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读书笔记
蔡崇达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年12月第1版
P26
事实上,直到母亲坚持好要建好这房子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过来,前两次建房子,为的不是她或者我的脸面,而是父亲的脸面——她想让父亲发起的这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健全和完整。
这是母亲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P57
到了这最顶层,我才知道医院的秘密:原来在疾病帝国,也是用武力统治的,谁最残忍最血腥,谁就站在最高的位置。
P74
“你知道和我父亲同一天手术的那个人怎么样了吗?”
“对的,他有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男孩。”
“昨天一早他父亲差不多时间推出去,就再也没见到他了。”终于有人回答我
P138
我去向他告别,他当时已经开始和父兄去捕鱼了,只不过从此不骑摩托车,也蹬上了吭哧吭哧响的自行车。
阿小终于成了小镇上的渔民了。
P167
我害怕哪一天我会憎恨生养我的小镇,会厌恶促成、构成我本身的亲友。
P172
但我们已经十几年没见了。十几年,一个人身上的全部细胞都代谢完多少论。
P183
“多么贫瘠的想象力,连想象的样本都是中学课本里的。”我在心里这样嘲笑着。
P164
我知道他想借此告诉我什么,但这故事一听就真伪可疑,厚朴竟然全盘接受。
他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世界。
P192
我总结是:厚朴确实在用生命追求一种想象,可能是追索得太用力了,那种来自他生命的最简单的情感确实很容易感染人,然后有人也跟着相信了,所以厚朴成了他想象的那个世界的代言人。
P212
我一直在想象厚朴的生活,他已经用那些激烈的方式,把自己抬高到那样的心理预期,不可能再低下身,扎到庸常的生活里去了。他不知道,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P217
要确保对自己一切的控制,要确保对某种想象的未来的达成,要确保自己能准确地火灾通往目标的那个程序里。
然而我要抵达的到底是什么?这样的抵达到底有什么意义?
读后感: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里面的文字很打动我。作者对家乡的熟悉感和思念,让我开始思考自己。我是一个比较念旧的人,但这也意味着我是一个活在自己的舒适区的人,我回顾我自己这几年的生活,我每每遇到抉择,总是想找到一条属于我“舒适区”的道路、我想要营造一种熟悉的感觉,这会让我安心,但我却很少改变,让自己尝试新的东西,总是循规蹈矩地用一种模式来work,但是对于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要逃避、想用就办法解决新问题,但这往往行不通,我面对这样的情况,是否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土里,拒绝直面呢。
我是先读的作者的《命运》,读完《皮囊》,我还是最喜欢那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要想对自己有期望,就必须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如果只是伺候自己的皮囊,最后也···
23.03.19 于杭州arc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