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套人谈个恋爱又怎么了?【老蒋V圈观察2.0下】

这期比上期还好,让我想做篇笔记。
三种欲望模式:
前现代欲望模式:主体(我)面对对象(真实的人)的欲望。
现代欲望模式:主体面对幻想的欲望,这个幻想可能是一个寄托、一个符号、一个概念。
后现代欲望模式:幻想面对幻想的欲望。欲望的主题是一种他物,他物成为了“我”的代理人。
举例:
前现代的欲望就是正儿八经谈恋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欲望。
现代的欲望模式就是单恋、暗恋。爱的不是一个真正的具体的人,爱的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于TA脑海中的幻影。
后现代的欲望就是磕CP。主体不是自己,客体也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么说来后现代的欲望模式早就普及开来了)
皮套人是一种挺虚假的东西,老蒋引入戈夫曼的一本书《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提出了拟剧论。他总体上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在其中扮演和塑造着自己认为和自己希望成为的一个角色。
个体的表达分两种:给予(Gives)和流露(Gives Off)
给予是文字化、语言化的表达,流露是非词语化的肢体语言或者说无意中的表达。
虚拟主播在“给予”的表达上和现实中的人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流露”的表达上差异很大。流露(Gives Off)有两组对冲的要素:
A要素:拟态形象越接近即时性的物理形象,单位时间内传递给手中的Gives Off的信息就越多。TA就在一定程度上更真实。
B要素:拟态形象越接近即时性的物理形象,同时就越接近中之人的自我认知。
就是说拟态形象越接近即时性的物理形象,单位时间内给予对方的流露信息就越多(A要素),越接近自我认知(B要素)
那么中之人在屏幕上看到一个东西跟TA一样动作的时候,就会触发我们从小被培养的一种社会化本能,也就是一种日常沉浸式的无处不在的RP(Role Play-角色扮演),从而中之人就会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自己Gives Off(流露)的表达,来接近自己所扮演的一个角色。
互联网上会有“越真就越假”的一种现象。在聊天是时代,我们不知道屏幕后面的人是谁,那么在A要素上会非常虚假,但是在B要素上,因为聊天室里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所以它不存在任何物理上的自我映射。因此我们关于隐藏自身想法,关于那些欺骗和伪装的社会化本能被触发的程度就比较低。
简单说,在聊天室里大家就不需要去演。

线下互动,虽然说在B要素上我们会时时刻刻RP成一个理想自我的形象,去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在这个层面上很虚假,但是在A要素上我们不可能完美地控制自己。线下人与人的沟通是有真实性的。
皮套人的一切都很假。因为在A要素上,相关的技术还没有厉害到可以捕捉非常细致的表情动作,但是在B要素上,技术已经能够提供一个即时性的映射的拟态形象。虚拟主播会控制自己的言行,并且有意无意地进行虚假的表演。那么A要素和B要素一配合,皮套人的一切就很虚假。
进入到后现代模式的看V人,TA自己跟的V被开盒(真人曝光)了之后,现代和后现代的欲望模式会同时被打破。

不仅仅我自己的欲望对象——虚拟主播,无法再维持抽象和虚拟,并且当看到塔照之后,关于自身的生物性会不可抑制地浮现,这样对自己的一种非人和非性别的想象(自我代理人)失效,因此后现代的欲望模式也就会被打破。
那么,后现代的欲望模式被打破为什么不好?
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前现代的欲望模式太高了。
在前现代的欲望模式下,欲望的对象不受自己控制,TA无法轻易获得。

