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2信息技术(1)
第一章·欢迎进入信息时代
人类历史上的6次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指人类大脑器官的思维能力及其表达能力——语言的构成,约发生在距今3500~5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
第三次信息革命:纸张和印刷术
第三次信息革命是造纸,印刷术的应用。
第四次信息革命:无线电的发明
第四次信息革命: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
第五次信息革命:现代通信
第五次信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
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
第六次信息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导,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更高基层上的信息革命。
掌握信息时代的特征
1、经济领域方面,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占据绝对优势: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2、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信网络以及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性、个性化加强;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社会观念方面:与各项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相适应,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娱乐方式也形成了新的格局,相应的习惯,观念,道德标准也在新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尊重知识的价值观成为社会风尚,人在社会中具有更积极的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掌握信息的概念
信息在客观上是反应某一客观事物的现实情况。信息在主观上是可接受可利用的,并指导我们的行动。信息的广义定义: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科学地给信息下个定义,信息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知识内容。它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应。
掌握信息的形态
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主要成分。
信息技术是指在数据和信息的创建、存储和处理以及知识的创造中使用的大量物品和技能。信息技术就包含了三个主要成分:计算机、通信网阔和信息技术的知识。
掌握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是指能够在得到指令后接受、处理、储存和显示数据的电子系统\计算机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等各种类型。
了解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
通信是在计算机网络出现以前早已有的技术。早期的海战中人们使用旗语简单的传递信息,后来出现了电话、电报等完善的通信系统,直到今天的计算机网络,它可以实现多媒体的通信,现代通信网络基本形成。通信时代技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通信时为了交换信息,而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设计信息的表现形式,是通信双方交换的具体内容。数据可以有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之分。计算机中使用了数字数据,数字计算机的电路只有高、低两种电平状态。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1”和“0”,它们用某种编码方式可以编为计算机系统所使用的二进制代码,用这些代码表示的数据就是数字数据。数据是通过信号进行传输的。传输信号也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分。传输信号是在信道上传输的。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数据的信道成为模拟信道,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的信道被称为数字信道。数字信道有更高的传输质量。模拟主机数字化的一种常用方式称为PCM,PCM有两种体制,一种T1线路在北美和日本使用,另一种E1线路在除北美和日本以外的地区广泛采用,我国也使用E1线路。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通信技术。数据通信中,数据用一定编码方法编为计算机系统所使用的二进制代码,如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通信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掌握信息时代的用户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
信息是到用户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包括:1、信息技术文化素养;2、信息技术媒体素养;3、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4、网络应用能力。
掌握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理。
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遵循如下原理:1、信息技术发展的根本目的:辅人;2、信息发展的途径:拟人;3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人机共生。
掌握信息技术的功能。
信息技术的本体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信息技术的采集、传递、储存和处理等方面。1、信息技术具有扩展人类采集信息的功能;2、信息技术具有扩展人类传递信息的功能;3、信息技术具有扩展人类储存信息的功能;4、信息技术具有扩展人类处理信息的功能。
掌握信息技术的好处。
1、信息技术增加了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
4、信息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5、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管理进入了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