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夏简史》读后感(初稿/未完成稿)

2022-08-27 09:11 作者:驾驭群雄  | 我要投稿

文/羿彃九鬿(驾驭群雄)

注:本文因时间等诸多原因未能完成,就先放置初稿于此。

西夏简史读后感

兼评《论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一文的伟大意义

我所看的这部由锺侃、吴峰云、李范文三人合著的《西夏简史》,版次是二〇〇一年四月第一版的。它的《再版说明》,也是二〇〇一年三月所写,而《前言》则是一九七九年五月所著。从《前言》与本书的版次时间差异不难看出,这本书是经过再版的、修订的。主要执笔人吴峰云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些必要的修改,补充了近几年来的有关西夏学的新成果。但整体架构未做大的变动,还是具有值得批判的价值的。

《西夏简史》的主要问题在于,对《论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一文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论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一文的内容和所要批判的对象,单纯地就是为了批判而批判。

以下,我就揪出几个标志性问题来进行探讨研究。

一、党项族的起源问题与李继迁家族的姓氏

西夏国师张元在尚未成为李元昊麾下的人物时,


二、西夏统治阶级和西夏政权的性质

1、西夏统治阶级的民族构成

西夏的统治阶级,主体民族是党项族,但是不是说没有汉族?不是。在西夏尚未建国(一〇三八年)之时和建国之初,党项族在西夏统治阶级的占比是很大的,汉族是几乎没有的。这种情况的改变在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权之后。这是伴随着西夏封建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1)从党项族部落奴隶主到党项族封建地主

毫无异议。西夏统治阶级的主要构成成分就是党项族。详见“党项族的起源问题”。

党项族的地主阶级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古羌族时期,自商朝至唐初,始终处于部落状态。“各随水草而居,不相统属,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政权。”(《西夏简史》,第1页)


①李氏奴隶主地主集团的残暴统治


②没藏氏反动集团的残酷统治


(2)汉族

①张元等汉族官僚地主阶级的残酷统治

宋仁宗景祐年间(一〇三四——一〇三七年),科举累试不第的张元同其好友吴昊得知李元昊建国称帝,便投奔西夏政权。张元在西夏成为了汉族大地主阶级的一份子。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仁宗康定二年,一〇四一年),西夏政权在取得好水川之战的胜利后,张元便踩踏在宋军漫山遍野的尸体上吟诗一句“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充斥着西夏封建地主统治阶级对底层人民的鄙视。张元就是这样一个卖国主义者,他对北宋政权是卖国,对西夏政权同样是卖国。张元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是卖国求荣之逆贼。

②梁氏反动集团的残酷统治和复古逆流


三、西夏各族人民反对西夏统治阶级的伟大爱国主义斗争


四、批判本书对《论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的无理指讦

上文提到,《前言》是一九七九年五月份所写的,时代特征很明显。《前言》提到,罗思鼎“借批儒评法为名,将西夏和北宋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歪曲为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把西夏视为外国、外族,同样包含着分裂我国各族人民的目的。”但是,这种指责是不据事实的无理评价。那末,我们便翻开原载于《红旗》杂志一九七四年第十一期的《论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一文,看看原文是怎么理解我国古代民族团结与分裂状况的。

《论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中指出,“辽和西夏的人民后来同汉族人民融合在一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国疆域的巩固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在当时,辽和西夏是带有严重奴隶制残余的封建军事政权,它们不断向中原农业地区发动掠夺性的侵略战争,对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红旗》一九七四年第十一期,第二十五页)这就表明,为了减轻人民的痛苦,必须对西夏割据政权实行自卫反击战,这正是统一祖国的步骤,而非分裂的步骤。

《论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又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挑起民族矛盾的都是各族的反动统治阶级。无论是汉族封建统治者压迫各少数民族劳动人民,或者其他民族反动统治者侵扰汉族劳动人民,都是一律应该反对的。王安石坚持革新,反对外来侵略的政治路线,不仅对宋朝人民有好处,对辽和西夏的反动统治集团压迫下的人民也有好处。”(《红旗》一九七四年第十一期,第三十页)这里为什么使用“侵略”的字眼?它解释得很清楚,北宋、契丹和西夏的反动封建地主阶级集团对北宋、契丹、西夏各族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现出来的是不仅限于对本政权的人民的剥削,还在于对其他政权劳动人民的剥削。西夏封建地主统治集团为了统治阶级的贪欲,靠攫取北宋、契丹和吐蕃的边境土地和贩卖各族人口、掳掠农民的财产为生。夏景宗李曩霄(李元昊)就是这样一个“战犯”。仅景宗一朝,其依靠“联辽抗宋”的方针,可以集中主力侵扰宋朝,一共对宋发动了四次大战和众多小型战役,比如说,李曩霄在定川寨战役胜利之后,“焚烧房舍、拆毁民砦,掳掠而回。”(《西夏简史》,第三十九页)“元昊虽数胜,然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财力不给。”(《宋史》卷四百八十五)


《西夏简史》读后感(初稿/未完成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