现代人的自我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谜团,我们会产生一系列阻碍快感到来的想法。
比如在谈恋爱的时候,我们会有“这到底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能不能得到我想要的?”“我配不配?”
现代欲望模式,例如在手机上看秀场直播会好一些,但是仍然会有隐隐作响的沮丧。比如一个男友粉看着一个三次元女主播,会想“我终究还是没有办法接近她”。后现代彻底把这些负面体验全部清除了,同时如果观众自身足够抽象,还能很大限度地扩展这种想象空间。正面体验又提升了。这一正一负,正是V的魅力所在。
“开盒”会从根本上破坏这种心理结构。
嘉然本人完全没有让好奇的老蒋失望,但就算她和皮相似度很高,老蒋还是有点看不下去她的直播,因为她三次元的脸会不受控制地出现,覆盖在屏幕的皮上,所以如果真的很喜欢一个虚拟主播、一个V的话,其实是不太想Ta被盒的。
“热水器”:软色情。
网红脸厉害就厉害在这是几乎所有异性都不会拒绝的面孔。
三次元的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属于现代的欲望模式。在互联网空间,你每一次看到好身材的网红脸都会很愉悦。这种愉悦有可能会衰退,但不会完全消失。
于是在三次元的主播圈子里,卷是卷的,但是主要在互动上面卷,内容上没什么好卷。当然斗鱼虎牙审核也很严,那边的主播跟平台斗智斗勇到了卡Bug的地步。比如说这段时间露沟跳舞会被警告,那这个警告呢,是说四十八小时内不能再犯,再犯就封号,但是过了48小时,警告就会清零。然后再露一次,再露就不会被封号。
秀场主播大家播的东西都差不多,但是也并不妨碍每一个长得好看的主播都有人打赏,但虚拟主播就不太一样了,虚拟主播不存在三次元那样的想象和欲望,所以说虚拟主播的卷是极致的卷、拼了命地卷差异。
这种差异化可能是这个歌力或者游戏力,但是不太多,更多的是发癫行为、奇怪人设、锐评、热水器。从差异化上面来说,V更像快手主播而不是秀场主播。
老蒋特别提了一下塔菲,塔菲把热水器做到了非常专业的地步。任何一个人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到专业的时候,都是值得敬重的。
把差异化做到极致的国一V,有三个,她们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方向,她们分别是七海Nana7mi、永雏塔菲、冬雪莲Official。
里的一层,在生活中能不能谈恋爱?老蒋觉得完全能谈,三次元偶像不能谈恋爱的规矩本来就是一个反人性的垃圾规矩。他们是被鼓励、被商业世界推的变成了一个贩卖性魅力的Idol,然后这群Idol在自己最好的年华里面被禁止和异性发生亲密接触。
因为自己的私欲不让自己喜欢的偶像去体验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类美好,然后让Ta们强行地去进行心理上的阉割。老蒋觉得这种畸形的、扭曲的、号称职业规范实为糟粕的玩意就别拿来说事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老蒋是不是忘了,偶像不仅贩卖魅力、也贩卖幻想。心中的偶像跟别人出去玩了,那么沮丧感和背叛感就上来了,欲望模式的心理结构也被打破了。)
表的一层,老将支持虚拟主播不向粉丝公开自己的感情生活。因为这是私人生活和粉丝没有什么关系不需要去报备(没错,但是如果所谓的公布感情生活也是一种炒作手段呢?)
这件事在实际上确实会很大程度上破坏那种虚拟感和想象空间,没必要做那种给双方添堵的事情。
虚拟主播私下谈恋爱,没有外泄信息,怎么谈都行。虚拟主播公开谈恋爱,也没问题。
这么个新兴的破圈子哪来那么多规矩呢?为什么非要用老一套束缚住观众和V呢?
怎么就不能有不单身的V、结了婚的V、当爹当妈的V,甚至和自己的榜一榜二谈也没有问题。人家榜一有钱,那为什么有钱就不一定是真的爱情呢?或者说TA没有那么的单纯,就是想和一个能让自己生活水平提高一些的人去谈恋爱,那又有什么问题呢?这是人家自己的事。V如果自己公开这个事的话,那么Ta去承担收益上可能会有的损失就好。那如果虚拟主播自己没有说,然后Ta自己也尽量保护了隐私,但是被逆天的人挖出来感情信息引发了风波,那就是开盒挖坟的人全责。因为少部分阴湿人的阴暗想法,造成了V和受众两方面共同的损失,建议报警制裁。
1、V圈会是昙花一现的内容消费形式吗?
不是,只要一种内容形式能够做到形成独特的内容需求,并且给予满足,那么基本上在短中期之内,比如说在十年这个尺度上,就是立于不败之地了。看V人看V时候的心态跟三次元主播的受众看秀场的心态不同,V全形成了独特的受众环境,加在一起的除了V应该不是一种短期内年轻人大量跟风然后迅速消亡的内容形式,因为不是特别容易找到替代品。
2、V在规模上的天花板有多高?
国内市场总受众两千万人到头,不大不小。虚拟主播几十万粉就能进头部。你如果能够成为V圈的受众,可能需要从小就深度地接触各种数字生态,比如说社交媒体,这样从小就习惯去建立自己的数字身份,具备将一个自我形象初步虚拟化的能力,这是所谓的互联网原住民才能Get的一种东西,在代际上非常难以突破。
3、V在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1、男V和女观众会显著增多。
2、偶像型V引领江湖的版本已经过去了,之后在头部生态上,3D偶像和2D主播V平分秋色,但是在腰部生态上。
3、AI虚拟主播暂且不能替代中之人。鹿鸣这个思路真正有用武之地的地方。她也许可以去做公司和机构的那种虚拟代言人。
4、VR更有利于三次元秀场直播而不是V。观众的视角可以直接进入到女主播的房间里,前后左右去看真人,想多远多远想多近多近。这属于是直接用技术化的方式进入到前现代的欲望了。
对于这种新生事物,大家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判断。

谢谢老蒋的分享~已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