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write》——其可能性

本专栏的定位为对《Rewrite》的回顾性整理与分析,因精力所限,并不侧重于考证与细节分析,而注重于整体感受与主体剖析。

就《Rewrite》直接产生的感受体验而言,其无疑是一部优秀的燃系王道剧目,其独特的燃系中孤独气质使本作在这种体验上更上一层楼。在这种角度上看,瑚太郎无疑是塑造地极其成功的角色,在所有线路中以Rewrite这一能力贯穿的信念与感情表现都极其出色。Rewrite是这样一种力量,它以生命力为代价而强化自身,它使角色从无能的旁观者到强力的介入者成为可能,而关于其代价的拷问在提供一个简单直接的燃感源的同时,也升华着角色本身的情感,其最令人印象深刻地便是结尾处瑚太郎的追逐篝时的一次又一次Rewrite,在与咲夜的问答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Galgame中很少有男角色魅力出色,而男角色魅力出色的剧往往具有较高的评价(我认为这是Galgame故事中矛盾与张力处理中关键的一环,虽然这算不上什么必选项)(其实同样的也适用于宏大的世界观就是了)

《Rewrite》是一个主题极其鲜明的故事,Terra线结尾的瑚太郎与顶级填词的《CANOE》直接地点出了主题——对生存与未来的单纯的追求(“一切都是为了延续希望”)。而本作中诸线则为其提供了其可能性的条件:不惜生命而追逐美好的意志,星点般的人们的开放与对某些价值的共同认同,在孤独之中对爱的渴求……
《Rewrite》无疑是一个讲述孤独的故事,那种星球的孤独感让人可以联想起《月姬》《月之珊瑚》中的那种细腻的日式作品中人际关系的孤独,又可以让人想起那星河中暗淡蓝点的孤独。


《Rewrite》是一个极富神秘感的故事,其无处不在的绿色的树须很好地将其传达了出来,未知、恐惧、好奇、恶心、腐湿、过度、不合时宜,但这也是生命感,关于生存本身,关于人类本身。我们可以想象万年前,在非洲的草原与密林中,在意大利的湖畔森林中,人们曾一步步构建起文明(文字与火种)。

再来写点Terra线,其高潮表现极佳,主题阐释更广远,不过其实印象尤深的却是亚斯茗,盖亚与守护者之外的第三条道路,传承瑚太郎的遗志。(其实广播给人们欧若拉的技术这点很有斯威齐在《马克思主义四讲》结尾的展望之味就是了)《Rewrite》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老一辈的人会在关键时刻提供助力,年轻一辈的人会冲破枷锁,探索自己的道路。
令人感慨的还有Terra线中的篝火的选项,这无疑是一个充分发挥游戏性的设计,将Moon线中的埋下的“希望有一天还能与你相见 天王寺瑚太郎”升华为因果的必然的同时,又带给玩家关于命运与选择的思考。(不过其实也能说是一个强行引向必然结局的工具吧(增加矛盾感的作用不可忽视))
总的来说Moon与Terra算是一问一散(海猫),构成了《Rewrite》核心主题的完整阐释。

再写一些杂感吧,回想起3年多前初见《Rewrite》,便是那张躺着的小鸟,神秘感与孤独感(或者更准确地说距离感)扑面而至(虽说场景本身很Key就是了),再到高二逃课时一口气看完小鸟线,这样的一部恰好在人文社科知识急速增长又对现实迷茫时看到的作品,回想起那时的记录https://zhuanlan.zhihu.com/p/390501898,大抵也足以作为我对Galgame这一品类的印象了吧。
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边界,毕竟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加狭隘,但我们的可能性毕竟也足够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