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ncoloy800H是什么材料你知道吗?

2023-06-06 18:05 作者:bili_44862803453  | 我要投稿

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1.1 试样制备

试验所用的Incoloy800H合金为供货态管材,其化学成分见表1。采用线切割制备出尺寸为15 mm×10 mm×1 mm的片状试样,用1200#SiC砂纸打磨后,置于丙酮中进行超声清洗,吹干备用。

1.2 试验方法

在水平的管式马弗炉中,采用自主搭建的试验装置9]进行蒸汽氧化试验。将试样悬挂在试样架上,置于石英反应管内,利用高纯N₂先将石英反应管内的空气排除,待马弗炉加热至设定的蒸汽温度(750,850℃)时,关闭N₂;将已预热至250 ℃的电阻率为18.25×10⁸Ω·m的超纯水(溶解氧含量为5~6mg·L⁻¹)泵入到反应管内,生成的水蒸气流量为100~120 mL·s⁻¹,温度分别为750,850 ℃,压力为1.01×10⁵Pa,氧化时间为500 h。

采用不连续称重法测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将试样在水蒸气中氧化一定时间后,关闭水蒸气并通人N₂,冷至室温,随后取出试样,干燥;使用精度

为0.01mg的赛多利斯电子天平称取质量,计算氧化前后的单位面积质量增加值△m,然后将试样再次放入反应炉中继续氧化;循环此过程,得到不同氧化时间下的△m,绘制氧化动力学曲线。

蒸汽氧化试验结束后,利用SHIMAZDU XRD-7000型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氧化产物的物相组成,采用铜靶,K。射线,电压为40 kV,扫描速率为8(°)·min⁻¹,扫描角度范围为10°~100°;用ZEISS ∑IGMAHD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截面形貌,截面形貌观察时使用冷镶法制样,并使用附带的能谱仪(EDS)对氧化物进行成分分析。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氧化动力学曲线

由图1可知:在较高温度(850 ℃)氧化时,试验合金的△m较大且随氧化时间的增大速率较高,即氧化速率较快;将(△m)²与氧化时间t进行拟合,可见二者近似呈线性关系,说明试验合金在750 ℃和850 ℃纯水蒸气中的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m)²与t的拟合公式为

(△m)²=kpt (1)

式中:kp为氧化动力学抛物线速率常数。

由图1(b)可以得到试验合金在750,850 ℃水蒸气中氧化时的kp分别为1.61×10-10,1.13×10-⁸g²·cm⁴·h-¹。

2.2氧化膜的物相组成

由图2(a)可知:在750 ℃纯水蒸气中氧化500 h后,试验合金表面的氧化物由(Fe,Mn)₃O₄和(Cr,Mn)₂O₃组成,(Cr,Mn)₂O₃的衍射峰强度明显较高,说明试验合金的表面氧化产物以(Cr,Mn)₂O₃为主;XRD谱中还出现了来自金属基体的衍射峰,且其强度远高于(Fe,Mn)₃O₄和(Cr,Mn)₂O₃的,说明此氧化膜很薄。由图2(b)可知,在850℃纯水蒸气中氧化500 h后,试验合金表面的氧化物组成与在750 ℃纯水蒸气中氧化后的相同,但(Fe,Mn)₃O₄和(Cr,Mn)₂O₃的衍射峰强度相对增强,而基体的衍射峰强度减弱,说明氧化膜的厚度增大。

2.3 氧化膜的微观形貌

由图3(a)、图3(b)可知:在750 ℃纯水蒸气中氧化500 h后,试验合金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氧化膜,突起处的氧化膜较为疏松,平整区域的则较为致密;放大后可观察到平整区域被片状氧化物覆盖,而突起区域由尺寸较大的颗粒状氧化物组成;氧化膜与基体的界面较为平整,突起处的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的衬度为灰色而内层的为深灰色,且外层氧化膜的厚度远大于内层氧化膜的,平整区域的衬度为深灰色,氧化膜为单层结构。EDS分析表明,片状氧化物富铬,颗粒状氧化物富铁。结合图2(a)分析可知,这些氧化物分别由Cr₂O₃和Fe₃O₄组成。片状Cr₂O₃的形成与离子沿缺陷如晶界、位错等“短路扩散通道”的快速扩散有关[10-12]。

由图3(c)、图3(d)可知:当纯水蒸气的温度升至850℃时,试验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貌衬度差异消失,未出现片状和突起状的氧化物;与750 ℃的相比,在850℃纯水蒸气中氧化后,氧化物的晶粒尺寸增大,氧化膜的厚度增加且更为均匀,平均厚度为(19.2±2.9)μm,与图1的氧化动力学结果一致;氧化膜呈外层疏松、内层致密的双层结构,如图3(d)中箭头所指,且外层氧化膜的厚度远小于内层氧化膜的;在氧化膜下方的基体中沿晶界发生了内氧化。

由图4可知:在750℃纯水蒸气中氧化500 h后,试验合金表面突起处的外层氧化膜富铁,内层氧化膜富铬并含有少量的锰。由此判断,外层氧化膜和内层氧化膜的组成分别为Fe₃O₄和(Cr,Mn)₂O₃。结合图3(b)分析还可发现,在氧化膜下方的基体中形成了富氧区,且氧的面分布图与铬的重合,这说明此区域为铬的内氧化区。结合图2(a)分析可知,此内氧化产物为Cr₂O₃,在内氧化区前沿,Cr₂O₃近乎连续。

