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生命意义之探索》后篇
感兴趣的可以看完这个系列如果你现在很惆怅可以尝试看一下可能对你有所帮助,有问题的可以私信问我。 请先看前篇。小学的我一直违背本心而活,这也一直让我感到很压抑。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着活着这么累死了算了。这时的我把这种压抑的原因归咎为在学校生活以及学习。几年《苦》的积累使我产生了很强烈的厌学情绪。但殊不知“不想学”不是内心的不想学而是因为几年压抑本心而活造成“苦”的积累。这也是笛卡尔二元论中提到的身体与灵魂的痛苦。身体的痛苦很好理解,所有的人及动物都有这种痛苦。但灵魂的痛苦是只有人才有的。如果你被骂了或者有时考试考差了,这时候你的身体并未受到伤害,但你会感到焦虑难过。这是因为你自己给你的内心施加了“苦”。这种苦的由来,我想或许是因为老师和家长不断的给我们灌输的概念,使我们的内心中产生了刻板观念造成对思想对于内心的束缚。这致使一张纸,有了如此神奇的“力量”。不过相较于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痛苦其实是可以被完全避免的。不过避免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变成动物也就是所谓的行尸走肉。毕竟他们没有思想灵魂痛苦也就不存在了。不过我想大多数人的内心还是拒绝这样的。毕竟这与内心完全违背了,这相当于抛弃内心啊。那么就还有另外一种完全避免痛苦的方法。那就是思想的升华。达到心外无物的境界。而佛教中追寻的就是这种。这里大家可能会对佛教有所误解。认为佛教是一种神学但佛学他不是神学他其实是一种哲学。他与神学是有本质不同的,我的老师现在也在主攻佛学。佛中有三种境界“阿罗汉”“菩萨”“佛”。他们其实并不是信仰神的。他们认为众生都是未觉悟的佛。所以要普渡众生。我个人认为这种觉悟就是思想的升华。波若也就是到达彼岸,脱离苦海。我前面提到的苦的概念也是来自于这里。尽管在现代,因为外界很多因素对于我们内心的束缚使我们很难达到这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去尝试淡化“苦”所有的苦都是由我们内心所发。所以淡化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我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刻板印象。也就是要达到思想的升华。而要思想升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去反思去思考。只有思你的内心,你的真实想法才会浮出水面。但我们也要把思想与欲望分开来。毕竟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不过有人将欲望视为自己真正内心的追求。但欲望和我们真实的内心其实有很大的不同的。这也只是我的一些观点。你可以尝试去将这些东西化作自己的。如果有所不懂可以私信。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