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作为一种载体,文人借家具的榫卯木纹来寄托内心所思与人生情怀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
——李渔
在人们居家生活中,家具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具不仅供人使用,带给人种种方便和舒适,它还伴随主人的起居行止,构成一种具有某种情调的生活方式。无论东西方,家具的设计制造都显示出其所处时代的文化风尚。一个民族地区的建筑形制,会随着公共文化的变迁而发生较大改变,但家具以人的身体举止为尺度,因其不离日常生活,则更显示出时人的情趣与审美。


晚明江南地区文风鼎盛,科举功名数量为全国之最,但名落孙山仍然是大多数文人的命运,不少文人从政治失意转向追求内心宁静,一股觉醒的人性解放之风,给当时的文人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明学者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记载:“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鞶帨,多巨室大豪,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非市井小民之利。”在这种雅俗同流的文化背景下,明式家具作为一种载体,进入了文人的生活世界,他们借家具的榫卯木纹来寄托内心所思与人生情怀。


仕途不顺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家居环境:“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予往往自制窗栏之格,口授工匠使为之,以为极新极异矣。”他认为家具制作“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可见,李渔和当时其他文人一样,对家具居室的要求,来源于其生活习性和审美品味。


明式家具不追求流光溢彩,不尚奢靡,以朴素高雅为要。涵养所至,便可于极简中见繁复;审美所至,便可于朴素中见精致。比例协调、虚实结合、阴阳相生,都是文人在明式家具中的艺术表达,而更高一层次的,便是明人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解与参悟。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人神骨俱冷。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气。”这种大隐于市的追求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成为晚明文人的一种生命态度,它突出了当时人志于道、游于艺的崇高感和自由度。


文人参与明式家具的设计制作,不仅有其审美方面的独特理念,而且就用材、尺寸、形制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以满足其茶余饭后的消遣和诗、书、琴、画等实际的需要,家具成为文人生活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人才子们寄情艺术,把人生艺术化,以适情出入于雅俗,创造出了文人式的典雅。他们既能以诗书立世,又能游戏人生,从而在艺术化的生命里找到了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绝好平衡点。


晚明的物质风尚,如穿越时空的华光,溯流而上,是一个时代的精致,是文士追求清雅的素静之美;顺流而下,是文人精神的延续,是华夏追求内敛的万物诗情。现代设计界推崇的极简主义通过对抽象形态的不断简化,直至剩下最基本的元素来进行艺术探索,这种审美理念与明式家具的简约形制追求是何其相似。明式家具,留下了那个时代的诗情,成为明人时代精神的物证。而当下我们居住的世界,声色浮华依旧,明式家具作为艺术品的同时,再次以用具的身份回归,成为当代生活里的清欢,万物诗情便为你而生。


选择制作古典家具,于匠人而言,亦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不断修炼对形制的把握、潜心去了解材料的性格、不走捷径地传承工艺结构。当追求纯粹的时候,态度便是最好的作品,所打造出的家具,也就有了艺术品般的气质。兰福家具,地处李渔故乡金华兰溪,几十年来初心如故,几代人心手相传,将材优、工巧、形美的古典家具奉之于众,构筑千百家庭的诗意生活梦想。
王义红木家具创始人王义简介: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红木文化传承大师。中国红木委副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王义红木文化馆馆长。王作艺术家具创始人。王义紫砂陶瓷艺术工作室主人。
2014年10月31日王义获得第4届山东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5年8月30号,王义又拿到了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专业资格证书。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以王义名字命名的“王义仿真原生态雕刻法”“王义山水纹”,已在业界传为盛誉,并已申请了6大专利。

王义红木家具工艺美术大师王义老师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由王义红木家具整理修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私信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