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真相
现在,抑郁症越来越多发,对于广大患者来讲,根本不知道抑郁症是怎么回事,而作为专业的心理学界和心理科、精神科医生来说,却总是笼统的说:抑郁症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时候也会往遗传上面推,在治疗上心理科医生基本上都是开化学药片,只有极少数大城市的医院才有心理治疗,所以作为患者,只能长期服药化学药物。
其实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人是身心一体的,人所有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是神经生理活动(神经电信号和化学递质的传导),就如同手机软件的运行,同时也是电信号的传导,如果手机没电了,或者线路接触不良,手机软件就无法运行。
例如,恐惧属于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当人恐惧的时候,同时也是肾上腺素在神经系统的传导,使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这种整个身体的应激生理反应,也就是一种恐惧感。
当然,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出现恐惧反应是正常的,但是一般像恐惧症,是因为患者在没有现实危险的情况下,出现不合理的或者过度的恐惧反应,所以被称为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那么精神类药物的原理就是通过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通过阻断、干扰、抑制等方式,影响人的神经生理活动,以此达到控制人的情绪、想法、行为,从本质上讲,这个并非是治疗,而只是缓解控制症状,而且我们要知道,其实人的“恐惧反应”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引起了这个“恐惧反应”,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专门讲过这个问题,造成心理疾病的根源实际上是人的“创伤记忆”,感兴趣大家可以去翻看《心理疾病,靠药物可以治好吗》。
再说,药物不可能那么精准的影响所谓的“异常神经生理活动”,必然会“伤及无辜”,干扰其他神经生理活动,这就是药物副作用的真相,很多患者服用药物都会犯困,反应慢,这实际上就是药物抑制了神经生理活动,就如同手机信号被阻挡了,信号就会变差,手机反应就慢了。
那么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怎样才能治好抑郁症呢?
我们要知道一个生命的真相:人的生命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存在,即各种条件聚合而形成的暂时性的、动态的存在,因为人会生老病死,而这种“暂时性”的生命形态必须要不断地提供各种“条件”的满足,我们把这种条件称之为“需要”,比如人需要不停地呼吸,人需要吃喝拉撒睡,我们把这类型需要称之为“生理需要”或者物质需要,由于人不仅仅是一个物质体,人还有精神心理活动,人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体,因此人还有心理需要,我们一般讲的心理需要包括安全感、接纳认可和爱等需要。
生命的生存、成长必须满足各种需要,整个人类的活动也都是围绕着自身需要的满足而展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生理需要不能满足,肉体生命无法健康生存,甚至会死亡,心理需要不能满足,就会导致心理发展停滞,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严重者导致心理的绝望,从而个体寻求结束生命,即自杀。
所以,抑郁症的本质就是人的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心理能量耗竭的状态,我们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抑郁症的人整个生命状态都是低的,尤其是心理上的悲观、失望和绝望。
那么,为什么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需要会得不到满足呢?我们知道,人在生命早期,所有的需要满足,全部是依赖于养育者的,如果养育者能够很好地满足个体,个体就能够顺利健康的成长,就会逐步地从依赖过渡到自我负责,学会自我满足需要,如果养育者没有很好地满足个体,个体的生命就无法正常成长,心理的发展会停滞,就不能从依赖过渡到自我负责,直到肉体上成年了,心理上会依然像小孩子一样停留在那种依赖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现实中有很多成年人依赖别人的认可,依赖别人的爱,实际上抑郁症的患者就是没有学会自己满足心理需要,依赖于别人或者外在的事物,但是作为成年人,已经不可能像孩子那样,有养育者可以依赖,没有人会去无条件的认可你,无条件地爱你,甚至就算你再优秀,再去讨好别人,也总有人不认可你,不喜欢你,所以需要就得不到满足了,痛苦就产生了,痛苦久了就成了心理疾病。
所以,治愈抑郁症的根本,是学习心理成长,学会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学会自我接纳认可,学会给自己安全感,学会爱自己,这样生命的主导权就在自己的手里,抑郁自然就不药而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