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高2023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主张,了解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白规律的客观性和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主张,了解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1.导入
庖丁解牛,庖丁要做的事情,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一整头牛解开,使其骨肉分离,完成一次行为艺术表演。
再把最肥嫩的部分切下来,在炭火下炙烤,送入口中,完成灵魂的升华。(美丽的雪花牛肉图片的展示,刺激学生)
这则故事出自《庄子·养生主》。
庄子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大师,喜欢用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譬喻,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让人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庄子的这则小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独特的感官体验。刀在牛的骨缝中游走,读的时候,竟也感觉这刀在自己的骨头缝里钻,好像自己的这身骨架也被分解了一般,这种阅读体验非常奇特。
更重要的是,庄子要借这则小故事,向世人传递“养生之道”。
2.有人可能就会问了,这杀牛、解牛怎么会和“养生”扯上关系?
3.提到“养生”,我们脑袋里面会出现哪些关键词?
睡功、洗髓功、辟谷、打坐、丹药、太极拳……
4.庖丁这样一个普通人,他的“养生之道”“修行之道”是什么?
(1)我本山中客,修行在红尘。
在当下修行,在红尘中修行,在事中修行。
而不是单纯得躲避尘世,隐于岩穴,坐禅修道。
(2)依乎天理,技进乎道。
杀牛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杀牛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也是一条得道的通途。
佛教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道家有三千六百法门。
正如千万条河流都可以通向大海一样。
不同的道路适合不同的人去修行,就好像飞鸟适合在天空飞行,鱼儿适合在大海里游。不同类型的修道者,要寻找到自己的修行道路。
(3)电影《国产凌凌漆》中周星驰的形象,风度翩翩的猪肉佬形象,单刀赴会,手提一把杀猪刀与金枪客司令对决,一招劈山救母,直接带走金枪客。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1)“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师专门劳动的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当然现在有更好的杀牛机器了,在当时这是一门技术,一门手艺。
(2)庄子一定学过杀牛的,至少曾在那里观察了很久。
(3)我是在乡下长大,听到杀猪杀牛,赶快跑去看,很热闹,比戏还好看。
(4)“手之所触”,杀牛人把绳子转到鼻子旁边,手在牛背上一拍。一般人拍一拍,是表示很爱护,碰到杀牛人往身上拍拍,那真是倒霉透顶了。
(5)“肩之所倚”,绳子一拉,牛鼻子给他拉歪了,然后肩膀往牛身上一靠,有工夫哦!就像柔道摔跤,这条牛被他靠倒,跪了下来。
(6)“足之所履”,然后右脚一抬,压到牛身上。
(7)“膝之所踦”,膝盖头顶到一个穴道。我们研究晓得,牛身上那个穴道同人体一样,牛的穴道被他一顶,全身发麻。
(8)“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
“向”,同“响”。
“奏”,进。
“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中音”,合乎音律。
这几句话描写庖丁解牛技术的高明,皮套里头刀一拿出来,牛哼都不哼一声,一条生命就回老家了。
(9)“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看起来他不是在杀牛,简直在跳舞一样,手这么一拉,这么一拍,肩膀一靠,膝盖头一顶,腰里头抽一把刀,咔咔几下,骨肉就完全分离开来……
杀生已经到达了艺术境界了。就像西班牙斗牛一样,把杀牛的过程当成一种艺术表演。把牛杀死以后,还要把牛耳、牛尾割下来,作为一种崇高的荣誉。
实际上,庖丁高超的解牛技术,也使被杀的牛痛苦减少了,我想那个牛灵魂出窍的时候,一定会回头告诉他,你的技术真高明,我不大痛苦啊!
6.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1)庖丁听了文惠君的感慨后,不但不领情,而且还委婉得纠正说:“文惠君啊,我所追求的是解牛之道,而不仅仅是解牛之术。”
(2)在庖丁看来,杀牛是一种修道的方式,是一条得道的通途。
有人通过念经修道,有人通过打坐禅定修道,有人通过服食丹药修道,而我是把眼前自己赖以为生的事情,作为一种修道的方式。
(3)六祖慧能大师最初拜五祖弘忍为师时,还完全没有顿悟禅机,然而却有一颗求证大道的直心,弘忍大师叫他天天去砍柴、挑水、做饭。一段时间后,年轻的慧能就忍不住问五祖弘忍:您证道之前,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