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隔一江水》到《金谷园》从远方到生活


金谷园》是首什么样的歌呢?我想,那是我今天渴望的生活。(网易云可听)
天才女友从北京来大理看我,晚上她换了白色的睡裙,和我坐在开着橘黄台灯的房间里,轻声地聊着天。她眯着眼睛,歪着头,笑容微微上扬地看着我。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意识到,她已经用感叹的语气说了好几遍,真好啊,维静,又和你一起了。
我也温柔地看着她。音响里,王震驰在唱:
四季盛开在金谷园里
麦地里人们开始热烈的劳动
大家开始相互帮忙
产生力量
她突然说,你这首歌真不错,很适合我们相见的夜晚。叫什么来着。我告诉她名字,《金谷园》。
我们一起跟着哼唱:大家开始相互帮忙,产生力量。

十八岁的时候,我在广东的一家工厂没日没夜地上班。12个小时的工作,半个月倒一次白夜班,无尽轰鸣的车间里面,我带着十几块钱劣质的耳机,听朴树和许巍唱:
我的生活和希望
总是相违背
我和你是河两岸
永隔一江水
诚实的讲,我是厌恶那份工作的。尽管多年后,我用成熟的视角去看待它带给我的经验和成长。但是身处其中的十八岁少女却是真真切切痛苦着。不然她不会一遍遍播放《永隔一江水》,听着它唱出自己心里激烈的呐喊。她多么想冲出去,去到河对岸,过不违背的生活。
可是真的有河对岸吗?彼岸是能到达的吗?到达了彼岸我们就能回到伊甸园,过永恒幸福的生活了吗?
那时她想要的如今得到了吗?
十八岁的少女在下班后,坐在炎热的宿舍里,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写着自己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渴望。她想攒一笔钱,买上背包和运动鞋,朝着一个足够远的地方,浪迹天涯。
她出发了,去广州学习摄影,辗转去了成都,又来到大理,她手中多了一把吉他,把头发剪短了。从那时起,她就已经没有回头路的开始了自己选择的生活。这期间,她把过去,故乡,亲人,童年,朋友远远的丢在身后。她是要去彼岸的,过一种不再违背的生活。
我并没有真的走很远,也没有一直在路上。十八岁到现在26岁,很多年我都呆在大理。这个有着高山,湖泊,田野,云朵的山下古城。

