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社】二战太平洋装甲决战(上)1945年前美日两军坦克间的战斗
本文品读和改编翻译自
指文《决斗》系列中型坦克篇
《M4A3谢尔曼 VS 97改奇哈》

长期以来,从西方军史学家到蒋粉都以为1941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中的坦克战无论是装备还是技战术水平都很低,因为自然条件并不适合将坦克集群投入战斗,然鹅从新几内亚的丛林到中太平洋的岩石珊瑚再到菲律宾群岛的平原地形大不相同,在1944到1945年美国对日地面战中也上演过两军坦克之间的决战。

整个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陆军在中国内地的战争中投入了大量坦克,面对中国的糟糕的道路和常凯申军形同虚设的反坦克能力和装甲部队,没有坦克之间决战,装甲车辆的用途无非是掩护日军步骑兵碾压冥郭拉夫抓丁和消灭少量山炮和迫击炮,自然也就不需要好过战前89式的中型坦克(只要被37和45毫米反坦克炮击中一发就车毁人亡了)。

这样一来日本坦克的武器和装甲都很弱,连苏军的T26都单挑不了。

直到1938年在张鼓峰,1939年在诺门坎面对被苏军轻型坦克旅的BT快速坦克,在中国内地横行的95式轻型坦克和89式中型坦克被吊打,清楚地暴露了日本坦克本身性能和车组技战术不足。

面对装备水平高于自己的远东苏军随时可能南下的威胁,日本军部不得不加强陆军的装甲部队,诺门坎惨败后重组的那些关东军战车联队,将要成为日后应对苏联和欧美的装甲力量。

1941年末,日军发动了对美国和欧洲国家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殖民地的进攻,两年前在诺门坎被苏军吊打后重组的关东军主力战车联队,成为了日军先头部队,在西方军事学家认为中型坦克无法通过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和印尼热带丛林中迂回攻破了西方殖民地民兵部队后方。

在日本的战略规划中,1942年组建的战车旅团和师团,以远东苏军为假想敌,为北上对苏作战而建立,但随着苏德战争深入,远东苏军转入全面收缩防御状态,研发和制造坦克所需的工业资源被列入非优先选择。到1944年,日本坦克已经严重落后于欧美。

在1941-43年日军面对的英美军队一开始是殖民地民兵和国民警卫队,直到1942年夏美军现役常备师才开始成建制投入战斗,但由于制海权还不稳固运输困难,加上要优先保证在北非对德登陆作战,实际得到的只有少量的M3斯图亚特甚至性能更糟的轻型装甲车辆。

即便如此,对英美和苏联作战而重组和新建的日本陆军关东军核心主力坦克联队中,最好的97改中型坦克的性能也只是略好于斯图亚特。

德军的T-34和KV危机相比,小小的斯图亚特就足以在战争初期,让97改到位前的日本关东军装备和技战术水平最高的第4坦克联队那些95和97无可奈何。

1943年底,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开始装备M4谢尔曼和M3格兰特中型坦克,第一次是11月在进攻塔拉瓦岛的战斗中,随后在其他美军对日地面战中都投入了M4中型坦克。

这些坦克虽然在西南太平洋的热带森林中行动困难,但非常适合在中太平洋岛屿的珊瑚和火山地形中作战,海军陆战队开始以与美国陆军在欧洲大致相同的规模部署坦克,每个陆战师都有一个装备40多辆M4A2的中型坦克营。

在1944年夏天的马里亚纳战役中,海军陆战队于1944年6月在塞班岛部署了两个完整的中型坦克营(分别隶属陆战2师和4师)。

步坦协同进攻在战争的最后一年成为海军陆战队标志性的战术,不久之后的塞班岛也是M4谢尔曼和97改之间的第一次交锋。

日军坦克对美军滩头阵地发动了夜间反击,但进攻被陆战师和陆军的中型坦克营的M4A2零伤亡全程碾压(只有几辆被打坏履带无法行动),其中关东军第9坦克联队更是全军覆没,甚至有车组被美军坦克追击到放弃完好的97改中型坦克逃入丛林中逃命(日杂所谓的不怕死和爱惜装备人在车在呢)。

1944年9月15日,在帕劳群岛战役中日本关东军第14机械化海洋师团战车队的15辆95式轻型坦克,在白天袭击了攻入机场的美军,被陆战一师中型坦克营的M4A2全部报销(使命召唤5机场关历史原型)。

该书前言部分品读至此
原来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地面战
不仅有步坦协同还有坦克间的决战
这对极民和蒋粉大概已算开卷雷击
下一章详细介绍1944年后太平洋战场上
美日双方坦克部队的装备性能和编制战术
那些智力和认知让西奴和苏粉同时鄙视的人
阿黄我随时欢迎过来YY洗地秀智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