体互动后,产生的状态,我是以这个为算,其实多了一个因素,人体跟病因互动。所以证本质是一种状态,所以辩证论治实际上是调整状态,这个状态其实你说他风寒犯肺也是大概定义的。你想想看刚才那种症状,你说咳嗽啊痰白呀,鼻塞呀是肺系统的,但是那个恶寒发热是全身的,所以一个证实际上是两种状态的,等于说他是全身状态加局部状态。



全身状态

局部状态


只是你局部状态哪个系统更明显,我帮你定位在哪里,但不意味着他没有全身状态。所以中医他的辩证论治他同时一个药下去,既调整局部状态也调整全身状态。


好辩证,简单了。


辩证


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其实我刚才这个辨证过程已经完成了。


那你看,恶寒是病人的主诉,问诊来的,发热可以是问来的,也可以是量体温,或者是你摸到的,你可以说是切诊,然后咳嗽,闻诊,然后是痰白,望诊,鼻塞,闻诊,流清涕,望诊,舌相望诊,脉象切诊,你假如还有其他无非就四诊。好了,我把它一收整齐了,我判断呢,整个分析过程,病因寒,性质寒,病位肺,邪证关系,实证,然后最后给出一个名字,风寒犯肺症,辨证结束。


跟着,论治。


论治


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我觉得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跟方法。因为方法跟法则有点不一样,那比如说风寒犯肺,我的整个原则就祛风散寒,但具体用什么措施,只要你达到祛风散寒,随你便。比如说我可以用药物,比如什么桂枝汤,麻黄汤,我可以用艾灸啊,什么温针灸啊,我只要让你的寒邪发散出来,我又没温针手中没药,熬碗姜汤也行啊,好过没有。再不行,洗个热水澡也不错。是啊,你至少你把那个寒驱赶一下,把那个甚至是能洗出一身汗,能把它发出来,至少能减轻,我不管你什么手段,你能贯彻这个原则就行。


当然呢你说,现在比较容易操作的是什么呢,是用药,为什么呢,用药的兼顾性更大,比如说我可以对证,我可以对症。那么你说我针灸有没有优势呢,我觉得也行,因为你针灸你注意啊,用的穴位,不是一个穴位,经常是一组穴位。不是跟中药配方一样吗,是啊,我这个是散寒的,这个是止咳的,一样可以啊。


好,这里还有几个概念要注意,因为你这里就出来一个病,证,症三者的关系。中医也考虑到这一点。首先,这里要注意,同病异治。


同病异治:


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机变化不同,即证不同,治法也不同。


其实这里,假如把这句话简化,很简单。你不是由于证不同,治法不同吗,所以同病异治的本质是同病异证。只要同病异证,他的治法就不一样,那我们又看多一个。

第二个,还是感冒。这回是什么,风热犯肺。那你看啊,刚才恶寒重,发热轻,现在恶寒轻,发热重,起码热跟寒的比例不一样。还有,鼻塞那你就别管啦,流黄涕,痰黄,那个不是舌尖黄应该改成是舌尖红,舌尖指的是舌体,舌红苔薄黄,脉是偏数的。那两个感冒病人来,一个寒一个热,中医治疗不一样。

那起码这个,你看他跟第一个的差不多,那么第一个的要素他都有,那么风寒是有啦,肺也有啦,多了什么呢,头身困重,还有一个苔白腻,脉不一样脉先别管。有沉重感,你学到湿邪那句话先,有沉重感的,有黏腻感的是湿。那么现在这里实际上是外感风寒湿,多了一字,那么中医治疗不一样,祛风散寒,祛风清热,祛风散寒祛湿。那你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三个,比如从西医角度,你流感病人,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同一种流感病毒来看病,你应该治疗一样啊,但是问题,你流感病毒是一样的,这三个病人的体质是不同的,那么作用到三个病人的体质身上,产生的互动产生的证是不同的,所以中医治疗有所不同。最后我能把你治好,也反证我这种治法,我可以针对病毒,我也不一定针对病毒,我针对的是整体反映状态。


