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VS通胀-海盗的末路
货币产生于通货,通货源自商品,这是一种已经发生过的生产行为。然而现代货币虽有货币之名却无了货币之实,央行资产负责表中资产的主要部分是债务,这是一种未来可能发生的生产行为,其本质上是信用。而央行之所以会演化出现代货币,是因为银行体系开创了信用对信用这种现代货币生产模式,至此社会从资本稀缺的静态经济模式逐步走向了收益率稀缺的动态经济模式。
可以看到的是,在静态经济模式下土地等不可再生要素持续固化是社会常态,现代货币替代传统货币成为主流之后,收益率成为了全球经济的核心。这是因为在传统商品对货币的模式下,“已发生的生产行为”使货币受到物理上的限制,即使有信用发生也是货币对信用模式,信用一旦违约损失的是“已发生的生产行为”权责明确,获益跟损失控制在借贷双方。但这点在现代货币制度下迥然不同,信用对信用这一模式生产出的新购买力依托于整个生产系统,在出借的一瞬间就已经实际瓜分了社会财富,社会就从拼生产的赛道移向拼收益赛道,谁能借更多的钱并且能长期维持甚至获利谁就可以获得社会更多的分配,这也是为什么高资产特别容易伴随着高负债。
信用对信用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物理上的限制,但收益率是它无法避开的制约,毕竟违约之后物理的归物理魔法的归魔法。对于银行们来说,经济成长是了它们的命脉,一方面国家企业个人的债务需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另一方面更高的成长率才能够给予银行更多的分配空间。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GDP这么一个有量无质的指标却拥有着非凡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全球资产正在面临着成本飙升,收益率却难有起色的窘境,这会使信用对信用这个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缺乏现金流的支撑,危机时印印钞票只能解决燃煤之急,成本收益这个刚性制约时刻等待着审判。相信未来一段时间美联储将在低生产力成长和高通胀之中备受煎熬,信用清算和大幅通胀必然要发生一种。
海盗基因臭名昭著,毕竟经营实业的人很难产生信用对信用这种疯狂的想法,虽然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要素固化问题,但产生唯利是图好逸恶劳的价值观严重的阻碍全球生产力的发展,海盗经济的确可以快速壮大,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主体去抢,当海盗强大到成为了主体本身,那就只剩下奴隶制一条路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