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式浪漫道别?“折柳寄情”给了我们答案
撰文:张岳美 图片:来自网络 审核:吴立华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送别环节,一个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折柳寄情”让人印象深刻。
“折柳“代表什么呢?折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张艺谋导演在回答知乎问题:“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有哪些精彩瞬间?哪个环节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中谈到文化自信,我们放下了包袱,完全放松自己才可以浪漫。张导谈到这次闭幕式“缅怀环节”的创意会时,这么说:“这个环节是自里约奥运会开始的规定动作,为了缅怀逝者。韩国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本的‘物哀文化”。那么中国人如何表达死亡?如何在中国文化中萃取出中国人的生死观?我想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太一样的是,对于逝去的人、对于生命,我们有属于中国人的乐观与向上。中国人对于逝者常说的一句话叫“一路走好”,我们的生命观就是如此,在纪念逝者、缅怀逝者的同时,我们常常会擦干眼泪,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活着。所以我们选择了“折柳寄情”的意象。大家拿着一个发光的“柳条”,在《 送别 》的音乐中缓缓地向中间走,有无数道绿色的光像纪念碑一样升起来。我们特别把光调成绿色的,意味着生命、希望和成长,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纪念。绿色的希望重新升起,一切都要向前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怀。”
死亡的话题是很多人忌讳的话题,张艺谋导演的创意呈现让很多人重塑了自己的生死观,让道别充满温暖和美好回忆。人生是一场遇见与道别的过程,与昨天的自己道别、与朋友道别、与亲人道别、与爱人道别……不禁让我们想起在生命的最终时刻,有这样一群人——龙城春晓生命关怀的安宁志工们,他们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走进病房,用心聆听、陪伴关怀,探索共有的故事。没有人应该孤单地离去,这些志工们陪伴着服务对象享受生命的最后一缕阳光,同时引导并帮助他们及家人进行五道人生。在一个个五道人生的视频里,让不善表达情感的中国人,在这里也能及时回顾人生,表达爱、原谅爱、包容爱和爱别离,让生命泊于安宁,有尊严的离去。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生命故事依然影响着我们。家人也在志工们的哀伤辅导后,怀着对他们的思念继续前行,开始新的生活,生死两相安。
道别与纪念同在,道别与新生同在,愿我们带着希望在一次次的道别中成长,一起向未来!

(部分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及知乎,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