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面试热点来了 | 手机外放?“罚单”来了!

2023-03-13 11:21 作者:面试有面儿  | 我要投稿

热点新闻


(图源于网络)

3月5日,#南京地铁回应乘客因手机外放收罚单#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网友“小黑晗是我”称自己去江苏省南京市旅游,上了地铁后,没来得及戴耳机,手机声音外放于是收到一张告知单并在单子上签了字。南京地铁回应媒体称情况属实,车厢内有稽查人员进行巡逻会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巡查,发现有随地吐痰、躺卧车厢内饮食、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等相关禁止行为会开具相应的告知单,如果情节严重也会进行罚款,所有的处理过程都有相应的记录。该网友表示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自己在刷朋友圈外放声音,其实并不很大,凑巧有一个巡逻的工作人员经过,虽然开具了告知单但最后并没有罚款。对此不少网友建议全国推广,不仅仅是在地铁上高铁动车等公共场合都适用。


预测


(图源于网络)

近日,有网友称自己去江苏省南京市旅游,在地铁上因为手机声音外放于是收到一张告知单。南京地铁回应媒体称情况属实,车厢内有稽查人员进行巡逻会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巡查,对相关禁止行为会开具相应的告知单,如果情节严重也会进行罚款。不少网友建议在全国地铁、高铁动车等公共场合进行推广,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各位考官好,考生开始答题。最近随着相关新闻的报道,对手机外放行为开“罚单”的情况再一次引发了网友的讨论。不少网友纷纷赞成把相关举措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推广到更多的公共场合,可见大众苦手机外放的行为久矣。对于这件事情,我想用下面三组关系谈一谈我的看法。

第一组,静与闹。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搭乘公共交通的经历,当我们一身疲惫,渴望在路途中稍作休息时,如果有人大声外放手机内容,自己的耳朵、心情饱受折磨不说,车厢的寂静也在瞬间被打破。没有人不渴望一个安静、文明的公共环境,但是手机外放的喧闹本身就是对规则的破坏,对文明的挑战。外放的噪声不仅影响其他人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形成破窗效应,当一个人外放没有被约束时,就会有更多人跟风效仿。如果喧闹和无序取代了安静和规则,文明便会岌岌可危。所以公共交通上手机外放的行为应当被约束,也必须被约束。

第二组,管与罚。针对南京地铁做出的处罚行为,有网友点赞的同时,也有一种相反的声音在质疑这样的惩罚措施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不近人情。在我看来,这样的质疑其实没有任何根据。首先,南京地铁对相关禁止行为开具了相应的告知单,并未直接进行罚款。更像是起到一种提醒、警告的作用。只有情节严重时,地铁才会依法依规进行罚款。况且我国交通部早已明确规定,禁止地铁外放,所以南京地铁的行为合情也合理。管的背后是服务管理人性化的体现,用提醒劝导彰显执法的柔性。而罚的背后则兼顾了执法的刚性,维护了法律的威严和权威。先管后罚,让软倡导和硬拳头相辅相成,让执法实现了刚柔并济。

第三组,知与行。药王孙思邈曾说过“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是治病还是解决问题,既要在出现问题后及时解决,也要在问题发生前提早预防。如果说管与罚是“治已病”,做好知与行就是在“治未病”。知就是让社会大众树立文明意识。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乘客对相关要求做到应知尽知,对不文明行为做到心中有数,从心中树立起对文明和规则的敬畏。行就是让大家自觉践行文明行为。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良好有序的公共环境。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知行合一,我们的社会文明将向前迈进一大步。

各位考官,考生作答结束。

面试热点来了 | 手机外放?“罚单”来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