那这是同病异治,同病异治还有一种情况,就不是出现在不同病人的横向比较之间,而是出现在一个病人身上,也就是不同阶段。你看我们,一般感冒,在广东,由于刚才讲的阳气浮在外,所以很多人一开始感冒很多是有点热,比如说咳嗽,痰黄,然后咽痛。但是呢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现代人,我刚刚讲的,阳虚的多,他就有意无意,跟那个体质一结合,已经有转寒的倾向,再加上什么呢,治疗。但是现在的人有个麻烦,治疗过度。因为他不放心啊,比如说我咽喉痛,医生你快点给我搞好。什么叫快点搞好呢,先看西医,吊针,吊完针不放心又看中医,清热解毒,反正你中医来你是要我给你清热解毒,但问题是你这两个一叠加,因为我中医清热解毒的时候其实我不知道你吊了针啊,我没把这个考虑到里面。西医他给你开吊针更加想不到你会去看中医,那你两个一加起来你清热是对的但是过了哦,他很容易就转成寒了,你清过了。或者是有的人,热底的,第一天感冒,咳嗽,痰白,鼻塞,流清涕,到了下午鼻涕有点黄了,痰有点黄,过两天你不治疗,痰完全变黄,鼻涕完全变黄。那实际上中医看病是你第一天来跟第二天来跟第三天来,你是三种状态。那你是第一天来第一种处理,第二天来第二种处理,第三天第三种处理。意义是什么呢,你变我就变,这不是辨证法吗,辨证法就动态看问题。但是你,呢你看看,症跟病的比较,症的变化是更大。比如从病的角度,你感冒,三到五天内你没有好都叫感冒,但从症的角度你可能,感冒这个病三天之内可能三个症,你变了。


比如,乙肝,你可能从得病到你没法转成肝硬化,可能二三十年都叫乙肝,但是中医就是乙肝背景中,你可能一开始肝气郁结,过一段有点淤血,再过一段有点湿热,那就肝气郁结兼淤血兼湿热,反正你多了什么你就兼下去,一直变,你变我就变。那么你能不能这样说,中医比西医好呢,好像,我倒觉得假如从方法学角度,中医更符合辩证法,但是你说从实际疗效角度,那倒不好说,比如说乙肝治疗,我觉得有效率,差不多。好你比如说乙肝,它是一个病,因为,假如按照中医来讲,你整个过程你不可能直线似的,一成不变,假如十来二十年你可能是这样变的(波动),有波动。那么西医怎么治呢,他反正他的原则就是这样,护肝抗病毒。是啊护肝抗病毒等于说他一条主线贯彻始终,这是不变的。但你说他有没有变呢,他有,他对症。比如说,你临时有些什么不舒服,他会给你一些对症用药。或者是你这段时间肝功能变成异常明显了,但整个过程的基本原则没变。中医是这样,但你说我针对一个点的药力,你跟西医比起来,恐怕又不如,那么产生的综合效益,我感觉,比如说从控制肝功能,从转阴率,等等考虑,差不多,你很难说谁更好。比如说你说大三阳转成小三阳,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还是有一定概率。比如说,小三阳完全转阴,那个概率就相当低。反正中医,对付那个很困难,西医对付那个其实也困难。但是作为治疗的经费,那可能中医便宜点,我讲的平均值啊,因为你选择西医也可以选择很便宜,但假如选贵的,比如说干扰素,尤其是进口干扰素,他可以很贵呀,一个疗程很贵,那么他的有效率会不会比低价钱的高呢,高,但是好像也高不了太多,但是你还是有个心理作用来安慰吧,反正我出了大价钱,至少概率高一点,那么有钱的还是会选的。

好,异病同治。


异病同治:


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机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治法也相同。


