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职岗位,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这位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好战士形象已深深地映在了我们的脑海中。阳春三月,瞻仰雷锋伟大形象,为了学习和感受一种学习雷锋精神的氛围,我们来到了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1960年8月, 560名邓州籍青年入伍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与早一年入伍的雷锋分在同一个团, 其中32名同志更有幸和雷锋在同一个连队朝夕相处。斗转星移, 这批青年男儿相继从“雷锋团”退伍回到邓州, 他们始终把“雷锋的战友”作为最高荣誉, 返乡后坚持学雷锋、做好事, 从此,他们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邓州“编外雷锋团”。1997年4月, 作为群团组织的邓州“编外雷锋团”正式成立, 由邓州市人武部代管, 仿照部队编制,下设3个营9个连。目前,“编外雷锋团”已发展到38个营, 总人数2.2万人,“编外雷锋团”已经成为邓州这座雷锋城的亮丽名片, 2012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编外雷锋团成员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人人可学; 奉献爱心, 处处可为”,成为新时代培养传承雷锋精神的坚强力量。编外雷锋团的成员们走一路红一线、到一处红一片, 行善举暖人心,处处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南阳出租车雷锋营近年来在车上捡到乘客遗落的钱包63个、现金42万余元, 金银首饰37件, 手机170余部, 行李箱40多个, 通过公安、交通、广播等渠道归还失主, 被誉为“雷锋车队”, 成为南阳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营长唐保青被评为全国最美出租车司机。雷锋战友、邓州农机站技师陈万有, 退休后开了个修理部, 走街串巷为农民义务维修农用汽车和农机具; 雷锋团转业干部、邓州烟草站站长高林富,长期奔走在乡间田野,手把手、面对面为农民教技术、帮育苗、搞管理, 两次累倒在地头。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与我们当前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与我们当前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