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同人作品设定评析】败者,流入幻想(其二)

【东方同人作品设定评析】败者,流入幻想(其二)
在上一期中我简单谈了谈邪导桃组的作品《东方鬼葬剑》,
赏析了这部作品中涉及的两位“历史的失败者”——平将门与蚩尤。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087309
那么第二回,我打算谈一部相对小众的作品。
2021年3月21日,由日本社团「Northern Mind」制作的东方同人游戏《东方觉醒珠》。
东方觉醒珠
東方覚醒珠(※二次創作) ~ Fan-made Virtual Autography.

这部作品的制作不可谓不精良,也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创意,例如把STG和RPG结合的玩法,以及相当详尽的“地珠”装备系统。
制作组对于整个游戏的设计,以《万叶集》为中心,对于角色原型的选取,也主要与《万叶集》相关。我们都知道日本新的年号“令和”就是取自《万叶集》:
「于時初春令月 氣淑風和 梅披鏡前之粉 蘭薫珮後之香」

《万叶集》被认为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四千五百余首长短和歌,其作者来源也是十分广泛,光是有署名的作者就达到四百五十人。歌人中有皇室相关成员,如舒明天皇、天智天皇、额田王,也有其时著名歌人如如柿本人麻吕、大伴旅人,还有众多无名氏。

关于这部诗歌集,一般认为其编者为日本奈良时代的政治家、诗人,也是本作六面BOSS的原型,大伴家持。

东方觉醒珠六面BOSS
眷恋远方的撰者
大伴 家珠叶
Otomo no Kazuha
主题曲:幻想万华集 ~ Anthologia
应该说「大伴家珠叶」这个名字还是很直白的,其主题曲《幻想万华集 ~ Anthologia》、符卡“「万华集」”也很明显是对《万叶集》的捏他。

实际上,关于大伴家持究竟是不是《万叶集》的编者还存有争议,目前并没有确定的证据。之所以说大伴家持是《万叶集》的编者,主要还是通过和歌的分布和用字风格的推测。

大伴家持有473首长短和歌被收录在《万叶集》中,超过了《万叶集》诗歌总量的10%,《万叶集》17-20卷更是大量收录大伴家持的作品。在《万叶集》第20卷中有和歌:
「新しき 年の初めの 初春の 今日降る雪の いやしけ吉事」
(献岁更新,今日初春,降兹瑞雪,弥益福臻)
这首和歌为《万叶集》最后一首作品,一般认为其「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大伴家持将其放在最后的位置,有表达未来越来越好的意味。大伴家珠叶有符卡“自我集「Auto Monograph」”,“自我集”意指《万叶集》17-20卷为大伴家持的“私家集”、此外,游戏中也大量使用了大伴家持收录在《万叶集》中的和歌,如符卡“「鎮守府に水漬く屍」”便取自《万叶集》卷十八收录的《贺陆奥国出金诏书歌》:
「海行かば 水漬く屍 山行かば 草生す屍 大君の 辺にこそ死なめ 顧みはせじ」
(跨过大海,浮尸海面,越过高山,尸横遍野,为天皇献身,视死如归)

《东方觉醒珠》的设定是完全采纳了“大伴家持是《万叶集》编纂者”这个观点的,并据此创作了「大伴家珠叶」这个角色,并且进一步设计了“地珠系统”。“地珠”的设计贴合和歌创作中的概念「歌枕」,指的是古时和歌中歌咏过的名胜,在后世和歌创作中,会把「歌枕」作为特定意向使用,用于表达特定的情感,最早就出现在《万叶集》中,例如:
「我妹子に 逢坂山の はだすすき 穂には咲き出ず 恋ひわたるかも」
(出自《万叶集》第10卷,大意:逢坂山上,长芒出穗时,花开未至穗尖,如同我的恋情隐隐若现)
「逢坂山」在这里就是一个「歌枕」,本是滋贺县的地名,在当地有“离别之处”的意味,用在和歌中,就带有了恋人之间“离别”的意味。
在《东方觉醒珠》的故事中,「大伴家珠叶」搜集幻想乡中的“地珠”,实质是在搜集幻想乡中的“歌枕”。东方的设定中,妖精是自然的体现,因此游戏中设定每个地区的地珠都有妖精作为象征,形成了“地点-妖精-地珠-歌枕”这样一个结构。


「大伴家珠叶」搜集歌枕的目的,按照设定中的说法,她希望用来解决“人不得不前往远方,与家乡离别”的痛苦。这个设定,恐怕其来源便是历史中大伴家持的人生经历。
大伴家持出身于奈良时代显赫的大伴氏,其祖父大伴安麻吕在壬申之乱中有支持天武天皇登基之功,其父亲就是著名的大伴旅人。
应该说大伴家持出身不凡,但是在政坛上他卷入了橘诸兄与藤原仲麻吕的政治斗争,757年橘奈良麻吕之乱被藤原仲麻吕平定,大伴氏遭受打击。大伴家持虽免于刑罚,但也第一次被调离中央,赴地方任职。
775年他才重新被调回中央任职,但在782年,他被怀疑参与冰上川继之乱,暂时被免官流放,第二次离开城。虽然783年他重新被任命为中纳言,但再也没有回到朝廷,785年他远赴陆奥,据说在陆奥国太宰府病逝,享年68岁。
然而大伴家持死后,却受到藤原种继暗杀事件的牵连,被剥夺了一切官职。作为罪人他也不被允许下葬,只能由儿子带着他的遗骸,一起前往偏远的流放地,隐歧岛。

