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使科普:孩子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当心是抽动症!

2021-11-24 10:28 作者:天使育儿愈康  | 我要投稿

有些孩子频繁眨眼、耸肩、咧嘴,喉间时不时发出“咳咳”的清喉音,面对孩子这些很没礼貌的“小动作”,家长各种训斥,但他们仍是屡教不改,甚至越提醒,情况越糟糕。

医生提醒:当孩子频繁出现上述“小动作”时,家长不妨留个心眼,也许,您还真冤枉孩子了,此刻他正受抽动症的困扰呢!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即抽动障碍,在儿童及青少年并不少见。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性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表现。常见的包括眨眼、挤眉、皱额、面部表情的扭曲、张口伸舌、摇头、点头、仰头、伸脖、耸肩、挺腹、扭腰、甩手、清嗓、干咳、哼声、吸鼻、深吸气等。

抽动症多于4-6岁起病,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合并有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及其他心理行为异常。

抽动症易被忽略,不及时干预危害大!

由于抽动症的动作或发声往往难以自控,患儿可能会因不自主地抽动症状被同学嘲笑、奚落而产生自卑、性格孤僻,久而久之变得孤独,不愿与人接触,还有一些抽动症患儿因无法认真听课,学习成绩差,甚至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退学,给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和心理创伤。

但又由于很多家长或老师对抽动症的认识不够,他们常将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误以为是调皮捣蛋而施以打骂责罚,或是误以为是其他疾病。当抽动症症状较轻时,有些患儿还可能会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而掩盖了其抽动的症状,使人不易觉察到其抽动的表现。所以,家长平时在家时应多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如果怀疑孩子有上述多动症的表现时,应尽早带去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

并非所有的抽动症患者都需要治疗,治疗与否取决于对干扰程度的评估

目前,对抽动症的治疗仍然是症状性的,并非所有的抽搐或抽动症患者都需要治疗,治疗与否,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抽搐或共患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干扰程度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精神评估。

对大多数抽动症患者来说,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减少抽搐、改善或缓解抽搐共患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的过程中,多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治疗的个体化。

对于抽动症患儿的家长来说,家长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帮助孩子制定好合理的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孩子过长时间玩游戏、看电视等,每天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个小时,且不看过于激烈刺激的画面。

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提醒孩子的症状,不要过度关注孩子抽动的症状,以免给其增加精神压力,也不要因为孩子出现抽动的表现而去训斥他,注意语言要和蔼有耐心,多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

家长也可以将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让老师也能在学校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同学可以多点理解和帮助他,不去嘲笑或歧视他。另外,在治疗期间应注意按时复诊,确保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提高治疗的效果。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天使科普:孩子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当心是抽动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