你注意啊,病机就是病理啊,等于说他的道理差不多。那举个例子。

比如说肝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你从中医从西医肯定都是不同的病,但是共同点,下垂。那变成你的机理是一样的,中医治疗差不多,这个学到脾,脾主升清,他这个病机是什么呢,脾气虚,无力升举,所以中医基本上是补脾升举为主,很出名的一个方,补中益气汤,加减,差不多是这个基调来治疗。你说有没有效呢,我觉得轻度的效果,中度的效果一般,重度的一般是做手术,或者是用其他的物理方法。那这里中西医又不同了,比如说重度的,你可能手术了,那可能西医擅长。轻度的,我没想起西药有什么药是治这种,好像没有,比如说你是轻度的下垂你用西药,我想不起有什么药,似乎是没有,那这种情况你可以找中医。因为你想想看,西医他没有一个升降概念,升降概念是中医特有。所以你说那个中药我要印证他升降浮沉,西医就昏掉了,你怎么验证啊,而且特别是他做动物更难做了,动物是横的。你说我人的头部是上部,是啊 ,那个下肢是下部,他头身腿都横的,你说哪个升,哪个降,你不能说只能头部就是升的在动物。


病、证、症的区别。


那比如说病、证、症、中西医的比较大概是这样,中医有病,啊中医病证症都有,但是我觉得他的主力是放在这里(证)。比如说,我感觉大概是这样吧,这里(证)至少占了6成,可能这里是2成(病),这里是2成(症),感觉是这样。而西医大概是这样,他是病、症,那么他的着力点,我觉得这里有8成(病),这里可能是1成(症),你说还有1成在哪里呢,因为他说中间西医有没有像一个证一样的东西呢,不见得每一个病都有,但有的病他有点像的,比如说他这个病分期、分阶段、这种分期分阶段有点像把一个病分成了亚型,这种亚型其实有点像证,但是他好像跟中医的差别没有那么大。比如说中医的风寒风热,完全反过来的两种治法,你这个病即便变成了亚型,他好像治法和原则不会说差别那么大。好了,我就觉得各有优点,为什么呢,这个(西医,病8成)是抓住了普遍性规律,所谓病大家都一样。中医是抓住了什么呢,讲白了你这个是个体特征。是啊,你看同一种病不同的反应状态,我按你的反应状态来,所以这个比较适合大批量的。比如说你现在生产服装,大号中号小号,加大加二,中医这是量体裁衣,是啊,我给你量的是严丝合缝的,因为不见得每个人长得那么标准吧。但这个就有点麻烦了(中医,证,6成),这个很考究裁缝的手艺,是啊,你量体裁衣理论上你是好啊,但是你量的准不准,是啊你量的不准你倒不如人家买个套装,是啊我差不多我可以套进去就行。


还有一个就是,中医由于关注了这个证,所以我个人感觉对病的研究似乎是不到位。你说病对中医有没有参考意义呢,实际上是有,但是现在幸好是这样,不是中西医结合吗,我前面讲,中西医结合我个人觉得在临床是蛮难接受的,至少在诊断上我就多了个参照系,为什么呢,我有中医的病名,但是我更参照一下西医的病名,因为呢西医的病发育的比较成熟,那我参考到比如说肝血淤阻,肝血淤阻证。无非就是比如说两边胁部,比如说肝,大了,解剖的脾大了,中医大概都叫肝血淤阻。那这就是肝血淤阻证,我治疗就是活血散积,但是你要看看出现在什么病的背景下,假如急性肝炎,肝血淤阻,那好治。慢性肝炎,我就解决肝血淤阻,我不管你转不转阴,其实也不算太难,但是至少就比慢性肝炎难。肝硬化,纤维化的早期可以啊,到了肝硬化,我不说绝对吧,非常难,肝癌,那就更难,那变成了同一个证你在不同的疾病背景下,其实那个意义是不一样,所以我觉得现在,因为现在诊断一般是这样的,中医病命西医病名中医的证型,那这样的参照系会比较的完整。