可以说大伴家持的一生经历了起起落落,曾身为朝廷重臣显赫一时,但也多次被卷入政治斗争遭受贬谪。在他赴地方任职的过程中,接触了戍守九州边关的「防人」,了解了他们的思乡之情,与自己远谪偏远之地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也接触了当地人的所思所想,接触了地方民众传唱的歌谣,朴素但情感真挚,感染人心。
因此在《万叶集》中收录了诸多“无名氏”作品,有采集自边关“防人”的「防人歌」,有采集自“東国”(古代指日本关东地方)的「東歌」,有采集自民间,表达男女情爱的「相聞歌」:
「防人に立ちし朝開の金戸出にたばなれ惜しみ泣きし子らはも」
「出自《万叶集》第14卷,大意:身为防人,拂晓出家门,牵手惜别离,哭泣阿妹心」

大伴家持对于这些地方歌谣的收录萃集,尤其能表现出他与戍边防人的共情,同时也照应了他自己许多作品中的主题,如咏离别、咏情爱、咏颠沛身世等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觉醒珠》会有这样的设定,大伴家珠叶希望收集象征地方的“歌枕”,将其寄托给远离故乡之人。
大伴家珠叶这个角色涉及到《万叶集》的缘起,而《东方觉醒珠》中另一个角色,五面BOSS「仙觉寺鞠子」则涉及到《万叶集》的流传,并且,这个角色的背后又是另一断辛酸往事。

东方觉醒珠五面BOSS
比企的保姆
仙觉寺 鞠子
Sengakuji Mariko
主题曲:偏执的朱笔 ~ Fanatic Monograph
这个角色的名字本身就包含重要信息,「仙觉」是日本镰仓时代一位僧侣的法号,正是他在比企谷妙本寺进行了《万叶集》的校订、注释工作,写成《万叶集注释》,对后世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贡献。今日通行的《万叶集》版本依然以《万叶集注释》为主要参考对象,立足于仙觉的注解之上。
但是这个角色有一个奇特的称号「比企的保姆」,这就涉及到他身后的一段历史,那就是日本古代「比企氏」的起落。
「比企氏」是日本平安时代末、镰仓时代初的豪族,我们知道此时日本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的统治时期,镰仓幕府由著名的源赖朝建立,幕府的建立,宣告着武家掌权时代的到来。
但是我们也知道,镰仓幕府建立后,虽然让天皇成为了“傀儡”,但很快将军自己也成为了“傀儡”,源赖朝的娘家「北条氏」逐渐掌握了最高权利,「北条氏」出身的贵族担任的「执权」成为了幕府真正的掌权者。「比企氏」的悲剧就发生在幕府将军的权力被「北条氏」逐步夺取的过程中。

镰仓幕府的第二代将军,源赖家掌权时,就已经感受到北条的威胁,因此他开始扶持自己的娘家比企氏,他重用自己岳父「比企能员」,以制衡北条。1198年,比企能员之女若狭局为源赖家生下嫡长子源一幡,这让比企能员权势大振。
但是好景不长,1203年源赖家病重,幕府执权北条时政谋划,令源赖家之子源一幡领关东,源赖家之弟源实朝领关西,分而治之,这引起了比企能员的激烈反对,他向源赖家状告北条谋反,准备讨伐北条氏。
然而此时,大名鼎鼎的“尼将军”北条政子作为源赖家之母,得知了比企能员的计划,于是她立刻告知北条时政,并决定先下手为强。北条时政假意邀请比企能员至家中商讨事务,比企能员不知计划泄露,结果一到北条时政府上便被斩杀。

随后北条时政起兵,包围并屠戮比企氏一族,一不做二不休,北条氏甚至将源赖家的嫡子源一幡、其母若狭局也一并杀死,比企一族被诛灭殆尽。「比企能员之变」后,北条氏更是废黜并幽禁了将军源赖家,最后派人将其刺杀。至此,北条氏大获全胜,政治对手比企氏覆灭,将军成为傀儡,幕府大权尽在掌握。

