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同身受,闭口不谈孩子的情绪管理

每天将分享推荐权威精神心理相关的治愈经验、科普资讯
“管理”情绪前,
先去接受、体验和理解
情绪对孩子重要吗?
想必现在几乎没有家长会否认。大量研究证明, 情绪健康和情绪管理能力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中,占据的地位甚至超过智商。
然而家长们对于孩子情绪管理认知又是这样的:
不要动不动就哭、不要随便发脾气、即使生气也应该听父母的建议和道理……
事实上,这些期待往往是脱离了孩子年龄和大脑发育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孩子的情绪?
1.接受和体验
前一段时间,一部特别的台湾电影《阳光普照》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电影中的阿豪是家庭中的长子,他阳光俊朗,成绩优秀,是全家人的骄傲。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自杀了。
自杀前,他曾在逛动物园时这样吐露心声:“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來……可是我没有,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
一个不被允许体验完整情绪的孩子,一个只被允许笑不被允许哭、只被允许表达积极情绪而压抑负面情绪的孩子,不会因此就真的快乐,甚至会在压抑情绪的积压下,酿成悲剧。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说“别哭了”“不生气了”,仿佛这些情绪是洪水猛兽,一出现就避之不及,就要把他们扼杀在摇篮中。但实际上,生气、悲伤、嫉妒等等这样的负面情绪,和开心、幸福这些正面情绪一样,是合理而正常的。有意思的是,人类的负面情绪要多于正面情绪,因为负面情绪让我们远离危险,对生存更重要。
有一个妈妈描述了儿子情绪爆发的场景:
前几天孩子想吃蛋糕,于是他们买了一块,但孩子一定要马上吃。妈妈说服了他,孩子同意到家再吃。吃蛋糕的时候,孩子把蛋糕戳倒了,绵软的蛋糕瞬间掉了一个角。他立刻变脸,开始哭闹,扔叉子,还要扔蛋糕……
换做是你,对孩子的这种无理取闹,你会怎么处理?
“对于我这么大大咧咧的中年妇女而言,蛋糕掉了一角根本不是事儿,所以如果依着我,自然就想淡化这件事,会跟他说差不多就得了,有啥好闹的,那样我就无法体会他的真实的心情了。
当我把这些自我的执念都抛掉,钻进他的身体,感受到孩子的内心:自己用了很多的努力,对自己说了一千次‘家很近的’,终于等到可以坐下来吃了,可那块完美蛋糕竟然碎了。蛋糕怎么能碎了呢?这个残缺的蛋糕简直让我要崩溃了,哇~~”
” 你看,站在孩子的角度,经历了这样的一番心理斗争,你是不是也更能理解孩子了?
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有了上面的基础,我们才能开始谈“情绪管理”。但在此之前,请思考一个问题:
管理孩子情绪的,是谁?是父母,还是孩子自己? 当然应该是孩子自己。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忘了这个简单的道理,肆意去干涉和控制孩子。没错,孩子大脑尚未发育完全,情绪的管理是一条很长的路,需要家长的帮助,但家长不能强制孩子。
这里,大家应该了解一个词: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一个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比较贴近我们对“情绪管理”的期望。《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中,列出了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情感发展任务:
1~2岁,帮助孩子感受和识别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体验情绪,所以在情绪发生时,我们可以温和地描述他的情绪体验,带他感受和识别自己的情绪。
《各种各样的情绪》
3~6岁,引导孩子尝试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情绪智力塑造期。孩子已经知道情绪的体验人人都有,而且是可以表达和交流的。我们可以引导他去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探索情绪出现的原因,以及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7~12岁,帮助孩子反思自己的情绪这个时期是孩子情绪智力的巩固期。孩子进一步明白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动机,能够管理自己情绪表达的方式,评估情绪表达带来的后果,也提高了换位思考能力。我们可以帮他从代入开始尝试:“如果你是……,会怎么样?”
《情绪》
接下来,有几个小工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供大家参考:
1.使用情绪量表
RULER是耶鲁大学情绪智力中心开发的一种社交和情感学习方法。研究证明,使用RULER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更高,并具有更好的学习习惯,且有助于减少霸凌和攻击行为。
RULER是这几个词的首字母缩写。它们分别是:
Recognizing——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Understanding——理解情绪的前因后果;
Labeling—— 用准确细致的词汇来标记、命名情绪;
Expressing——在适合的场景中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Regulating——使用策略来调整情绪。
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孩子情绪强烈时,不管你说的话多有道理,孩子能听得进去吗?
而如果他们的情绪已经慢慢地平静下来,哪怕你只说一句,效果也会更加积极。
冷静角就是这样一个让孩子处理自己情绪的地方,它不是惩罚,而是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手段。你可以和孩子商定一个特定的地点作为冷静角,还可以布置一些道具,比如玩偶、镜子、沙漏等,帮助他平静下来。
3.定期进行家庭会议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总是避免不了情绪失控的情况。我们可以和孩子定期进行家庭会议,共同反思不足,表达对彼此的感谢,共同讨论更好的方案。
这不仅是锻炼情绪管理能力的好机会,也是锻炼孩子的沟通力、思考力的极好方式。
情绪管理,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终身的修行。让我们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