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提醒:暑假最后两周,多做这3件事(转给家长)
8月过半,马上又要开学了。
尤其是那些准初一、高一,还有毕业班的孩子,他们有的马上就开始军训,或者已经开学了。
每学期开学,各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情绪问题就会频发。为什么会这样呢?好比一个多年不运动的人,要是突然给他上强度,那他肯定很容易受伤。那孩子们其实也一样。
开学后,学校、家长都给他压力,催他学习,这和假期的落差太大了!过程中,某些行为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进而演化成亲子冲突,甚至严重的情绪问题。
快要开学了,我想给你提个醒:剩下的假期,家长要多做这3件事,孩子才能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

做到这3点准没错之所以每年都提开学适应,是因为这实在太重要了。在我临床咨询的个案中,很多人抑郁、厌学、手机成瘾问题的形成,一开始都从适应问题开始。每年有不少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在开学前后自杀。

▲一个孩子在开学当天留下的遗书
因此,家长一定要足够重视开学适应问题。这3件事,这段时间你一定要尽量去做。第一,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适信号有的孩子比较敏感焦虑,越临近开学,他的状态就越差。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表明他们对开学已经“适应不良”了。
最常见的是行为层面,比如:
睡眠质量变差;
对学习有关的事情很抗拒;
变得回避社交关系,自我封闭。
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如:恶心、失眠、头疼、发抖出汗、胃口变差等等。

这些是孩子对新学期适应不良的行为信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状态在开学后一段时间都有可能出现,你不能把它们只当成是孩子逃避学习的借口。

其次,在认知层面,青少年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我这个假期完全没有报班预习新课,新学期我要完蛋了”
“这么久没见好尴尬啊”/“同学会不会不喜欢我”
“我好像怎么都学不好,不如混日子算了”
这几种情况,可以概括为“灾难化”、“负性预期”,以及“绝对化”这三种错误认知方式。特别要提醒的是,当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为孩子贴上标签,甚至对他人身攻击:“你就是懒”、“能不能别矫情”、“你怎么那么来事儿?”。
你的否定比学习本身更让孩子们难堪。很多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沉迷手机也从是父母的这些否定里开始萌芽。

最后,是情绪层面。
比起假期松散、安逸的生活,充满未知、挑战的新学期会让孩子感到不安。他可能会想:“这学期我的成绩还能保持吗?”、“又要回去看到某某老师”,也许,还有人需要面临异性关系的挑战等等。如果你最近感到孩子明显烦躁了,情绪波动变大了,可能表明他们正受适应问题的困扰。
这3种类型的信号,你一定要及时发现,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支持。

第二,要多给孩子“留有余地”长假过后,孩子会出现心理落差感。他们会把假期种种跟开学对比,比如:
“假期天天自然醒多爽啊,开学又要回归早7的生活。”
“不能随时玩手机了,真没劲。”
“怎么一开学就这么多作业呀!?”
这时,有的家长会逼孩子一把,想着早点让他们习惯了这种强度状态就不会整天嚷嚷了。但你要是这么做,孩子只会离适应新学期越来越远。
因为对他而言,学习意味着不快乐,一到学习就会被爸妈批评,他会变得逃避。所以呢,开学前后,给孩子们一些缓冲时间,更利于他们学习状态的恢复。比如很简单一点,你可以试试:不强制要求孩子每一天都保持上学的作息,偶尔允许他晚睡。
学会留一点“余地”,让孩子自己调整。

除了生活作息以外,家长也要给孩子留下心理缓冲区。
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容易在开学前情绪不安。他们可能会说出“不想上学”、“读书没前途”,这些丧气的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要这么做,说出来只是为了让自己内心的焦虑缓和一些而已。你不要制止他,而是要给他说的机会。
你要耐住性子听听他们这些“奇怪的想法”,这对孩子调整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你要学会管住嘴,减少唠叨心理咨询中发现:很多亲子矛盾的开端,都与父母的过度唠叨有关。比如一位妈妈,她总觉得孩子和她“对着干”。
有一次她看到原本应该在写作业的孩子正拿着手机玩,于是就说了几句。谁知道这个孩子被说后也不服气,赌气不写作业了。但和孩子见面后我听到了事情的另一个版本。原来,那时她已经连续写了两个多小时,刚掏出手机准备放松一下,好巧不巧,妈妈这时来了……开学前后,父母多少会因为孩子不在状态而焦虑。
但往往你越急,孩子越不按照你期待的来。
你可以适当提醒孩子的学习和作息,但要把调整的主动权给孩子自己。
你会发现:家长不一直盯着,孩子也能自己慢慢好过来。这3点,父母在开学前后这段时间要尽量做到。


3个“雷区”,家长千万别碰而在这段时间,除了这3件事家长要尽量去做。
还有3个雷区,家长一定不能碰。否则,很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进而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第一,不要严厉苛责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几天就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但也有的孩子需要更长时间。
所以,你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更不能因为孩子的适应得慢而严厉要求TA,甚至苛责TA。对青春期的孩子,保持严厉,很容易会激化叛逆心理。批评和指责,只会让孩子从原本的不适应开学,升级为讨厌上学,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而且,父母的严厉苛责还非常容易激化亲子冲突。这会让孩子在面对情绪压力的时候,放弃向父母求助。因此在开学阶段适应,家长一定不能严厉苛责。
第二、不能强行中断有些家长帮孩子适应新学期的方式简单粗暴。比如强制收手机,甚至断网、禁止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然而这么做,通常有两种结果:第一种,孩子会用更激进的方式对抗父母。没有人愿意被毫无理由地强制,孩子更愿意接受尊重和协商。
强制禁止,可能会造成悲剧的发生。

第二种情况,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孩子越会想方设法得到。被强制的孩子,表面上也许接受,但TA会偷偷玩得更没节制。第三、不要随意“急加速”在适应阶段随意让孩子急加速,影响也非常大。一个在假期习惯放松的孩子要是在学习上突然提速,根本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压力。
一些孩子会因此变得情绪低落,甚至对开学产生抵触、恐惧心理。
如果不希望孩子一提起学习、提到学校就感到害怕恐惧,父母一定不能在这个阶段就以正常的学习状态去要求孩子。


家长更要关注自己的状态有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比如爸妈特别焦虑、总是眉头紧锁、唉声叹气,或者为了不影响孩子特地蹑手蹑脚等等……这些行为除了会影响到孩子,也意味着你的状态要调整了。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承受不少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家长连自己也无法察觉,在日常无意识地影响着孩子。

钟南山院士说过: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在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期的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焦虑水平。你可以通过向伴侣或朋友倾诉、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得到缓解。只有作为成人的我们更从容一些,孩子适应新学期才会更顺利一些。
当然,如果已经开学快一个月,可孩子的状态依然很差,那你就一定要尽快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渠道去帮助他。开学适应问题很普遍,关键在家长能否给到孩子有效的心理支持。只有父母自己先“安心”,才能真正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