源赖家和若狭局留下了一个女儿免于此难,她嫁给了四代将军藤原赖经,称作「竹御所」。她的闺名为「鞠子」,也就是《觉醒珠》中「仙觉寺鞠子」这个名字的由来。
很不幸的是,「竹御所」最后难产而死,她的死去宣告了镰仓幕府开创者源赖朝一脉绝后,北条氏的统治的统治再也无可撼动。
比企能员的末子,「比企能本」也在这场大难中侥幸逃脱,成为了比企氏最后的血脉。竹御所尽其所能帮助他,让他出家为僧,法名「妙本」,远离了政治旋涡。
竹御所死后,妙本在比企氏的故居处建设法华堂,供奉竹御所的灵位,是为妙本寺的前身。1260年北条政村的女儿突然举止疯癫,人们传言是比企氏的怨灵作祟,于是北条政村在法华堂基础上,兴建寺庙加以供养,以平息怨灵,这便是妙本寺的缘起。妙本的后人,拥有比企氏血脉的仙觉,便是在妙本寺中进行了《万叶集》的校订、注释工作,最终写成《万叶集注释》。

《觉醒珠》中的「仙觉寺鞠子」,可以说是把竹御所与仙觉两者进行了有机结合,在设定中既强调了她悲惨的过去,又着重强调了她与《万叶集》的邂逅,在符卡设计中主要强调她进行文字的编纂校订,出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文字弹幕。
“注符「弹幕训解 鵺鸟」”、“注符「弹幕训解 鲸鱼」”、“注符「弹幕训解 燚」”,全都立足于字形,让弹幕进行有趣的文字变化。

而在剧情设定上,则化用了上述比企怨灵的传说,《觉醒珠》中有着源氏与比企氏血统的亡灵,徘徊于用和歌构建起的「山吹之都」,执着地推进对于和歌的研究,因此仙觉寺鞠子也坚定地对大伴家珠叶表示认同,支持她收集“歌枕”的计划,这构成了《觉醒珠》中异变的缘起。
纵观整个作品,《觉醒珠》的创作立足于历史,但又超脱于历史。无论是大伴家珠叶还是仙觉寺鞠子,她们的主要原型大伴家持、竹御前都曾深度卷入其时的政治斗争,经历过起落沉浮,目睹了家族的兴衰荣辱。
但同时,其人生又和不朽的文学创作,《万叶集》的编纂和注释联系在了一起。也许从个人角度上讲,他们是历史的失败者,是被历史埋没的人,但单凭《万叶集》在文学史的地位,他们对于历史的贡献就不是能轻易磨灭的。
在《觉醒珠》的创作中,虽然她们被设定为“亡灵”,但创作者并没有强调她们身上背负的仇恨枷锁。相反,她们从沉重的历史中超脱。
大伴家珠叶延续了大伴家持与戍边防人、地方民众共情的精神,并渴望将地方的“歌枕”赠给每一个背井离乡的游子,超脱了政治斗争的阴暗凝重;
仙觉寺鞠子延续了竹御前的悲悯之情,并着重描绘她对于编纂文字、钻研和歌的执着,超脱了仇恨与报复的传统思路,也超脱了血雨腥风的过往。
政治斗争中的败者、失意的文人、不幸的诗人、远离政坛但成就文坛的才子……对于此类人群的同情与怀念,从不鲜见于历史之中,人们同情与怀念他们,从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来赞扬他们作出的贡献。同时,人们将自己的情感投诸其身,抒发自己丰沛的情感。
也许屈原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也许李、杜终究不得重用,也许王安石实在无力将改革进行下去……凡此种种“历史的失败者”,他们的人格精神和文化成就却为后人所铭记,并一直影响到千百年后的今天。
我个人认为,《觉醒珠》的设计思路相比《鬼葬剑》,有点像抒情散文之于研究论文。《觉醒珠》的设定中带有某种“人文关怀”,这与《鬼葬剑》的“寻根之旅”有差异,也有共通之处。
实际上在东方原作中也时常会出现这种情感基调,大概正如ZUN所言,在他身上有着“浪漫的自我”与“理智的自我”,一方在遵循情感,一方在追寻真实。
在我看来,在对“历史的失败者”表达关怀和同情上,不同创作者身上存在着共性,其内核是深厚的人文精神,或许可以给予我们以一定的启发。
既然历史没有假设,那就让幻想张开翅膀。
东方觉醒珠词条(THB):
https://thwiki.cc/%E6%9D%B1%E6%96%B9%E8%A6%9A%E9%86%92%E7%8F%A0%EF%BC%88%E2%80%BB%E4%BA%8C%E6%AC%A1%E5%89%B5%E4%BD%9C%EF%BC%89_%EF%BD%9E_Fan-made_Virtual_Autography.
《万叶集》检索网站:
http://jti.lib.virginia.edu/japanese/manyoshu/AnoMany.html
《和歌的修辞方式——歌枕》(期刊文献,道客巴巴):
https://www.doc88.com/p-7744496463641.html?r=1
维基百科:大伴家持
http://ja.wiki.sxisa.org/wiki/%E5%A4%A7%E4%BC%B4%E5%AE%B6%E6%8C%81
维基百科:比企能員
http://ja.wiki.sxisa.org/wiki/%E6%AF%94%E4%BC%81%E8%83%BD%E5%93%A1
维基百科:竹御所
http://ja.wiki.sxisa.org/wiki/%E7%AB%B9%E5%BE%A1%E6%89%80
维基百科:仙覚
http://ja.wiki.sxisa.org/wiki/%E4%BB%99%E8%A6%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