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戏剧演出剧本台词丨第8期:说文解字

东汉建光元年 公元一二一年
汝南召陵 许慎书房
男一:先生,我出门去望了,并没有人来。
许慎(老年时期):冲儿去京城,向陛下进献《说文解字》,走了这么多天了,也该回来了。
男一:先生莫急,汝南到洛阳数百里地呢,路上耽搁几日,也是有的。
许慎(老年时期):我这眼睛越发地不中用了。
男一:先生我来。
许慎(老年时期):真的是老了。

撒贝宁:东汉文字学家,经学大家,许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回到了汝南老家居住,他对自己花费数十年心血写就的《说文解字》进行了最后的校订,并遣儿子许冲进献给朝廷,此时,这位一生细究文字的天才,却被严重的眼疾所困扰,几乎看不清文字了。晚辈撒贝宁,拜见许慎先生。
许慎(老年时期):你是何人?
撒贝宁:晚辈是来自一千九百多年后的读书人,特来拜访。
许慎(老年时期):你说你来自一千九百多年后?
撒贝宁:正是。
许慎(老年时期):有意思。
撒贝宁:晚辈知道,“五经无双”的许叔重先生自然不会轻信别人的话,这样,晚辈为您带来一份来自后世的礼物,先生请看,您将这个置于阅读的文字之上,试试,如何?
许慎(老年时期):我看清了,我看见了,看见了,撒君,此为何物?
撒贝宁:在后世,我们管这个叫“放大镜”,它能帮助您看清书简上的文字。
许慎(老年时期):放大镜,有意思,有意思,撒君,你来这里所为何事啊?
撒贝宁:晚辈在后世,读过先生的《说文解字》,特来请教,先生为何会做这样一部文字的专书?

许慎(老年时期):你说你读过《说文解字》,那这么说,这本书传下去了?
撒贝宁:何止是流传后世,在后世,还被奉为典籍。
许慎(老年时期):好,太好了,后世人懂得文字的重要,我这一生的努力,没白费。
撒贝宁:先生的《说文解字》,搜集正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作为字头,收列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全书解说共用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按照“始一终亥”的顺序,以五百四十部首“分别部居”,“据形系联”,使文字的形音义清晰明确,您构建了一个庞大,严谨而精妙的汉字说解体系。
许慎(老年时期):撒君读书是个严谨的人。
撒贝宁:哪里,我们后世之人,也是从先生的《说文解字》里学到了先生的严谨,翻开此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先生对于文字的敬畏与慎重。
许慎(老年时期):父亲为我取名为慎,字叔重,就是要我做人做学问,都要严谨,慎重。
——待更——
如需整理《典籍里的中国》更多集台词,可找公众号【小小台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