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秀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案例分享
患者姓胡,男,80岁。 现病史:患者2年前出现胃脘部疼痛,曾间断服用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等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停药后症状反复,效果欠佳,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门诊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后家人陪同其多次去外地就诊,均未见显著改善,四处寻医,慕名来此就诊。 现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表情淡漠,时有胃脘部疼痛,自觉反酸,嗳气不舒,无烧心,情绪波动时加重,自觉咽喉异物感,时有呃逆、呕吐清水,自汗,脘腹胀满,大便成型,纳可,寐可。舌质暗红,苔薄黄根部厚腻,脉滑。 既往史:冠心病病史20年,否认其他相关疾病病史。辅助检查: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 【辨证分析】患者以剑突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伴有腹胀满、反酸、呕吐等症状,故中医可诊断为胃痛。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志息息相关,肝气犯胃,胃气失和,脾胃素虚,脾主运化,脾胃受伤,运化无权,水湿内停,则可凝聚成痰湿,结合舌脉,临床辨证为肝胃不和兼痰湿证,故中医诊断为胃痛病(肝胃不和兼痰湿证)。 治法:疏肝健脾,降逆和胃,兼化湿祛瘀。 方药:柴胡、黄芪、炒白术、厚朴、茯苓、乌药、代赭石、旋覆花、砂仁、佛手、延胡索 水煎服,日1剂,水煎300毫升,早晚分服。 (中医辩证一人一方,需要根据症状调整) 二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表情淡漠,两目欠神,胃脘部胀满、疼痛好转,时有反酸、呃逆,食后咽部有噎物感,嗳气,大便日一次,纳可,寐可。舌质暗红,少许黄白腻苔,脉弦滑。上方去茯苓,加紫苏子、制半夏、木蝴蝶,疏肝理气降逆。 三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后咽部噎物感缓解,时有呃逆,嗳气,大便可,近日饮食稍差,寐可。舌质暗红,少许黄白腻苔,脉弦滑。上方去制半夏,加鸡内金,消食和胃。 四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患者主诉症状均有缓解,时有嗳气,舌质暗红,少许黄白腻苔,脉弦滑。上方去砂仁,加川芎,活血行气,治其日久生瘀。 五诊:患者自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由于年龄偏大,不宜胃镜检查,临床症状缓解。于上方加三七,补益血气兼收化瘀之功。 如有相关问题可以根据下方图片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