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押宝大模型,大模型是企服过冬的“弹药”还是“毒药”?

过去三年,钉钉拖累了阿里动物园。
在过去三年的居家高峰期,钉钉网络带宽年成本达到15亿-20亿元,极端情况下超过20亿元。而钉钉1400名员工以技术、研发人员为主,以人年均薪资120万元粗略估算,年人力成本也高达15亿-20亿元。
外界对钉钉告别阿里动物园的看法是,为即将上市的阿里云减负。说白了就是阿里云能更轻松地向资本市场讲故事了。
而最近的钉钉也可谓“大事”不断:除了从阿里云拆分,走向独立;紧接着就低调推出TO C版;随后,一场“钉钉生态大会”迅疾举行。

大会上,钉钉总裁叶军官宣钉钉已有55个场景全面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化再造。

大模型可以说是钉钉这场生态大会拿捏的最为恰到好处的一个点,谁让这是眼下最热的一盘菜呢!然而,大模型是包括钉钉在内的整个企服赛道的“弹药”还要“毒药”?
“寒冬可能漫漫无期,未来两三年内请放弃融资幻想”
早在今年3月,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在一场产业大会泼了盆冷水——“之前我说,企服的春天还需要等5-10年;但ChatGPT出来后,寒冬可能漫漫无期,未来两三年内请放弃融资幻想。”

“当前,中国企业服务软件行业正在面临近十年最困难的时期”,纷享销客创始人兼CEO罗旭也曾在公开场合直指企服赛道的困境。
而根据IT桔子投融资数据,2023年1-7月SaaS行业共发生投融资50笔,较2021年、2022年同期的153笔、120笔呈断崖式下降;而投融资金额43.52亿元,和2021年的258.2亿元、2022年的142.37亿元也形成巨大落差。
整个赛道过冬的环境下,即便是用友,其最新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也显示,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高达7亿元到 9亿元。

高盛银行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即便是财报向好的微盟集团,其SaaS业务的重新加速也可能会放缓。
投融资的断崖式下跌,市场的下行、增收不增利的现状、增速颓势但成本又控制不下来,外部大环境更是带来竞争加剧,进而影响未来的业务和收入预期,显然企服赛道已不再是投资人看好的那盘“菜”。甚至行业人都开始戏谑地自嘲说,“我们这个赛道没了”。
第一批AIGC在吃散伙饭国内企服能靠大模型过冬?
此次钉钉生态大会叶军放话押宝大模型前,早在今年4月,逍遥子就说,所有行业、所有应用、所有软件、所有服务都值得基于大模型“重做一遍”。

巧合的是,微软CEO Satya Nadella也曾强调,“所有产品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不是简单地接入、整合,而是重构。
逍遥子还说,SaaS应用,是摸着大模型石头过河的排头兵。
然而,同样是上半年,飞书预告了其专属智能助手“My AI”;金山办公则正式发布了具备大语言模型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随后,几乎国内大厂无不在布局大模型向TO B端的进化。

大模型看来正成为企服市场的过冬“棉袄”。企服高管们似乎看到了冬夜里的一道光,试图以大模型早日为企服驱散逼人的寒气。
不过,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国外第一批AIGC独角兽们已经在吃散伙饭。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服高管们押宝大模型,到底是“弹药”还是“毒药”?朱啸虎就公开提出了他的担心,依托于GPT大模型的创新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并失去创新的价值和机会。
另有行内人放话称,“在企业级市场中,越垂直、越具象、切口越小的领域,大模型带来的化学反应才最剧烈”。
换言之,大模型是“弹药”不假,但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试图将企服应用的各种场景都和大模型扯上关系,乍看上去是你有开发能力,实则不过是在用“毒药”饮鸩止渴般地蹭大模型的热点讲故事罢了。

6月3日,老牌SaaS公司和创科技在北交所官网发布了中止注册的公告,成为北交所首家过会后失败在注册环节的申请企业。4月以29.7港元/股发行价在港上市的北森股份,股价也一路下行,6月公司发布盈利警告公告后,股价一度触及5港元/股的低点。
前不久,一篇名为《中国市场不需要SaaS》的文章在圈内引发震动,大V纷纷下场讨论。文中那句“做客户关系管理不如直接做关系,写方案不如拎茅台”,不仅是当下企服市场的“悲观情绪”出圈,也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企服赛道的寒气逼人。

前有钉钉,后有企微、飞书,还有一众垂直赛道的竞跑者,无论是企服还是其他,To B都注定是一个“慢”生意,但企服赛道却需要构筑更深厚的壁垒方才能突围过冬。短期内,企服高管们想靠大模型驱走寒气怕是很难,但长远看,企服赛道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一定的想象空间。
降本增效,少拎茅台多做研发投入,在大模型之外,探索更多细分赛道的小切口、小机会,先活下来,再谈其他,企服的寒冬总会过去。

KOL简介
安吉拉,5年媒体人,10年市场营销人。拥有外企500强市场营销和中国500强科技大厂用户增长——双重实战经验。打造视频矩阵「安吉拉频道」「薛定谔观察」「清醒科技」等常年位居视频号官方科技商业榜单TOP5。36氪、钛媒体、虎嗅等权威平台日常首页推荐。深度影响创投圈、营销圈、互联网行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