日子大部分时候过得跟以前一样糟糕。我做着一些梦,看它慢慢熄灭,我爱过一些人,然后和他们分别,忘却。我做一些事,唱歌,摄影,工作,写东西,它们一阵一阵的,轮番填补我的生活。
我一直为生活和自己是谁挣扎着。好多年里我都不满意这个躯体和她的生活。我还在想,河对岸啊,河对岸啊,我要去那里。但是我早已经知道它们不在远方,不在路上了。
道路在我心里,离开一个地方是没有用的。
我就这样知道了一些东西,但又没有太多出路的留在了大理。
去年,慢性咽炎不能唱歌之后,我开始做自媒体视频。我对音乐有过很认真努力做的决心,也行动过,但是反复伴随的咽炎,总在一段时间后摧毁我的希望。我是要唱歌的,不能唱歌,我还弹吉他干嘛,我不是想成为乐手。
命运在一个地方干翻你,你又不想死怎么办,那就另寻出路。我于是开始做视频。
这时什么东西开始默默地发生了变化。
我一点点写稿子,拍摄,剪辑,制作出来的视频,竟然给了我一种踏实的成就感。好像一个人以前总是在脑海中幻想一座华美的大厦,她想象总有一天,那大厦会出现在她面前,属于她。至于总有一天是哪天,她不敢细想,也想不出来,只是这样愚蠢的相信着。
但是后来,她开始动手搭建一个什么东西,一开始是一个小方块,然后是一个简陋的小棚,后面慢慢搭出了一个可以挡点风雨的屋子。她意识到,不到彼岸也可以在这里好好生活哎。纵使痛苦仍旧重复找到她,房子一再摧毁重建。但是她不再夜夜重复: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她竟然开始想要一个小小的住所,种点蔬菜水果,在黄昏和某个人散步,很多时候自己做自己的事,就是这样看似平淡,却坚实的生活着。在每一天里放入自己喜欢的东西(阅读,电影,音乐,创作),天长地久坚韧地重复下去。
就是在这个时候碰到《金谷园》的。
在吾肆的周五音乐会上,一个男孩唱了这首歌,他说是一个在大理的朋友写的。
网易云上,这首歌寥寥几条评论。不是有名的歌手,却坚实地打动着我。我毫不怀疑地觉得这是一首非常好的歌。好在哪里,我不能给出乐评人所谓权威地评价,但是却可以用一个活生生的人心脏的感受告诉你它的动人。
那里有一种经历过岁月的我所看见的真正的生活。
吉他的声音忧郁而干净,像黄昏在大理常常可以看见的那种淡黄色透明的光线。
每次从阳光中醒来,重现又凝聚在我身上的力量。
这多像我呀,我想说,我明白的,我明白的。沉沉的黑夜轮回过我之后,清晨的阳光会又一次凝聚力量在我身上。这是尼采说的生命意志,一股挺身向前的力。
收藏一条网上的评论: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熄灭和生起的火焰命运一样在我身上,重复地上演。我只要活着,还想继续活,就永不放弃。于是,开始发觉这个地方,如画般热烈。
四季盛开在金谷园里,麦地里人们开始热烈的劳动,大家开始相互帮忙,产生力量。
生活在哪里呢?真的,年少的我以为生活在熠熠生辉的舞台上,在他人遥望和名利的光环中,在醉生梦死的那一刻,我们都渴望成功,激烈,华美的生活。但那始终像一场遥远的梦。可在歌里面。王震驰说,生活是一起劳动,相互帮忙,产生力量。
生活在创造和相爱里面。
人在创造里面相爱,在相爱里面创造。就产生了力量,我们就迎着痛苦活下来,活的坚实而不摇摆。
反复听这首歌的时候,我想起童年的生活。村庄,田野,日子,收割,我和爷爷奶奶妹妹,和人们在一起,四季轮回,流汗也吃饱酣眠。

王震驰的声音是清澈的。他把旋律写的像下午六点钟最温柔,又接近黯淡的阳光。人在一天最适合劳作的辰光中弯腰收割。他带着点无法忽略的忧郁在歌唱,那是走过远路的人儿在看待生活了。
我们不再一无所知,生活所能给予的幻灭都一一来访。我们做过梦,又亲手丢掉它,但是我们从不曾放弃生命,放弃生活。于是,拿起镰刀收割粮食。理解未来会一次次以摧毁我们的气势来袭,却仍要朝它走下去。因为从阳光中醒来,我们又会产生力量。
抱着这样的心情,我想我会千万次救自己于这世间的水火之中,因为我知道生活在哪里。
他在副歌部分,还写了我选择大理的原因。
经过一年城市内容的生命,苍白的少女,清晨就回到母亲的身边。
我忍不住笑起来,这首歌打动我,还有它关于村庄的原因。我是在四川乡村里长大的女孩,童年故乡的生命经验,命运般不可解释的在我心里留下乡村生活的底色。我有乡村的气质,植物,田野,自然给予的价值观。成年后辗转过许多大城市,像歌词里一样,经过一年城市内容的生活。但是最后,我选择大理,不可否认,因为它是自然的,田野的,和植物相关的。在城市,我是惊恐的,隔绝的,孤独的,边缘的。我受过城市快速的节奏,和冷漠人群的惊吓,被高楼和狭窄的天空挤压过,被物质的华丽和巨大的贫富差距扰乱过心智。我离开城市,是因为我害怕它,同时也是因为我不喜欢它。每个人都有自己命运的世界,我离开的时候知道我的命运之地不在城市里。但是亲爱的,我也允许自己改变,也许有一天我会再次闯进去,谁知道呢。

只是现在当我听着《金谷园》的时候,我想和大家一起劳动,相互帮忙,产生力量。
你看,从《永隔一江水》到《金谷园》。我已经不再寻找生活了,我就在生活里面。
希望是义无反顾地耐心
谢谢你来看望阿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