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觉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作用?如何觉察?如何关掉小我的声音?当你想通宇宙的支持...

2023-07-06 19:39 作者:肥嘟嘟左卫门嗟嗟  | 我要投稿

今天的视频我会以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手把手的教你觉察自己的思想到底是怎么个觉察法。虽然例子是别人的事,但是相信每个卡关的人都会从这些事上看到自己想问题的影子。例子中的信念系统是主角的个人见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信念系统,所以学方法不要靠内容。我有一个好朋友,他的梦想是在30岁之前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家,他有天赋,有想法,有作品,但是已经27了,还是默默无闻。记得之前我讲过的关于专注与行动的事情吧,如果没有看过,记得去看哦。我这个朋友就是没有做到这两点。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他们的信心是螺旋状的,突然有件事情让自己信心爆棚,突然几天情绪低落,又没有信心了,如果说专注是修好了一条通往梦想的最快捷径,行动是朝那个目标开始前进了,那信心就是交通工具,它决定了你到达的速度。如。如果没信心,那你的行程就停止了。他在信心爆棚的时候十分相信自己,但没有付出行动,没有持续创作,也没有去思考怎样营销自己。他今年硕士毕业,所以整个人都陷入焦虑之中。他一直有两个信念系统,第一,要当艺术家,想要靠艺术养活自己,第二,艺术是需要资本的,往大了说,营销需要钱,策展需要钱,往小了说,便宜的话才会颜料效果差。我家境又一般,所以我一定要有一个稳定职业,最好是非全日制的工作,然后用稳定的收入来养我的艺术,支持我的创作。我说这两个信念系统根本打架,你又要靠艺术养自己,又要有别的工作养活艺术,这说明你根本不相信你靠艺术能养活自己啊,不相信就是没付款。他说,可是如果没有钱,我怎么做艺术?这就像那个鸡和蛋的问题,是应该先有钱再做艺术,还是做艺术,然后靠艺术赚钱。其实,信念。二乍一看没有问题,但这就是觉察思想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会同时出现两个完全相对立的思想?这个根源是什么?那我们就开始自问模式。当然如果是冥想状态,放空的时候会更准确,但其实我们抛开那些零线的东西,光是用脑袋,用逻辑去分析,也是可以找到矛盾点的。OK,我们不谈灵性,我们之间利用小我的脑袋去击破。我们坚信有逻辑实则完全没有逻辑的逻辑,实则完全没有逻辑的逻辑,实则完全没有逻辑的逻辑。首先我们先把信念一和信念二写下来,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下,认真的思考到底哪个是我的终极目标。信念一,成为艺术家,做自己热爱的艺术,并用它养活自己。信念二,找一个稳定工作,用工资和休息日做自己喜欢的艺术,两个信念的主题都是做艺术,说明我最想画画,最想做艺术,所以我是想每天都做。艺术,那就是想成为艺术家,所以我们先确定了我的梦想是成为艺术家,再来分析。既然我想成为一个艺术家,那信念二是什么鬼?我要成为艺术家,那我就去做成为艺术家该做的事情就好了,那基本的就是创作,然后还有后续的一些事情。但信念二意味着,如果我要成为一名艺术家,我必须要先成为一名老师,或者先做其他职业,这完全没道理。而且记得我们说过的宇宙推送法则吗?当仅有少量的专注力在想要的事情上,那这件事情的回馈等于你的专注力,你的回报也是少量的。这样写出来,我们就已经击破自己的逻辑了,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成功的路上加了一道关卡。OK,我们知道了信念二不是我真正的信念系统,那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恐惧,因为不自信。因为我担。心艺术不能养活我自己,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要活在当下,他没有为了自己的梦想做努力,而是因为恐惧先给自己找了退路,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信念二的产生实际上应该是信念一没达成之后的结果,但因为恐惧,他把信念二变成了信念一的先决条件,我想成为一个艺术家,所以我要先成为一个教师,才能成为艺术家。这就好比我要去奶奶家,所以我先去小红家才能去奶奶家,这根本完全是两条路,光看这句话就毫无逻辑了。但是因为恐惧,我们大脑会把好像更有安全感的那条路合理化,就像加了滤镜,实际上是小我的一个应对恐惧所出现的自我保护机制。