由图5可以看出:在850 ℃纯水蒸气中氧化500 h后,试验合金表面外层氧化膜富铁和锰,而内层氧化膜富铬和锰,结合图2(b)分析可知,内、外层氧化膜分别由(Cr,Mn)₂O₃和(Fe,Mn)₃O₄组成;氧化膜下方基体的晶界处发生铝富集,且其面分布图与氧的重叠,这表明铝发生了内氧化,说明图3(d)中的晶界内氧化产物为Al₂O₃。在对湿空气中Incoloy800H合金的氧化行为进行研究时,CHEN等8]有同样的发现,且认为铝的内氧化产物为Al₂O₃。

层氧化膜富铬和锰,结合图2(b)分析可知,内、外层氧化膜分别由(Cr,Mn)₂O₃和(Fe,Mn)₃O₄组成;氧化膜下方基体的晶界处发生铝富集,且其面分布图与氧的重叠,这表明铝发生了内氧化,说明图3(d)中的晶界内氧化产物为Al₂O₃。在对湿空气中Incoloy800H合金的氧化行为进行研究时,CHEN等8]有同样的发现,且认为铝的内氧化产物为Al₂O₃。

2.4 氧化机制

综上所述:Incoloy800H合金在750 ℃纯水蒸气中氧化后形成连续的(Cr,Mn)₂O₃膜,在此膜外表面形成了不连续、突起状的Fe₃O₄,在氧化膜下方的基体中铬发生内氧化形成Cr₂O₃;在850 ℃纯水蒸气中氧化后则形成双层氧化膜,其中外层为薄的(Fe,Mn)₃O₄膜,内层为厚的(Cr,Mn)₂O₃膜,氧化膜下的基体中铝发生内氧化形成Al₂O₃。在此基础上对Incoloy800H合金在高温纯水蒸气中的氧化机制进行探讨。

根据经典氧化理论,在氧化初期,合金表面铁、铬的氧化物Fe₃O₄和Cr₂O₃同时形核,见图6。与菱方结构的Cr₂O₃相比,立方结构Fe₃O,中的缺陷浓度较高,这使得后者以较快的速度生长[1315]。Fe₃O₄的生长是不连续的,往往止于晶界,如图3(b)中箭头所指。其原因可能在于,Cr³+、O²-沿晶界的扩散速率比在晶内的快,富铬氧化物易在晶界处形成,从而抑制了晶界处富铁氧化物的形成[617]。Cr³+的扩散促使Cr₂O₃沿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生长,最终形成连续的Cr₂O₃膜。一旦连续、致密的Cr₂O₃膜形成,合金的氧化质量增加速率就会降低。这是因为Cr₂O₃是一种偏离化学计量比极小的氧化物,其晶格中的缺陷浓度极低,因而阴、阳离子通过Cr₂O₃的扩散速率很低[1820]。在Cr₂O₃的生长过程中,由于Mn³+在Cr₂O₃中的扩散速率远大于Cr³+在其中的扩散速率,Mn³+源源不断地扩散进入Cr₂O₃的晶格内,形成(Cr,Mn)₂O₃固溶体21]。综上,氧化膜的生长受阴、阳离子通过氧化膜的扩散控制,因此合金的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22-23]。

当水蒸气温度升高后,合金的氧化行为发生变化:①离子(和原子)在氧化物(和基体金属)中的扩散加速,合金的氧化速率增加,氧化膜增厚;②(Cr,Mn)₂O₃的快速生长一方面使得Fe²+/Fe³+的扩散距离增大,另一方面铬可将已经氧化的铁还原出来,这降低了外层Fe₃O₄的生长速率,导致其厚度远小于内层(Cr,Mn)₂O₃的;③阴离子(O²-)、阳离子(Cr³+)在氧化物晶格内及晶界处的扩散速率均增大,在晶格内的扩散变得与在晶界处的同等重要[24],(Cr,Mn)₂O₃在晶界的择优生长不再明显,因而对Fe₃O₄在晶界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Fe₃O₄生长成连续的一层;④锰可通过内层(Cr,Mn)₂O₃扩散至Fe₃O₄从而形成(Fe,Mn)₃O,固溶体。与在750℃水蒸气中氧化时的相比,在850 ℃水蒸气中氧化时(Cr,Mn)₂O₃的生长大幅加速,铬的消耗增大,氧化膜下方基体中铬含量进一步降低(质量分数约8%,而750 ℃时与氧化膜毗邻基体中铬质量分数约为14%)。根据内氧化产物的形核机制模型[25-28],内氧化区前沿处新的内氧化产物(Cr₂O₃)晶核的形成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

式中:k为内氧化产物的浓度积;N(为氧化膜与基体界面处氧的含量;Nm)为合金中溶质元素(铭)的含量。

由此推测:试验合金在850℃水蒸气中氧化时未形成Cr₂O₃内氧化物的原因在于其基体中铬的质量分数过低,不满足Cr₂O₃形核所需的临界过饱和度;而由于铬含量较少,基体中铝的相对含量增加,化学稳定性更高的Al₂O₃形核成为可能;随着深度的增加,铝的内氧化程度降低。

3结 论

(1) 在750 ℃和850℃纯水蒸气中氧化时,Incoloy800H合金的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水蒸气温度升高后合金的氧化速率增大。

(2) 在750 ℃纯水蒸气中氧化后,Incoloy800H合金表面形成连续致密的(Cr,Mn)₂O₃膜,其表面存在不连续、突起状且结构疏松的Fe₃O₄层;纯水蒸气温度升高至850 ℃后,Fe₃O₄生长成为连续的一层且其中有少量锰富集,其厚度远小于内层(Cr,Mn)₂O₃膜的厚度。

(3)在750 ℃纯水蒸气中氧化后,表面氧化膜中(Cr,Mn)₂O₃层下方基体中的铬被内氧化生成Cr₂O₃;温度升高至850℃,在氧化膜下方的基体中仅有铝沿晶界发生内氧化形成Al₂O₃。

举报/反馈


incoloy800H是什么材料你知道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