而你说,既然有西医的病名我干嘛还要有中医的病名呢。你注意啊,中医的病跟西医的病似乎概念上又不一样。应该说西医的病的诊断会更严谨一点,他有症状有体征有实验室指标,一定啊比如说有些实验室指标那种客观检查,达到一定的量,或者是那个光学检查,我看见什么东西,我才给你诊断。中医的病呢他经常靠我刚刚讲的症状组合。比如说你这个感冒病人来了,假如说一堆感冒症状其他症状不明显,他就诊断为感冒。但假如说你感冒很轻,但你咳嗽特别明显,他的病名就叫咳嗽,或者是你来的时候,你的主诉,我问你最辛苦怎么样,明明就是刚才那一堆感冒表现,他说我头痛,那你诊断完全是头痛,风寒犯肺型,一样可以的。变成他的病名经常实际上是这种东西,主症,那换句话主症有时候也很难说他是普遍规律。还有一个不同,中医的病,不见得出现在西医的病的背景下。那你比如说,上火,你叫西医诊断什么,没病啊,你达不到他任何一个病的诊断要求,但在中医算病。是啊,你比如说我今天心情不好,连续有一个礼拜了,你放到西医可能没诊断,为什么,不能诊断你忧郁症,因为你时间不够,你才一个礼拜,但放到中医可以诊断啊,郁证。那换句话来讲,现在我们所说的很多亚健康,在西医其实亚健康这个定义按西医来的,等于说你有不舒服,但是达不到西医病的诊断你叫亚健康,但是既然你有不舒服,中医就是病,变成我的病的意义更宽泛一点,换句话我管的范围更大一点,变成了亚健康这个领域可以说中医有优势。为什么呢,你西医研究的着眼点不在这里,我不能说你不能处理亚健康,但是处理亚健康的成熟度,或是理论的衔接度没有中医好。中医无非是把他降级,比如说你某个病背景下的肝气,比如说忧郁症背景下的肝气郁结,跟中医这个郁证背景下的肝气郁结程度之差而已啊,你的那个诊断我的证还是肝气郁结,差不多,只是用药的程度或是难治性不一样,但是毕竟我是有办法的,但是你比如说亚健康你放到西医里面,我估计他对付的都是很大路的手法,比如说搞点抗生素咯,搞点维生素之类的,针对性并不强。这个市场很大哦,亚健康人群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你怕什么失业,把这个概念做大,做概念啊。


所以你看为什么广东的中医环境那么好,我觉得有几个因素,第一个是那个凉茶文化煲汤文化,反正经常生活中就跟中药打交道了,另外一个我觉得广东人,怎么讲,平均起来,尤其珠三角,相对生活比较富裕,是啊他不会说等到有病才来看,他有时候没有病,亚健康,或是稍有不舒服他就来看病,但假如贫困落后地区你很难了,小病他不看,给你扛,扛到确实扛不住他来看实际上是大病,所以这个跟经济发达也有关。是啊很多病人,现在我发现,大概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病人,不是来看病的,坐下来就找医生调整,你帮我调整,甚至不用你诊断,他诊断好了,对啊,他坐下来医生,我脾虚有湿,而你看一下确实不离谱哦,确实是脾虚有湿哦,最多有点诊断的不精细你可以修正一下,但是大方向他没错啊。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还有一样东西可能要知道的,中医跟西医其实都有盲点,那你看看我刚刚讲的,西医诊断是很依赖指标,中医诊断很依赖症候,那假如没有怎么办,比如说这个病人来了一大堆不舒服,指标就是正常,西医就有点混了,所以经常的诊断就叫做功能性疾病,或者是用另外一个词叫做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什么神经官能症,这种经常是一个大框来的,把所有的没指标有症状的融进去,你哪个系统症状明显就什么官能症。所以西医有点怕这个,我不能说他没有治疗方法,起码针对性没有那么强。中医有点怕哪种,实验室指标出问题了,一来到,没症状,他没有不舒服啊,是啊,比如他确实是乙肝带病毒,他甚至有点转氨酶增高了,但你问他,我又没有黄疸,消化挺好,能吃能拉,那你说这种情况中医能不能治呢,其实也可以,那就按照某个脏的生理特性来,但是一般对付起来相对是麻烦一点,但说老实话在中医可能是医生不高明,假如高明不存在没症状的。为什么,就算你没有主诉没有不舒服,至少你还有个舌象脉象,因为舌象脉象是客观的,伸出来我还看看你红啊,淡啊,有没有齿印啊,有没有苔腻啊,脉象你还有浮沉吧,有力无力吧,这种可以参考,但是这样就倒过来,你参照系越少,其实诊断的准确性是降低。所以最好是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是啊,取长补短,你哲学那一章还有一个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暂时不讲,我应该说等我的课差不多上完了我才讲,为什么呢,那个实际上有点像归纳性质。


潘毅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四 笔记整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