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有用吗
中国的基础教育体制决定了中国小初高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最终话题都归结到一个问题上:补课有用吗?没有用,那我应该做什么?有用,那我应该怎么办?
补课究竟有没有用,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下定论的问题。互联网上有两派声音,一派认同,一派反对。由于互联网用户的特殊性,一般而言反对的声音大一些。然而,如果我们实地调研一下,你会发觉好多学生都在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甚至越优秀的人报的越多。这不是给大家兜售焦虑,只是让大家认清楚现状。我们总是能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些人现身说法,说自己从来没补过课还能考上清华北大,或者是985、211(希望还没高考的同学们能对985、211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最好让你们的家长也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我再单独拿一篇文章告诉你们985、211不是你们嘴上说说就能考得上的),这些人说的基本属实,即使补课也基本等于没怎么补,但是你就不好奇吗?为什么评论区清一色反对声音,现身说法就只有几个案例?事实上,不补课还能冲到前面的孩子,有,但是太少了。
一、补课真如某些人所说的,没有必要吗?
所以这就是另一种焦虑:有些人不补课还能考那么好,那我还补不补课?如果补课没用,我不是在浪费父母的钱吗?
造成中国教育课外辅导如此根深蒂固的原因是深层次多因素的,一时半会很难解释清楚,也没有必要弄清楚,最终罪魁祸首就是:高考是零和博弈,有人考上了就必须有人落榜。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所以在天赋的基础上,同学们都会尽各种努力。有些人努力的方式是刷题,有些人靠免费的互联网学习资源,有些人则就会选择补课。其实补课就是一种教育投资,有风险也有回报,最终会体现在高考上。高考公平公正,千金换不来一分,因此补课深得家长青睐。
由此可以看出,补课其实也是博弈的方式,是一种教育投资。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补课无可厚非——你收获了分数,也付出了代价,尽管这个代价是由你的上一辈承担的。存在焦虑是正常现象,不愿意补课就不补课,愿意补课不要有心理负担。
二、那到底有多少人在补课?
我想,一直坚持补课的起码四成以上吧,起码我身边的人都在补课。如果说补过一段时间的也算上,那恐怕有八成了。
谁也不会承认自己补课的,因为那是很丢人的一件事。因为补课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没能力才去补课,成了谁去补课。的确,补课一般都是补差去了,除了一些有理想的还想培优。所以你去身边问,大家都不会承认自己补课的,即使承认也是很尴尬,我劝你也别问。
三、我需要补课吗?
有人听到了一些风声啊,说什么五五分流,什么985有多好,什么高中课程难度很大,虽然这些其实都是真的,但不是你去补课的理由。能跟上就不要补课,尤其是初一高一。除非你一点也听不懂了,家里经济条件也允许,那就只能出去补课了。
进入高二高三之后,课程接近尾声,你就慢慢知道自己哪个科目给力、哪个科目拉跨了。补课这个东西不要听别人说,比如大家都说物理简单,结果你物理只能考五六十分,那你不去补课,等死吗?再如大家都说数学难,结果你数学轻轻松松140+,那你还补什么课,你都可以给别人补课了。补课这个东西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不适合或者没必要的,坚决砍掉,宁少补不多补。
记住补课不是义务也不是必须的,要补必须补出效果来。包括“不喜欢老师”,也要坚决砍掉。你是来补课的,不是来完成指标的,没有用就不去,也可以请假一天。如果不喜欢,不要去补课;如果没必要,不要去补课。你的时间很宝贵,休息也需要时间,不要不计算休息的时间。
四、如果我要补课,有什么建议吗?
控制补课数量。现在很多高中都是单休,周日补课一定控制在3节以内。你上3节的代价是你几乎没有时间完成学校作业了;你要是上四节,你早晚得废。你说我6科全不行,都得补。我说呢,你要是六科全不行,你还补什么补,歇歇得了,还能快乐三年呢。
明确补课科目。我个人看法:英语不要补,没有用。你补英语不如刷题。高考3500词,语法几乎不出题,要补就补个作文突击班,其他没用必要补。别的科一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有需要再去补,不要全面铺开一顿乱补。
可以考虑线上免费资源。就比如B站上就有很多免费课程。看看其实也不错。我不多发飙意见,因为我从来没看过。
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要补课。成绩焦虑人人都有,你看清楚是你太焦虑了还是你差意思,一次考试不能决定什么,稳住,别乱动。
考虑一下预算。大部分家长都不会让孩子知道补课花了多少钱,你尽量想办法知道。计算好这笔投资,你自己掂量值不值得。
不要盲从别人的意见,包括家长。家长也是第一次带孩子,他们对你学习情况的了解不如你,很容易因为一些小小的风声拉着你去补课,不要这样。你是高中生,半个成年人(我哭死,我一个毕业生,写到这里时还没成年呢),得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