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外和体制内工作的不同感受。
一、薪资待遇
以前在大城市打工,换过不少工作,但岗位大都是销售性质,工资收入并不稳定,刚进去一般都是三千多,努力几个月,有了一定的业绩之后,慢慢增加到六七千,最多的时候也有一万多,但如果某个月没业绩,瞬间又会变成三千多。而碰到换工作的时候可能几个月都没收入...后来慢慢稳定下来,年入大概八到十万,但是不交公积金,也没啥额外福利,迟到请假啥的也会扣钱。自己花钱也比较随意,一年下来也就存个两三万。
进入体制后,每个月工资那是雷打不动的3650+,什么业绩达标奖励、阶梯式提成、全勤奖都不存在的,当然也不会因为你迟到请假就扣你钱。公积金双边1180,至于年终奖金,因为这个县比较穷,即使按最高标准也就6个月基本工资,一万二左右,而我们单位又属于这个县里比较穷的,来了两年奖金就没过五千,每年工会福利2100,主要是电影卡、蛋糕卡、购物卡之类。综合下来一年到手工资5万多,全包6万多(原来所谓的体制内年薪十万,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但因为单位有宿舍和工作餐,加上自己戒烟省了不少钱,每年也能存个两万块。
二、工作内容
如果说收入方面相差不大,那么工作体验简直就是天差地别。以前在私企上班,不管是哪个公司,都讲究高效、务实,做销售每个月的任务就是提销量、冲业绩,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无论是骑个电瓶车走街串巷卖饮料,还是在淘宝上经营店铺卖电子产品,想要生存,都得去努力卖,业绩压力是一直存在的,卖不好可不只是没奖金的事,连续几个月业绩不达标,可是有被辞退的风险的,那几年工作对我来说就是卖,卖的多自然就钱多,累了卖不动了只能接受微薄的底薪、主管的鸡血、老板的谈心。现在偶尔还会想起大冷天骑着电瓶车卖可乐和做电商倒班熬夜的艰辛。
进入体制后感觉完全不同,没有任何业绩压力和生存压力,没有天天盯着你干活的主管,出去开个会,送个文件,还可以顺便逛个超市买点东西。平常偶尔有点事请个假啥的也不怕挨骂或者扣钱。
但与体制外相比,也有难受的地方,恼人的形式主义,繁杂重复的报表材料,开不完的会议,还有各种与业务无关的杂事(比如创卫捡垃圾、抗洪守圩堤、防疫蹲社区)这些都是体制外无法想象的,一开始我很不适应,感觉天天搞这些虚的东西干啥?但是久而久之,也就淡然了,虽然做这些事既不能给我带来奖金,也没有成就感,但既然吃这碗饭,就不得不去面对这些事,不喜欢又怎样?这些东西也不是我能改变的,看淡了就好,考公不就为了混口饭吃?挣钱嘛,不寒碜。
虽然忙的时候有些烦躁,但不忙的时候可以安静的做自己的事,带薪摸鱼不要太爽,没有丝毫心理压力,想努力就看书学习考证提高自己,想躺平就逛论坛刷知乎玩手机,不亦乐乎?
三、人际关系
个人感觉体制内外的人际关系最大的区别是稳定性,体制外的工作人来人往,年轻人跳槽就和吃饭一样,以前比较熟的同事可能换个公司就很少来往了,总体来说都比较随意,合得来的就一起玩,合不来的理都懒得理。
而体制内不同,大家都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甭管是哪个单位的,一年下来多少都有些业务来往,平常送个文件、开个会啥的也经常碰得到,很多工作上的材料也会互相借鉴,久而久之同龄的公务员都会熟络起来,长期下来人际关系也比较固定,会形成一个真正的朋友圈。即使关系一般的彼此也会保持客气,毕竟大家都是单位上班的,说不定你哪天就有事要找别人呢?
四、婚恋市场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相亲,考公之前虽然收入高点,但是在大城市不算啥,而且根本买不起房,几年下来也就家里亲戚给介绍了几个,都没谈成。考公之后,虽然收入少了些,还是异地县城,但是介绍的人真的多了不少,而且大多条件不错,一般都是公务员、老师、医生、银行工作之类,学历大多比我高,有普通一二三本、还有双一流本科、硕士(专科学渣羞愧的低下了头)。
虽然因为一些原因都没成(毕竟公务员也只是一份工作,不可能让一个穷矮矬变身高富帅),但至少比以前机会多了不少,只要努力去找总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