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某些(极端的)碎片化的感知(第二弹)

2023-08-27 06:06 作者:鹰旗不灭  | 我要投稿

我tm真想不出为啥这玩意能有第二弹。 1、没有完全的共情和完美的作品,有的只是个人经历的交织映射。 2、适应性是极强的,我可以随意穿越到过去经历的任何阶段的任何时间点。在同样的人际关系里面对同样的现状和问题,以同样的缺陷的性格犯下同样的错误。 3、适应性是可怕的,心有时是僵硬的。我想只要外界条件允许,我可以成为任何人。即使对方是这个时空的我所敌视的,人格上和道德上所不能接受的。 4、在无法完全用语言量化的地方,在我脑内的内陆帝国里,这个想法早已被其他念头挑战过成百上千次而依然存在。这想法化作意志,冲破墙壁,以肉身的我为坐骑,入侵到了现实世界。“我”都怕它,它又怎能轻易被“你”否定磨灭。 5、以人为主体,我很看重弱点。因为与市场的争锋而趋同的特点不同,弱点很难被复制,弱点更加独特且迷人。弱点是人的行动的局限性,是其无法控制的下意识。物理学认为一切皆可量化,但弱点带来的失控为艺术提供了无限可能。“边界”被打破了。 6、放弃坚守自我,才能真正成为自我。 7、我想在那句话上做一个小小的改动:万物可虚,万事可允。 8、合理和理解,可以是两码事。 9、在充斥着指指点点的世界里,想要长久地创作,只能时刻告诫自己:我的作品,与我无关。 10、续九:创作可以是一门技术活,技术的学习是由菜变强。那么单论技术,过去(现在)的我的作品烂,现在(未来)的我的作品好。这就能说明过去(现在)的我烂,现在(未来)的我好?未必见得,兴许现在(未来)技术好的我更烂。 11、“天赋”一词,我讨厌这个词,这词简直令人恶心。它真的可以不存在。它可能会激发人的攀比心,让人否定努力,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乃至令人想要躺平。反正这个词汇不会带来什么积极的能量。比起“天赋”,我更喜欢“本能”这个词。 12、给人带来情感寄托的人,或早或晚,都要仰躺着跌进灰黑色的虚无之海里。那里没有观众,没有情绪,没有心脏和脉搏。没有世界也没有我。 13、被人为创作的作品感动时,我后背和肩膀的皮肤会战栗,这种感觉会顺着神经以温度的形式传遍全身。这感觉很华丽,但。 这些都比不上现实直接带来的心脏的【】。 14、这工作看起来是被需要,但对于这个主体来说,ta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大叫着“我需要”。 但不是以声波的形式。 所以隔着屏幕,观众听不到。

某些(极端的)碎片化的感知(第二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