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短视频是如何让你陷入无脑循环的

短视频的爱欲机制
黑格尔逻辑学里的存在之逻辑 logic of being
拓扑学模型就是莫比乌斯环

为什么叫存在之逻辑,沿着一个面走到极端会走到自己的反面,存在“纯有”就是等于纯无。因为“纯有”毫无规定性,它就是在这里本身和纯无是一样的。所以是一回事“这个”性是普遍的,不能够定位,最基本的存在的时间规定性都没有“thisness”无脑的自我肯定。
我们是通过观念辩证法来把握是最低级的辩证逻辑,一个东西走到机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莫比乌斯环会无限循环。
只有一个面,一个边的莫比乌斯环,只是单纯的规定性是一个纯差异。当你看短视频就是被这种存在之逻辑俘获的“不是我被这个视频俘获,而是我控制这个视频,我从里面炸取快感”从有趣的梗有趣的点,实际上不是任何结,没有任何东西 好像把握了某些对立例如“蜜雪冰城∽甜蜜蜜”推到极致,实际上是商品宣传刻意去商品化,孩童友爱是最不涉及钱的 但是这个视频能够传播至少是要和钱挂钩的 内容上充满儿童有爱 形式上全是商业性。(不能这样分析)
这样低幼可爱到极致反而是觉得这是成熟产品,不需要考虑食品,服务,冷链 等等都这些是成熟的,可以让你尽情低幼,低幼和成熟辩证法就树立起来了。刻意以三个角色幼稚的 体验孩童内容时候你会看到性差异,成年世界的创伤在里面的,暗含的一系列消费承诺 成人世界的一系列提现 都会在其中运行,暂时的遗忘这些冷冰冰的。这个视频转起来能够在极端低幼和成熟里相互转化。出售幼化的心理状态,幼稚-成熟-天真。成年的收放自如的幼稚就是成熟,又变成任性的幼稚,一种游戏循环 可以不停的切这个状态。
所有的短视频都有这个机制,抖音里啤酒浇头 一直处于一个莫比乌斯环的两级震荡 误以为自己作为观看者能够在两者之间做自由选择的权利 既可以看的很蠢 也可以看的很聪明。误以为主体有自由去抉择。其实在辩证法上是同一个东西 ,因为脱离了本质的维度,存在的逻辑进一步是到本质的逻辑-符号学逻辑 在拓扑学上是“交叉帽子”就是两个莫比乌斯环的边沿拼在一起,空间上是闭合的 不在是一条线链接自己 而是一个面在链接自己。两极震荡形成一个缝隙和深度这就是本质的逻辑,这个维度是需要符号系统的是需要断裂的,需要失败的,中断只能由主体性按照自己发符号学姿态加以评价,比如浇头的看法 具有不同的判断 必须要下一个中断,主体性给出 不能由着他在两极之间震荡,否则就会不断的循环。某种最低限度的主人话语,要通过自己的情景给出。
终止循环:不要拉开距离
短视频因为我们普遍的采取拉开距离的姿态,是一个安全距离的不会受伤的观众,看着他假设的那个符号学逻辑在不断循环 如果要中止这种循环 应该让“他”假设到我的世界里来,我的生活情景中来 就不会迷恋,那必须把自己生活的情景在情景到你的生活现实当中。
最后:为什么莫比乌斯环能在我们的符号系统跑的这么顺畅。是因为代表主体性本事 代表人的意识结构的观念逻辑和它很相似,拓扑学“克莱因瓶”整个人类的意识结构,是一个空间的循环,本身可以进来又出去。瓶子没有内外之分,外壁和内壁点又重合。所以短视频结构可以在你的意识结构上面无线跑的 ,会有快感就是觉得通过了一个真实的界面,但这个界面不存在, 主体好似穿越了界面的有一个自由,没一瞬间好像有一个自由被界面维系在哪里 但是这个界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你在看短视频被哪种爱欲结构俘获了,这个结构为什么有效 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