就像计算机有时会突然自己蓝屏,重启到这里就很明显了,真正对我朋友实现他梦想的阻碍从来不来。自外在,而是内在,是他的恐惧阻碍了自己,因为他离30岁还有三年,他自己内心已经算准了30岁之前一定实现不了愿望,所以赶紧给自己找了一条更安全的路。但这两个信念正确的运行顺序应该是他到了30岁,努力过了,但是没有完成目标,这时应该先找一个其他工作,然后再看看以后有什么机会,而不是什么都没开始做就先找好后路,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活在当下,自己给自己设置好了一个失败的结局,然后每天都在专注找第二个工作,那最后的结果必然会如愿,那就是当不成艺术家。每天会收到各种其他工作的推送。原理懂了,下面一个实例应用题,我们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实际操作一下。这个实例也是来源于这个朋友,信念一,硕士毕业后,我发现教育其实是一个骗局,对我来说无意义。信念二,我想考博士,第一步大声说我们要干什么,写出对,写出来,然后步骤二问自己哪个是自己内心真正的认知。首先。纪念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信念?因为我大部分的知识和经验都不是学校学来的,而且我的兴奋点在创作,而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搞学术,而且这些学术几乎用不到。在我的创作中,与其花着高昂的学费得到一个所谓的社会的认可,还不如用这些钱去多旅行,多逛博物馆,多充实自己,寻找更多灵感。所以不管别人如果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多,得到的知识和机会少,确实读书是一件性价比很低的事情,那对我个人来说,继续念书确实不是一个好选择,我应该花更多时间在创作上,在让我兴奋的事情上。信念二,那既然我心里清楚没有意义,那我为什么还要继续读博士?想想自己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嗯,上周开始,怎么开始的呢?我看了我初中同学发的状态,他博士毕业。回母校演讲,我有点不甘心我也能成为博士,有博士头衔受人尊重是一件很酷的事。和第一个例子一样,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出发点不一样。第一个信念的出发点是出发于自己,知道这件事情不适合自己,从小看这件事不值得做,从大看做这件事不是我的兴奋点。而第二个信念的出发点是出发与虚荣心和攀比心,追求一个社会认同而自己并不需要的头衔。其实跟第一个例子一样,就是大脑让自己觉得这条路看起来好像更好。其实呢,是因为你的恐惧限制住了自己,你不知道如果走了第一条路,你的成果会比第二条路辉煌多少倍。步骤三,追根溯源揪出这个想法的根源其实还是来源于恐惧,恐惧自己追梦失败。那起码做。博士好像也不错,还是那个道理,就像报考时还没出分呢,就放弃了第一志愿,直接填写了第二志愿,最后一定会如你所愿被第二志愿录取,因为你给宇宙下的订单就是当个博士,因为你把专注力放在了这。步骤四,去除阻碍自己实现梦想的信念系统问自己,如果你现在已经是个艺术家了,你还觉得你需要跟别人比学历吗?很多欧美的流行歌手高中毕业就追梦去了,大学都没有念,人家现在需要从本科念起,才能从他以前的同学身上找到优越感吗?如果继续念书,课业和论文会占据你大量的时间,不要妄想假日可以有时间创作,好不容易的休息日你还是会想休息,而且日常的创作中,教授们免不了有自己的意见修改,你的作品,这是你真正想要的创作吗?单就实现梦想来说,继续念书除了拉长时间还有什么益处?步骤五,如果最后觉得。这个信念系统确实没有逻辑,对自己已经没有作用了,那就抛弃它,再也不去想它。事情就简单起来了,就回到我们的专注法则上了。越专注到你想要的结果,专注度越高,成功几率越大。灵性从来都不是我们呼吸冥想,然后我不食人间烟火了,而是怎么能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清自己目前的情况,更快实现梦想,更能看开伤心的情景,更多体验的快乐。如果灵性都能运用到生活中,那毫无意义,毕竟通关是要完成你的任务,任务就是你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而灵性是装备,是地图,视角是外挂,能让你更快更早接受任务,而且获得更高的经验值。剔除杂念,断掉后路,专注自己想要的。如果你还是分不清楚哪个信念才是你真正想要的,那就想一下,如果地球上只有你一个人,没有任何规则,没有其他人的观点,没有失败的可能,你会选择哪个?

觉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作用?如何觉察?如何关掉小我的声音?当你想通宇宙的支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