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吃个饭,就把株洲搬去北上广,可还行

2023-07-22 14:51 作者:张书乐  | 我要投稿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如果“家乡”建在“异乡”呢!


媒体报道,日前珠三角、长三角的56位株洲籍民营企业家回到家乡考察、祭祖,并在座谈时提出提出“加强产业链招商,精准吸引湘商回归”等一系列真知灼见,尽显浓浓乡情。

“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是这场交心之旅的潜台词。

而在感情牌上,仍要在商言商。

直接回乡投资兴业固然最佳,但总有老乡由于契合上的各种局限而留下遗憾。

有无更佳之办法?


或许,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思路形成共振,能见奇效。

近期,珠三角、长三角都在做同一个动作:飞地经济,即:

行政上互不隶属的两个及以上地区,以生产要素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直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实现互利共赢。

如前不久广东省出台政策,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反向飞地”。

而在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多地互建“飞地”,已渐成规模。


如台州临海就在上海建有临海国际科创中心,并引入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入驻临海科创园,实现“人才招引—创新研发—成果孵化—技术转移—产业化落地”的“双向飞地”。

事实上,不止是珠三角、长三角在以飞地进行区域内借力,距离更为遥远的江西赣州也在和深圳进行产业协同,致力打造深圳企业家的后花园。

早前株洲也曾探索在深圳建立科创飞地,搭建研发、转化空中走廊。


依托株洲籍老乡,还能更进一步。

如在联谊性质更强的异地株洲商会基础上,从弱关联变为强关系。

在株洲籍企业家密集、产业链协作性高的异地,用飞地模式,为株洲籍企业家和株洲企业建立一个深度协同的“家乡”。


把长三角、珠三角智力,嫁接到制造名城之上,可以是研发孵化在彼、注册转换回株,亦可是以家乡为后台的株洲企业创新创业前台……

各种组合形态灵活机动,既以乡情为引,又以商情驱动,进而在模式初具规模之后,引入更多珠三角、长三角资源,成为制造名城进击更大市场的跳板。

两地推崇飞地经济,是为契机,先入者王之。


株洲借两地发展壮大的老乡便利,辅以此前在异地举办制造名城早餐会之诚意,大可先下手为强,以飞地经济达成制造名城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出圈和全球进击。

刊载于《株洲日报》2023年6月29日“天台时评”专栏,刊载时有删节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吃个饭,就把株洲搬去北上广,可还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